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685-762年),即唐玄宗皇帝。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四月,李隆基以临淄王的封爵和卫尉少卿的四品官职,兼任潞州别驾,第一次来到潞州(今长治市)。景龙三年(709年)十月卸任回长安。延和元年(712年),即帝位。在潞州治政近三年。

  李在潞州时,多方延揽人才,收取民心,显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有德政、善僚属、礼士大夫、爱百姓”。理政之余,还修造了一所宏丽的府第,后面建有“德风亭”(旧址在今长治市府上街)。亭西有辇道接“盾花梳洗楼”(旧名游岭,即今牛岭)。他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这里赏景赋诗、评论国事。谈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绩,他往往仰天长叹,似有无限感慨;谈到当时秉政的中宗、韦后,他不过微微一笑,似乎不屑一顾。而当大家谈到各自的抱负时,他却静静地听着,不置一辞。大家问他,他又笑而不答。酒到酣处,他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大家才知道他的志趣不凡。由于他风雅博学,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有识之士都乐于归附。李隆基选拔人才,能够不拘一格。如后来封为霍国公的王抟仲,“本高丽人”,父亲犯罪,没有官奴,只因“性识明悟”,他就引为心腹,让毛仲“伏事左右”。又如后来封为成纪侯的李宜德,为人家奴而“矫捷善骑射”,他就“以钱五万买之”。同时暗中蓄积武力,伺图展露身手。景龙三年(709年)十月,李隆基带着精锐将士卸任回长安,就让毛仲、宜德二人“挟弓矢为翼”,后来,李隆基以皇侄身份起事,诛韦后及其党羽,拥立他的父亲睿宗,为他不皇帝打通了道路。李宜德参加了诛除韦后的行动。王毛仲则参加了陈镇压太平主谋乱的行动,为李隆基当皇帝扫除了最后一道障碍。三年后,李隆基即帝位,开创了与“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盛世”。

  开元十一年(723年)正月,李以皇帝身份再次来到潞州。侍驾而来的,还有张嘉贞、张说、张九龄、苗晋卿等名臣。他初九日进入潞州后,大摆筵席“宴父老”。并把当年故居改为“飞龙宫”,让张说写了一篇《上党旧宫述圣颂》,树碑勒石;还让张九龄写了一篇《圣应图赞》。而且免除了潞州五年的租税,赦免了“大辟”以下的所有罪犯。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东游泰山,回程途中又绕道潞州,体察民情,慰问疾苦,再次赏赐“父老”。

  开元二十年(732年),李第四次来到潞州,对老年人普遍“赐粟帛”,让已经征募、即将开拔的士兵归里;另从别处征集,并再次免除潞州三年租税。

  李隆基之所以对潞州情有独钟,因为潞州是其发迹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