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庙会上的“现代味”
老顶山街道南垂村的旌旗迎风招展,常青街道紫坊村的羊汤香气四溢……入春以来,太行山巅的长治城迎来了多场庙会盛事,展现着这座古城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在讲述着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在南垂村庙会的特色美食摊上,老李说起他幼时的记忆:“那时候,大家带着自家种的粮食、养的鸡鸭来庙会上售卖。然后用售卖收入购买生活所需。”如今,老李的摊位少了现金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叮咚”声——智能手机扫码支付成了主流。庙会的“支付革命”,正是人们生活改变的一个缩影。
在非遗布老虎摊位前,“90后”姑娘小赵正举着手机直播:“大家看,这个布老虎针脚细腻,每一针都是手艺人的心血。”她是从大城市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用直播将传统手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庙会不再是简单的物物交换和满足地方群众需求,而是变成依托传统集市,拓宽营销渠道的消费平台,农产品、特色小吃和传统手工艺品都能在这里找到新的销售渠道。
“现在的庙会真是大变样了!”带着孩子来逛庙会的市民张女士感慨,“以前就是吃吃喝喝、看看表演,现在还能带孩子体验非遗手艺、买点文创产品,感觉特别有意义。”她的儿子正兴致勃勃地在亲子互动区捏面人,小手捏着面团,脸上满是专注。张女士笑着说:“孩子玩得开心,我也能找回小时候的记忆,真是一举两得。”
庙会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民俗表演,也有现代的互动体验。在南垂村的广场上,旌旗方阵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数十名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手持旌旗,随着鼓点变换队形,气势恢宏;紫坊村的戏台上,上党梆子正在上演,老戏迷们听得如痴如醉,年轻人则用手机或记录精彩片段,或直播热闹场景。“庙会不仅是老一辈的回忆,也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大学生小李和朋友们专程从市区赶来,她手里拿着刚买的黎侯虎香囊,兴奋地说:“这个香囊不仅好看,还能清新空气,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太巧妙了。”她的朋友小王则对非遗文创爱不释手:“我买了潞绣元素的帆布包,设计感十足,朋友们都让我帮忙代购呢。”
距离紫坊村庙会不远的酒店推出了“逛集住宿套餐”,客房预订率不断提升;南垂村周边的农家乐也不甘示弱,研发丰富菜品,吸引八方来客;快递公司快递揽收量明显高于往日……庙会的经济效应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它不再只是简单的民俗活动,已经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南垂村孩童手中传承的旌旗方阵,到紫坊村戏台上精彩纷呈的戏曲表演,长治正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展现城市的发展。那些缭绕着烟火气的街巷,既是安放乡愁的精神原乡,更是孕育创新的活力土壤。在这座古城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庙会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的城市发展新范式。长治庙会,不仅是老传统的新花样,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