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

  乘时代长风,绘文明新篇。

  乙巳蛇年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我们切身感受文化佳节、文明“双节”在厚重积淀中历久弥新。

  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等献上爱心,过一个温暖年;发出文明过春节倡议书,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过一个节俭年;围绕传统文化、传统民俗,各县区策划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过一个文化年……文明度佳节,新春焕新光。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我市多措并举,引导广大群众文明过“双节”。

  举全市之力,细耕文明沃土,滋养文明风尚,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让一个个文明“小细节”,汇聚成温暖“大能量”,推动这座城市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

  志愿服务展风采 文明过节气象新

  岁寒情暖,心意满满。

  赏年画过大年、写春联送祝福、起歌舞庆新年、做花灯猜灯谜、搞赛事聚人气、办市集展创意、送关爱享幸福……

  连日来,在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广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以“暖行”促“暖心”,让文明实践“热”起来,让群众心中“暖”起来。

  文明实践,让年味更浓——

  1月13日,市文联携我市书法名家开展“送福写赠春联”活动,为人民群众送上新春祝福。活动现场,翰墨飘香、暖意融融,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一个个“福”字,一副副春联,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和向往。

  “乙巳蛇年喜气盈,新春如意福满庭。”春节前夕,各县区积极响应市文明办、市文联等相关部门号召,组织书法志愿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挥引领作用,开展写春联送祝福活动,让广大市民感受家乡味、过个温暖年。

  不止于此,送温暖、送健康、送平安,便民服务送到家门口,志愿服务实现零距离。根据群众需求,各县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树新风”系列活动,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让文明过节意识深深植根于群众心中。

  文明出行,让年味更暖——

  在振兴小镇,志愿服务站随处可见。志愿者身着红马甲,以真诚的笑容、专业的服务,为游客们开启一场温馨之旅。面对游客询问,他们总是耐心细致地讲解;对于演出时间,更是精准告知。考虑到游客旅途疲惫,志愿服务站贴心地提供短暂休憩的舒适空间,送上一杯杯热气腾腾的茶水,驱散冬日寒意,温暖游客身心。

  暖心服务持续升温,擦亮景区文明底色。对于走进振兴小镇的网络主播,景区提供免费饮食、优惠住房、分发棉手套等服务和便利,传递小镇温度,展现景区魅力。

  赏美景、品民俗、赶大集、尝美食……春节、元宵节期间,我市各景区游人如织、人气爆棚。广大游客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不忘与文明相伴同行,让文明出游成为节日最美风景。

  景区文明实践志愿者王誉康说:“以前常见的垃圾乱扔、采摘植物等不文明行为,现在已经绝迹,文明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文明交通,让年味更正——

  “骑车一定记得戴头盔,这是对你自己,也是对他人负责的一种表现。”“奶奶,我扶您过马路。”……在街道路口、公园景区周边,志愿者积极开展交通引导服务。

  畅通、文明、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品位的重要标志。

  作为我市的重要交通枢纽,飞机场、高铁站、客运中心等场所活跃着一群身穿红马甲、面带微笑的志愿者。他们帮着拉行李,帮忙指路,积极解答游客的问题,让外地游客一出站就感受到“好客长治、文明长治”的温度,也将文明新风、长治美誉度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文化传承润心田  文明城乡景色新

  “我还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参观文物,感到很震撼。”

  在市博物馆,“游五福地  过幸福年”活动火热开展,市民杨嘉涛说:“以前,春节放假大多时间都是与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很少来博物馆,今年参加‘游五福地  过幸福年’活动,在集福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观文物展,过文化年。不少家长领着孩子来到这里,踏寻历史足迹、聆听岁月回响,过一个不一样的新春佳节。

  博物馆里看文物、红色基地忆峥嵘、暖心书吧品书香、艺术馆里赏丹青……“两节”期间,广大市民走出家门,赶非遗大集,看灯会展览,赏年俗活动,文明城乡景色新,节日氛围越发浓厚。

  文旅融合荡春潮——

  “通过触摸屏幕‘穿越时空’,同革命先辈‘互动对话’;通过AI修复老照片,和英雄面对面,听英雄们讲述红色故事……”

  1月31日,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人潮涌动。体验馆的独特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严肃庄重的氛围中,透露着时代感与科技感。

  游客们借助触摸屏幕互动、AI修复老照片、数字人讲解等多样化手段,从视、听、触多维度体验红色文化。该馆序厅、跃马太行、众志成城、烽火热土、抗战堡垒、文化号角、尾厅七大展区紧密相连,通过数字化展项布置,打造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空间,让游客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岁月。

  红色文化绽芳华——

  市民郭俊杰一早便带孩子前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追寻前辈足迹、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他认为,春节进行 “红色游” 意义非凡。

  春节期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推出“太行春风歌盛世、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探馆”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感受节日热闹氛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城市书吧溢书香——

  节日不打烊,年味添书香。“两节”期间,长治驿站城市书吧正常营业,书香与年味交融。

  走进城市书吧,随处可见的春节元素,历史类、经典读物类展位前聚集了不少带着孩子前来挑选书籍的家长。“新年新气象,我给孩子挑选了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希望她开心阅读,快乐成长。”市民程雪娇说。

  书吧里,人来人往,不少市民在茶余饭后前来“充电”,以阅读聚能“文化新年”。

  文化展馆潮起来——

  “春节期间,展馆迎来观展小高峰。”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少市民在这里赏年画、看非遗文化展,和家人一起感受文化年味。

  作为城市文化艺术演出重要场所,长治滨湖文旅服务中心钻石剧场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举办“春游滨湖  福满长治”2025 年长治市群众文艺展演。

  16场专业演出涵盖名家名段、非遗国风、经典歌剧、民族器乐等丰富内容,让人捧腹的相声、韵味十足的戏曲、引人入胜的歌舞……一场场精心准备的文化盛宴,为市民带来了节日欢乐与艺术享受。

  移风易俗弃陋习  文明家园风尚新

  时代向前,年味不减,诸多过年习俗都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一家团聚时,感受勤俭过节好家风。

  “舌尖上的浪费”少了,“光盘行动”多了;红包小了,祝福多了;麻将牌桌少了,文艺活动多了……移风易俗庆新春已成为长治人过年新风尚。

  “咱别点多了,这些就够吃,别浪费。”2月1日,复兴小区居民李开轩提醒正在点餐的孩子们,“节日团聚我们讲的是氛围,不是排场,厉行节约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儿孙们都在,也给他们带个好头。”

  “公勺”显文明,“光盘”才“光彩”。我市深入贯彻省市移风易俗精神要求,探索将移风易俗宣传融入社区日常建设,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主阵地,开展针对节庆文明就餐的系列宣讲活动。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语言向居民阐述珍惜粮食、“公勺公筷”的重要性,鼓励家庭从日常餐桌做起,使用“公勺公筷”,践行“光盘行动”。

  走亲访友时,践行文明过节新礼仪。

  春节互相拜年,给家中小辈们压岁钱是传统年俗。

  “压岁钱攀比行为不能要,我们应该提倡节俭过年,让压岁钱回归本意……”春节前夕,多场移风易俗专题文艺汇演在各县区举行,演员们用别出心裁的表演方式倡导压岁钱发放新风,引起在场观众共鸣。

  摒弃攀比风,让小红包有大寓意。 大年初一一早,壶关县固村村民郭磊磊一家便忙活起来。长辈们早已备好新年红包,满怀期待地等着孙辈们的到来。“今年,我们跟老人和亲戚们都商量好了,压岁钱不计较金额大小,就是图个吉利、图个祝福,统一包的是66.6元。”郭磊磊说。

  “红包的本意是表达祝福、传递情谊,而不是摆阔气,比谁的钱多钱少。虽然现在大家经济条件都好了,生活水平也高了,但我们更要注重过节的本意,让过年的红包保持本真。”郭磊磊说。

  春节是家庭团圆的时刻,也是弘扬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的重要时刻。移什么样的风、易什么样的俗?我市通过各种渠道发出倡议,号召市民移风易俗,和睦过春节;低碳环保,绿色过春节;安全防范,平安过春节;遵德守礼,文明过春节;遵纪守法,廉洁过春节;服务社会,互助过春节。

  蛇年新春,文明倡议深入人心、文明实践蔚然成风、移风易俗纵深推进,带来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重塑,带动社风民风渐善渐淳,也让春节风气向上向好。

  新一年,一个好的开端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