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秋日里的辛安泉,浊漳河水欢快流淌,万顷青山生机盎然,瓜果米粮丰收在望。

位于潞城区东北部的辛安泉镇,因华北第二大岩溶性泉群辛安泉出露于此而得名,是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素有“长治生命泉”“上党小江南”的赞誉。

近年来,辛安泉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篇”,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秀的生态答卷,铺展在广袤大地上。

护好一河碧水

从承载乡愁的浊漳母亲河,到田间地头的无名支流,辛安泉镇村两级河长积极上岗履职、全力治水,让源源碧水迤逦穿行。

辛安泉镇水利站负责人李旭峰介绍:“为确保河长制工作高效开展,辛安泉镇全面建立了镇村级河长制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为实现河道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水量丰沛的浊漳河孕育了辛安泉,32处泉眼(群)源源不断向上涌出。

治水兴水、保泉护泉。近年来,辛安泉镇从河道治理、泉眼保护、植被修复等多处着手,创新实施“泉长制”,构建起“党委+党支部+党员+群众”党建护泉体系。

“‘泉长制’是在河长制基础上实施的,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镇级‘总泉长’‘副总泉长’,泉眼所在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级‘泉长’,全面履行泉域保护管理责任。”辛安泉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李晔分管水利工作,也担任着“副总泉长”的重任。

挖掘“水”文化,做活“水”文章。辛安泉镇在护好一河碧水基础上,实行“美丽幸福河泉+水文化”一体建设,挖掘潞水文化,完成“饮水思源”水文化展厅筹备设计,“内外兼修”打造美丽幸福河泉。

守好千顷绿林

“辛安泉森林资源丰富,面积达48037.5亩,绿化覆盖率达34.6%。”辛安泉镇副镇长石海松说,“这些年,我们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变‘林长制’为‘林长治’,2023年成功创建省级林长制示范镇。”

绿色乡村,规划先行。辛安泉镇委托专业团队编制镇区绿地系统规划,积极开展绿色廊道等绿化,巩固提升生态保护质量;开展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对西流南等4村实施集中绿化,栽植树木50000余株,建设绿地5500余平方米,积极推进森林乡村建设。

建强制度,护林周全。创新“林长+”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林长会议、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工作督查、部门协助五项配套制度;规范执行“双林长”制,设置村级林长21名,森林防火特险期内,每月分析研判防火形势,扎实开展应急防灭火演练;建成林草资源监测平台,在林区进山卡口安装远程高清监控设备,24小时不间断对林区进行数字监控。

深挖优势,点林成金。探索完善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山西维康德济中药材有限公司引进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平台,建设连翘种植基地10000余亩,投工投劳,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万亩连翘“源产地”。

山依旧,水悠长。辛安泉镇林地变宝地,青山变金山。

种好万亩良田

建沃野良田,筑粮安根基。

辛安泉镇与“幸福农法”项目创始人孙保兴团队合作,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治理,推动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全镇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800亩,覆盖率达90%以上,引进“一喷多促”技术,化肥施用量较2023年减少10%,农药施用量较2023年削减3%。在浊漳河及泉水集中出露带1公里范围内,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代替化肥,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

促进废旧农膜回收。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治,对销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膜等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农膜。同时,开展废旧农膜捡拾收交活动,有效改善全镇农业环境面貌。2023年,辛安泉镇回收废旧农膜2.5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50%。

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秸秆禁烧及资源化利用宣传,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环保意识。实施“一免五增”,秸秆归垄,蓄水保墒,有效提高秸秆利用率、作物出苗率。

久久为功,描绘责任底色;善作善成,写好“生态文章”。

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攻坚战中,辛安泉镇的思路愈加清晰、步履愈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