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素有“北药之首”美誉的沁源县,野生植物种类有百余科900余种,道地中药材资源有600余种。

  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让中药材成长为富民产业,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沁源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中药材作为全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突破点,从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带动百姓生态种植,到生产中药饮片、中药产品、食药同源产品,再到建设中药材集散中心,全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加工及大健康产业链,实现从“一株苗”到“一条链”转变。

  截至去年底,沁源县中药材种植面积6.35万亩,产量10076吨,占全市中药材产量的9%,带动7500余人增收。

  变“好资源”为“好产品”

  “药材好,药才好。”一语道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本——药材品质。

  药材品质如何把控?源头是关键。

  位于太岳山腹地、沁河源头的沁源县,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拥有220万亩林地和120万亩天然牧坡,森林覆盖率接近60%,全省第一。良好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中药材生长的天然宝地,是长治市最主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集散地之一。中药材产业是该县历史最久、基础最实的传统特色产业。

  优势禀赋加持下,沁源县更加重视品种品质,明确种植标准,让道地药材更“地道”。

  为做优做强中药材种植业,沁源县将党参、苦参、黄芪、连翘等确定为重点品种,并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制定中药材生产标准,发挥‘中药材联盟协会’带动作用,培育壮大党参、苦参、连翘、黄芪、黄芩、柴胡等中药材龙头企业。”“创建标准化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2000亩、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今年的沁源县“三干会”上,中药材产业发展被确定为“重头戏”。

  实践中,沁源紧盯中医药产业发展目标,聚焦道地中药材优势,严格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从基地环境要求、种植技术,到病虫害防治、采收、检验测验等方面,对中药材种植作出具体要求,着力保障中药材品质的道地性,把中药材产业打造成为全县标志性、支撑性产业。

  变“一株苗”为“一条链”

  深秋时节,沁源县城乡田野上,各类中药材长势喜人;市场上,药材源源不断地涌入,再销往四面八方。

  走进沁源县华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一袋袋中药饮片、药皂成品等被打包待发,药香弥漫。

  华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王和镇,是一家以中药材种植、深加工为主的企业。

  “从苦参的茎和叶中可以提取苦参碱和苦参精油,苦参碱主要用来制作复方苦参注射液,苦参精油主要用来制作面膜、香皂等护肤品。”华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亚军介绍说,目前,公司产品主要有苦参碱、苦参切片、苦参精油、苦参皂等。苦参皂处在试产阶段,预计11月上市。

  史亚军说:“下一步公司还将研发苦参洗发水、苦参面膜等,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公司效益。同时,继续扩大苦参中药材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基地,逐步辐射全镇,努力将苦参产业做大做强。”

  山谷变药谷,林下土生金。近年来,王和镇以华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带动12个村种植苦参1.4万亩,成为当前我省最大的苦参种植基地,被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中药材(苦参)绿色高效高质核心示范区。

  山间风来药草香。截至目前,王和镇苦参种植覆盖率达85%,年产值超800万元。

  在沁源县,从中药材种植到中药材深加工,再到建设绿色高效高质核心示范区,中药材产业链延伸之路还在继续……

  变“小药材”为“大产业”

  “之前一吨鲜货卖2000元,切片卖7000元,萃取加工后就不论吨卖了,按一公斤2400元卖。”史亚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一个周期三年亩均产1500斤,一公斤2400元计算,一个村集体如果种植1000亩苦参,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不止王和镇,全县各乡镇都尝到了“药财”的甜味儿。

  沁源县丰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药茶药酒技术研发基地,开发高端连翘茶、金银花茶,以及党参酒等系列产品;

  沁源县林溪种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沁源党参“科技小院”,建成2000余平方米党参深加工车间,注册“沁参源”“威胜军”两个商标,建成山西省唯一党参有机旱作示范片,被市药茶产业联盟授予“党参茶”指定生产企业,被市农业农村局评定为十佳药茶生产企业及党参茶原材料唯一生产基地;

  交口乡长征村全力打造“蒲公英小镇”,建设以“合欢本草谷”为主题的综合生态旅游区,形成完整的康养产业链,并引进中草药深加工产业、药草茶生产线,开发出30多款手工药妆产品。长征村制造的手工皂、护肤品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之一。

  长征村党支部书记张慧斌说:“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6万元,中药材让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如今,中医文化馆、野生药材展销馆、药茶体验馆、药膳养生馆……一个个与中草药相关联的项目被串点成线、连线成片。

  从天生地养到规模发展,从集散市场销售到“中药材+”新业态……在沁源,小药材种出了兴县富民“千金方”,中药材产业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