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歌舞剧团‘送戏下乡’演出快开始了,去看演出喽……”3月18日晚,潞州区老顶山街道南垂学校热闹非凡,村民们三五成群,早早搬着小凳子在戏台前“抢占”好位置。

  晚上7时30分,绚丽的舞台灯光闪耀夺目,悠扬的旋律响彻长空,翩翩舞姿感染着观众……伴随着舞蹈《花开新时代》的精彩表演,演出拉开帷幕。动听的歌声、优美的动作、热闹的现场、观众的喝彩,奏响文化惠民的美妙乐章。

  歌曲《美丽中国》《好春光》《中国龙》、舞蹈《千年潞绸》、器乐曲《四大名著》……舞台上,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丰富的舞台艺术形式和多彩的文化元素营造出欢乐祥和的氛围。舞台下,喝彩声、鼓掌声此起彼伏,观众被表演深深吸引,不时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精彩瞬间。

  “小时候剧团进村唱大戏,是村里很多人的美好回忆。”村民崔秀芳爱好唱歌,当《去一个叫长治的地方》歌声响起,她也跟着哼唱起来。“现在剧团把演出送进村里,让我们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一饱眼福,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优质文化延伸到农村基层,推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我们精准把握创作方向,让群众在村里、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化演出,乐享‘文化大餐’。”市歌舞剧团团长路俊刚说,近年来,市歌舞剧团还精心编创排演了《霓虹灯下的哨兵》《十字街》《纪兰故事》等话剧作品,紧跟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保障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今年该团将开展“送戏下乡”演出25场,真正将文化服务落到实处。

  以文赋能,以文化人。我市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送戏下乡”,组织优秀剧团、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优质文化产品送到百姓家门口,让群众多看戏、看好戏,真切感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惠民工程不仅激发了文艺院团创作和演出活力,也成为我市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

  在一次次惠民演出中,市歌舞剧团演员技艺得到淬炼。大家纷纷表示,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感人的形象增强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坚持把精品节目送到基层,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惠民带来的幸福生活,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市文旅局艺术科科长郝慧桥表示,我市将加大文艺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投入力度,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入推动“送戏下乡进村”质效双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