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区老爷山旅游风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引来八方客
仲春的老爷山,和风熏柳、桃花鲜艳,旅游步道上的游客逐渐多了起来。这里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厚重深邃的人文底蕴,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近年来,屯留区老爷山以优良生态环境、秀美自然风光、深厚历史渊源、红色文化传承为契机,打造绿色、古色、红色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旅游品牌,让这块曾经饱受战火洗礼的古老土地焕发勃勃生机。
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沿着平坦开阔的旅游路蜿蜒而上,高低错落、深浅不一的绿植形成一幅清新怡人的画卷。山头古建的飞檐时隐时现,增添了静谧深幽的气氛。伴随着一声声鸟鸣,老爷山风景区运营管理部贾晨鹏边走边介绍,作为在老爷山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深刻在他的脑海里。
老爷山,古称“三嵕山”,是省级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拥有2.68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以东峰麟山、西峰灵山和南峰徐陵山“三山”并峙的独特地形著称。森林覆盖率高达85%,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拥有300余种乔灌木植物,空气和地表水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环境噪声为零。林间百鸟争鸣,还栖息着山猪、山羊、山鸡、野兔、野鹿等野生动物。
“很难想象,曾经硝烟弥漫的战场,在几十年后会变成树木葱郁、清幽怡人的旅游胜地。”作为土生土长的屯留人,贾晨鹏对这片英雄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守护着这片青翠,不知不觉已10多个年头。
贾晨鹏介绍,如今,景区内构建了一体化的林业监测预警体系,在“人防”的基础上,加强“技防”力量,不断筑牢景区生态屏障根基、夯实老爷山绿色发展基础。
发展“三色”旅游 产业提档升级
传说老爷山东峰麟山是神话故事羿神射日的地方,西峰顶的金禅寺,有一座唐代九层密檐式舍利塔——先师和尚舍利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国保级文物。如今游客到此,可以看到遍布塔身深浅不一的一个个弹洞,仿佛将人们带入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
1945年9月1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打响了解放战争初期的第一个歼灭战——上党战役。老爷山是战役中围城打援歼灭战的主战场。战斗持续了5天4夜,国民党军增援的2万余人被我军一举全歼在老爷山地区;进犯上党地区的阎锡山军队,三分之二在这里覆灭,为上党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上党战役中,屯留百姓肩挑手提,甚至用牛车运送地雷炮弹,保证了人民军队在战场上的物资供应,为上党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上党战役主战场遗址,1965年5月,老爷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12月,被授予山西省属企业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成为我市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如今拥有绿色生态环境、秀美自然风光、深厚文化底蕴、红色革命基因的老爷山迎来了发展机遇。近年来,屯留区以开发上党战役遗址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道、佛、儒三教文化为底蕴的古色基地,绿色植被为依托的生态基地,打造绿色、古色、红色融合发展的复合型旅游品牌。启动老爷山古代人文景观重建工程,并构筑通向老爷山景区的旅游通道,为老爷山旅游业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红色”引领、用“绿色”辉映、借“古色”添彩。如今,老爷山旅游风景区集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追寻红色足迹,寻访红色遗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自2005年以来,已有来自全国各地60余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到基地参观学习。
释放生态红利 推动文旅融合
生态好,文旅兴。为更好发挥老爷山“三色”旅游的特点,满足各地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老爷山旅游风景区深挖上党战役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红色教育形式,推出“上党战役红色文化”党史教育专题培训、露天课堂培训、红色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活动,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优化游客体验,有效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其中,由老爷山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自编自导自演的红色情景剧《老爷山打援围歼战之军民团结一家亲》《老爷山打援围歼战之英雄赞歌》,再现上党战役的激烈悲壮和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让参加培训和旅游观光的游客们深有感触,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如何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玩得好,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贾晨鹏说,目前,当地已初步形成以老爷山旅游风景区为中心,惠及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的旅游供给体系。
老爷山脚下,孙秀鑫经营的农家乐小有名气,可口的农家饭菜引来无数游客。经营农家乐不仅改善了孙秀鑫一家的生活,也为依山而居的农户们打开了通往富裕的新路子。目前,老爷山周边已发展10余户农家乐,越来越多的农户正在享受着文旅融合带来的可喜变化。据统计,2024年,老爷山旅游风景区共计接待各种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7200余人,接待游客12万人。大量游客的到来,有效带动了周围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