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稳粮保供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这片农田里的冬小麦刚出苗,处于‘一根针’状态,次生根3条,属晚播麦田。一定要注意把地膜压严压实,谨防大风揭膜,更好地起到增温保墒防草作用。”1月13日,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深入县区田间,对冬小麦越冬管护工作进行调研指导。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按照会议提出的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迅速行动,针对当前正值冬管关键时期的实际,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点对点指导农民做好越冬期麦田管护工作,为来年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三农”向好,底盘夯实,全局主动。过去的一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巩固衔接、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市“三农”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基础支撑。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三农’工作的喜人成绩,我们深受鼓舞。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起稳粮保供政治责任,更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罗列表示,要紧跟市委部署,强谋划、抓落实,坚定做好稳粮保供工作,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今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强化粮食单产提升,向装备科技要潜力、向规模经营要效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万亩。加快推进农业节水灌溉面积,抓好大型灌区建设、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灌溉设施推广。继续推广有机旱作技术,建设玉米一免五增、探墒沟播、膜侧播种等有机旱作技术示范区,打造一批旱地“吨粮田”。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种植大户示范引领作用、社会化服务组织保障作用、农业机械化支撑作用,强化粮食增产增收支撑。

  抓好稳粮保供,助力乡村振兴,考验战略定力,呼唤担当作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围绕会议部署,抓住工作重点,用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牛惠·


  强化党建引领 激发基层治理动能

  “去年咱们村流转5亩土地种植中药材,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今年可以联系多家药材厂商,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

  “还要邀请技术专家来指导,提高乡亲们的中药材管护水平。”

  ……

  近日,在长子县南漳镇西旺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干部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村子的发展计划。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西旺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说事议事”平台,办好民生实事,发展特色产业,画出乡村振兴“同心圆”。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常态化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村党支部书记张保柱说,西旺村将认真学习、严格贯彻市委部署,定期开展党员培训活动,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建强基层组织,用任务清单、“星级积分管理”督促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提升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运用好村民议事会,鼓励村民参与村庄事务决策,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村民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带动村民持续增收致富,探索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西旺模式”。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继续坚定不移壮大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基层治理格局,以强大合力为乡村全面振兴保驾护航。”长子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部署,坚持党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完善,让群众拥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切实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刘盼·


  做好“土特产”文章 打造产业发展优势

  冬闲人不闲。1月10日午时,位于壶关县南平头坞村的烽关种养专业合作社,药香四溢,烟雾缭绕。虽然已到饭点,王有强却全然不觉,杀青蒸煮、去柄筛选、烘干包装……他神情专注,手下稳当,一旁放着一排排连翘茶。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南平头坞村连翘资源丰富,我们以此为依托发展药茶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一项就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并要求做好‘土特产’文章,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连翘种植的信心。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依托当地资源,进一步提高药茶产业经济效益,有效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合作社负责人王有强精神振奋。

  对于合作社今年的发展,他已有了初步规划:探索“种植户+企业”“种植户+村集体+企业”等多元模式,发展连翘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做好优良品种选育工作,采用科学种植方法,提高连翘产量和品质;引进先进加工设备,研发多种口味和功效的药茶产品,提升药茶的附加值。“我们还想尽快把农事体验、乡村观光等项目搞起来,让游客亲身感受连翘种植过程、连翘茶制作过程,了解药茶文化,增强沉浸感和参与感,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叫响品牌。”

  “土特产”一头连接着农村,一头连接着农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壶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在“土”上找机会,充分运用好西红柿、中药材、食用菌、小杂粮等本地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在“特”上下功夫,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产”上求突破,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全力推动“土特产”成为特色产业,让资源优势成为发展优势,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牛佳锡·


  坚持“特”“优”战略 擦亮农业特色品牌

  1月15日,沁县沁州黄镇小米加工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忙碌景象。黄澄澄的小米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完成筛选、包装,然后通过物流走向市场。

  依托沁州黄原产地、主产区实际,沁州黄镇大力发展小米产业,小米产业逐渐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和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坚持品质、品牌、诚信。作为农业大镇,沁州黄镇将深刻领悟会议精神,聚焦‘专’字,激发‘镇’能量,为进一步提升‘长’字号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作出不懈努力。”沁州黄镇党委书记田冠英信心十足。

  如何进一步擦亮沁州黄小米专业镇牌子?田冠英介绍,全镇将持续聚焦沁州黄小米品牌优势,不断扩大沁州黄谷子播种总面积、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认证的谷子种植基地面积。组建沁州黄集团小米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引培小米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小米锅巴、小米醋、婴幼儿营养小米米粉等休闲食品、饮品、酿品开发。开展特优产品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搭乘沁州黄·乡村e镇的快车,通过村集体参与特优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在拓宽增收路径的同时,把沁州黄这个“金饭碗”捧得更牢。

  任重道远需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培育特色专业镇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沁县聚焦“专”字,踔厉奋发开辟具有沁县特色的专业镇新路子,通过引导专业镇企业持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做精做优产品品质,打造了一批高性能、多功能、绿色化、质量一流的“拳头产品”,点燃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沁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连奇表示,将按照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充分挖掘全市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历史传统优势,加快培育发展一批产业相对集中、规模相对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就业带动性强的专业镇。依托专业镇专业优势、虹吸效应和集聚功能,大力推进“专业镇+经营主体”培育模式,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专业镇经营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实现“一镇带一方,一方促全盘”集群成链发展,为乡村振兴锻造长板优势。

·郭学红·


  推进移风易俗 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1月15日,走进平顺县石城镇崔家庄村,村貌靓丽清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在村民活动广场上,一块块村规民约展板十分醒目。

  “村规民约涵盖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环境卫生等方面,共有10项55条。”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崔苏浩介绍道,“村规民约的制定,不仅为党员干部处理村内事务提供了依据,也为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提供了引导。这村规民约,‘约’出了党员干部的‘主心骨’,‘约’出了村民自治‘秩序册’,更‘约’出了基层治理‘良药方’,‘约’出了乡村振兴‘压舱石’。”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要文明,移风易俗是关键。”平顺县文明办主任王慧亮介绍,平顺县以指导完善村规民约为抓手,以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基层自治组织为重点,从宣传引导、榜样带动、品牌服务、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把乡风文明建设贯穿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以文化人,化风成俗。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王慧亮表示,将持续把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注重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发挥,强化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传递新风正气、播撒文明种子,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汇聚起新时代平顺乡村文明向上的强大合力。

  ·朱海云·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

  1月15日,潞州区马厂镇王公庄村潞部落书画工作室正在紧张施工。建成后,将邀请书法、绘画艺术家入驻,广大村民可以在这里欣赏书法作品,体验书法乐趣,学习书法技艺。

  “让广大乡村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和和美美,是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乡村百姓的所想所盼,更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王公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丽苏说,将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同时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铺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潞州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推动精品示范村和提档升级村建设,倾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日前,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对2024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县给予奖励的通知》,潞州区位列其中,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潞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高建军表示,“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行了再部署,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今年,潞州区将坚持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高标准编制潞州区乡村振兴“十五五”整体规划,以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和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三基三主”为重点,推进故南村、王公庄村、余庄村等精品示范村和3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建设,打造具有城郊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