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日,绿电生辉。然而,绿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等特征,峰谷差异大,“靠天吃饭”问题突出。如何破解风光发电“靠天吃饭”难题?

山西潞宝集团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潞宝集团”)引进全钒液流储能产业项目,将在电力调峰、可再生能源并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破解风力与光伏发电“靠天吃饭”难题,解决电网“忙闲不均”运行问题,积蓄高质量发展势能。

“全钒液流储能系统不生产电,只是电力的‘搬运工’,好像‘超级充电宝’。”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会超说。

潞城,一座因煤焦而兴的城市,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光电资源。近年来,潞城区落实“双碳”行动,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光电资源,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光伏产业为链,营商环境为底,潞城区吸引了一批上下游产业落地集聚,储能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普能世纪(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3GWh全钒液流储能产业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普能世纪(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生产公司,由潞宝集团引进。

2024年9月23日,潞宝集团与美国艾芬豪电气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全面发力全钒液流储能产业。同年10月18日,普能世纪(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3GWh全钒液流储能产业项目在潞宝生态工业园区奠基开建,开启双方合作新篇。

这标志着潞宝集团向高精尖产业进军取得突破性进展,也为加快我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活力。

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工程建设。2024年12月25日,一期工程300MW半自动电堆组装生产线投入生产,一批批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下线。

“从一期工程开工到生产,仅用时两个月。这得益于潞城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质的配套服务,让公司实现了当年落户、当年投入生产。”刘会超说。

产业发展,环境为重。潞城区将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专班+专员”服务机制,积极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在审批、用地、水电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保障项目快推进、早投运。

初夏时节,走进普能世纪(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机械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在进行电堆组装。

电堆作为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着整个电池系统的性能。

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公司一方面致力于技术创新,推进产品迭代升级;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引入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和精密检测仪器,构建起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控制系统。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设置有严格的质量检测点,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能量转换效率高、可深度充放电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公司生产的电堆与风光储能相结合,在电网系统发挥削峰填谷作用。目前,公司下线的一款产品已发往美国亚利桑那州。项目二期工程正加紧施工。

二期工程工地,热气腾腾。多台大型施工机械轰鸣不止,大吨位起重机正在运行,运输车辆在工地道路上往来穿梭。工人们头戴安全帽,分散在各个作业区域,全神贯注开展模板搭建、混凝土浇筑等工作。

“为全力确保如期完工、按时投产,我们采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方式,在严格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前提下,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项目负责人连文俊介绍。

眼下,二期工程主体框架已初具规模,各个功能区域轮廓逐渐清晰。“土建工程进展顺利。土建完工后将进入钢结构安装和整体设备安装阶段,项目预计8月底具备投产条件。”连文俊信心满怀。

产业发展,人才支撑。“公司与相关技术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项目培养适配的技术工人。”刘会超说,“我们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钒液流电解液生产基地,建设以3GWh高性能电解液工厂、电堆产线与系统集成为主要业态的一体化产业园区,以高品质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最具竞争优势的长时储能技术,当前,全钒液流电池正进入产能和技术高速发展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3亿元,同时可创造40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配套企业落地,形成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条,加注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