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对于疾控人来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经受疫情大考的一年,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卫健委的正确带领下,我们以史为鉴、笃志前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疾控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中书写壮丽篇章,定格为每个疾控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
这一年,我们砥砺百年初心,继往开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心党总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市卫健委党委部署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各项具体工作,明确办公室工作成员工作职责;3月15日上午,我中心党总支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了全市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精神,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原超普对中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根据上级要求分别制定了理论中心组的全年学习计划、党支部的三--十二月份学习计划表和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和要求,截至目前理论中心组已开展11次党史学习专题研讨会,每次学习领导班子及成员逐一进行发言,谈感想,谈体会,行政党支部和业务党支部已开展九次专题学习交流会,并就各个时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学习,老干党支部通过微信学习群进行了在线学习;稳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中心制定并下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方案和清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隆重庆祝建党百年,广大职工党员面向党旗铿锵宣誓、凯歌以行。为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党建活动月”活动。中心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黎城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瞻仰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开展仪式教育、情景教育,引导走进历史、触摸历史、感悟历史。通过总支书记及委员讲党课、举办主题党日活动、党史知识测试、开展文明志愿活动、进行“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纪念活动,不断加强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和战斗力,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坚守初心,履行使命,自觉投身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中来,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这一年,我们坚守“长治阵地”,慎终如始。作为疾病防控专业机构,抗疫战线的主力军,中心采取多举措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狠抓流调队伍建设,加强能力储备。流调工作是传染病控制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中心的重要核心职责。根据我省要求,按照市级不少于100人、县区不少于50人的标准配齐配强流调溯源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市县两级13支流调队伍939人,其中县级12支共727人(潞州区58人,屯留区50人,上党区53人,潞城区100人,长子53人,襄垣65人,黎城62人,壶关51人,平顺52人,沁县50人,沁源65人,武乡68人),市级 212人(第一梯队53人,由市疾控中心35名骨干和18名公安人员组成,第二梯队72人,由48名县级疾控骨干人员和24名公安人员组成,第三梯队87人,由60名市级医疗机构人员和27名公安人员组成)。我们制定了流调方案和流调流程图,统一规范流调溯源过程,要求2小时内赶到现场,4小时内完成核心流掉信息,24小时内完成全部信息。我们先后5次组织疾控系统流调队员参加培训,通过视频讲解、现场教学、实操观摩等形式,回顾近期各地病例特点和处置经验,详细学习风险人群研判、“流调沟通技巧、围追堵截”策略、疫情处置信息化、人群管理措施等内容。结合工作实际,评价对策和措施效果,做到查漏补缺,教学相长,实现了系统内流调队员专业培训全覆盖。通过培训,流调人员对工作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现场处置水平进一步提高,操作流程进一步规范,深入现场信心进一步增强,有效夯实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基础。
二是强化疫情监测,严格风险排查。疫情专班16名应急队员24小时密切关注全国各地尤其是我市及周边省市疫情信息,对疫情进行动态监测,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推送流调线索,时时保持备战状态,高质量完成外省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后的重点人员监测排查工作。2021年全市累计管理重点人群10605人,密接58人,次密接1920人;截至2022年1月16日,现管控高风险来长人员68人,中风险1440人,密接0人,次密10人。
三是坚持“人物同防”,确保万无一失。飞行检测组每周1次对12个县区总仓、机场、物流公司、高铁站、汽车站、农贸市场和超市等重点场所进行飞行检查,共采样361份,结果均为阴性。
四是强化分析研判,重视预警响应。中心坚持发挥专家智囊作用,根据全国、全省、全市疫情动态,每周组织专家组开展风险评估和疫情研判,上报研判专报55期,对防控工作提出指导意见140条,及时向公众发布健康提示和风险提示36条。多点触发预警机制高效运转,截至2022年1月16日,全市累计上报早期症状监测信息1488条,人群核酸检测信息118504条,环境核酸检测信息1932条,冷链物流核酸检测信息2742条,退热药销售预警信息705条。
这一年,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共筑免疫屏障。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是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降低新冠病毒传染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国家公共卫生安全。自2020年9月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以来,先后组织参与开展新冠疫苗重点人群紧急接种、“百日攻坚行动”、“扩大免疫行动”、“清零行动”及重点人员加强免疫,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规范疫苗使用管理。做好新冠疫苗的登记接收、扫码入库,按计划下发,全程冷链运转至各县区,做到疫苗全程可追溯,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我市2021年全年共领取新冠疫苗5813953剂次(厂家直送97次,省疾控领苗54次),下发5813953剂次。累计接种2757625人,5660872剂次。疫苗每次到货后逐支逐箱扫码入库,收到卫健委分配计划,均在第一时间下发至各县区,逐支逐箱扫码出库。上午到货下午发,下午到货晚上发,不隔天不隔夜。每日专人记录2次冷库温度,储存、运输温度均在2-8℃范围,无一次温度超标,确保疫苗安全!
二是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每日4次汇总上报接种数据,及时修改异常信息。疫苗接种专班组全年无休,每日早8点至晚8点4次及时上报至市卫健委,更加精准的实现了疫苗的调配与下发,为疫苗精准分配提供客观依据。
同时,每日不限时不限次登录“全民健保系统”,查看疫苗疑似异常反应上报情况,及时核实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准确上报。如有严重异常反应发生,及时与相关县区沟通,亲临现场参与并指导调查诊断工作,全市12县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不良反应112例。其中一般反应98例;异常反应14例。
三是加强培训督导。为更好的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对各县区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开展培训4次,对中心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专班包县区督导组开展全员培训2次,4-5月份2次通过钉钉会议对全市各县区疾控及新冠疫苗接种单位工作的人员进行线上培训,同时建立新冠疫苗接种QQ群、微信群,便于大家进行工作交流与沟通,保证接种人员培训全覆盖。开展基层指导督导工作30余次,覆盖全市12个县区疾控中心及乡镇卫生院或接种单位,科学规范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保证我市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顺利进行。
这一年,我们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务实进取。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
2021年1-12月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1927例,死亡19例,发病率342.91/10万,死亡率0.55/10万,病死率为0.16%。全市收到传染病预警信息557条, 556条及时处理,及时处理率99.82%,除了沁县(97.22%),其余各县处理及时率均为100%。2021年为了提高全市网络直报质量,相关科室深入到12县区进行网络直报督导检查,每月对传染病网报工作实行质量通报,长治市传染病诊疗机构网络正常运行率均为100%。传染病报告卡有效证件完整率为100%,居全省第一。
(二)地方病防治工作
按照《2021年山西省地方病防治方案》继续开展了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燃煤型氟中毒、克山病监测工作,全市开展了儿童和孕妇尿碘、盐碘监测,共采集儿童盐样、尿样2406份,孕妇盐样、尿样1201份,合格碘盐覆盖率1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91%,在长子县、上党区、沁源县、平顺县四个县区共检测800名8-10岁儿童甲状腺,结果显示,儿童甲肿率均在5%以下,持续保持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范围。对沁源、沁县、武乡、屯留、长子5个大骨节病区县, 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检测,未发现大骨节病病人,监测数据数据全部录入系统,评价结果全部保持消除状态。开展了燃煤型氟中毒监测工作,对长子县358个村10745户、上党区252个村7560户、壶关县339个村9138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录入,另外,对在病区村里出生居住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进行了调查。对沁源县沁河镇四元村1100名常住人口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结合重点人群健康体检,通过对173名重点人群进行体格检查,未发现疑似克山病患者。评价结果为保持消除状态。通过分病种分析2021年能够以县为单位继续保持在控制和消除水平。2021年累计报告布病病例275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55.37%,无死亡病例,无疫情报告。对重点寄生虫病进行监测,疟疾全市共血检数1803人,县区复核数853张,市疾控实验室复核188张,均为阴性。黑热病常规监测总发病数为9例,其中武乡县1例,襄垣县4例,潞城区1例,沁县2例,屯留区1例,在黑热病监测点武乡,开展了媒介和宿主监测工作。
(三)免疫规划工作
2021年以县为单位,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脊灰疫苗、含麻成分疫苗、乙脑、流脑、甲肝疫苗、白破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各县(市、区)报告及时率均达100%。全市上报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5例,报告发病率0.89/10万,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调查率100%;全市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36/10万,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为100%;2021年全市未报告麻疹/风疹确诊病例;全市上报乙脑疑似病例3例,排除3例,未报告流脑疑似病例。AEFI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到AEFI个案报告221例,48小时内报告率、3日内调查表上传率、7日内初步调查报告上传率均为 100%。
(四)综合卫生工作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各县工作开展率100%, 网报及时率90%以上(考核指标为达90%)、合格率均为100%。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定义符合率100%,病例信息表填写合格率100%,准确率100%,网报及时率100%。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化学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均超额完成任务,对潞州区和沁源县7257名学生常见病监测工作进行评估。
(五)结核病防治工作
全市2021年1-11月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5例,登记病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19%。病原学阳性率为44.40%,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98.19%,成功治疗率97.22%,病原学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100%,新登记病原学阳性患者耐药筛查率95.91%,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100%。利福平耐药纳入治疗率82.35%。
全年开展业务培训班5次,县区疾控相关工作人员及医疗机构人员全覆盖,累计培训五百余人次,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各项指标任务及时完成。完成国家、山西省结核病“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工作。
(六)慢性病防治工作
认真完成各项慢性病综合监测。制定并实施长治市死因报告工作计划,完成年度死亡病例的收集、上报、分析和漏报调查,开展2次现场工作指导、1次专业培训,2021年共报告死亡病例17256例,报告死亡率为517.47/10万,完成省级年度工作要求;肿瘤登记报告、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等6项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圆满举办长治市第六届“万步有约”健走大赛。大力组织各县区报名参加第六届“万步有约”健走大赛,并制定激励机制,在市、县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优异成绩,潞州区获全国进步奖、50个单位获全国优秀组织奖、长治市获全省银奖、多名工作人员和健走队员获国家、省、市表彰。
指导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导潞州区、潞城区做好复审准备工作,黎城县做好创建国家级示范区的准备工作,同时对4个示范区开展建设过程评价和质量控制。
(七)艾滋病防治工作
全市建立自愿咨询检测点41个,承担哨点监测任务4个,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病人和两劳人员开展艾滋病的常规检测,形成了覆盖全市的HIV监测网络。报告现存活HIV/AIDS 957例,其中艾滋病感染者589例,艾滋病病人368例;报告死亡219例;疫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深入娱乐场所、性病门诊、煤矿和建筑工地,进行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共计15152次,提高了高危干预工作质量。正在对904名艾滋病病人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已行CD4细胞检测897人,病载检测746人;完成治疗前耐药监测18例的采样工作,为完成各项工作指标打好了基础。HIV/AIDS病例报告合格率为100%,既往及新报告HIV/AIDS配偶检测率97.93%,既往及新报告HIV/AIDS结核病检测率99.58%,HIV/AIDS随访检测率为96.14%,治疗覆盖率94.46%,病载检测率95.52%,治疗成功率达96.78,各项考核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要求。
我中心成功举办了2021年长治市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艾滋病防治信息化管理培训班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暨暴露后预防干预工作培训班,持续提高了艾滋病防控能力。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国际禁毒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开展防艾宣传进商场、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开展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系列宣传活动,推进了艾滋病六大工程的实施。
(八)应急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规范工作流程;开展专题风险评估,完成新冠肺炎疫情风险评估报告25期;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完成保障任务20余次;开展督导检查,指导基层防控工作。风险评估工作:按时上报月度风险评估报告;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风险评估。
网络直报工作: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全市共报告相关信息198条。卫生应急工作:值班24小时在岗到位;招标购进应急物资。多点触发预警响应系统工作:
通过举办新冠肺炎疫情监测多点触发预警响应系统培训班,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多点触发预警工作的通知》文件,进一步规范了我市疾控系统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响应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工作:通过参加省级培训5次,组织应急培训演练2次,提高了全市疾控系统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
(九)职业病防治工作
完成了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编写了年度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完成了年度职业病诊断机构信息数据、鉴定机构信息数据网报工作;完成了年度职业卫生信息网报工作。
尘肺随访上报调查信息897例,完成率84.8%;职业健康核心指标监测410余例,完成率102.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241家、完成率100.4%;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完成率100%。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50家,完成率50%;“双随机”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22家,完成率100%。完成采样31家。完成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300余人。
完成了长治市重点职业病监测有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培训工作。在《职业病防治法》第20个宣传周活动期间,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对职业病相关机构人员进行技术指导120余次。 为国家重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净化公共环境、改善辐射环境提供了数据支撑。
(十)卫生检验检测工作
微生物检验方面:完成了艾滋病HIV复核193人份,HIV确证实验140份;完成流感核酸检测630份,流感病毒分离阳性毒株8份,禽流感检测120份,手足口核酸检测328份,麻疹检测85份,风疹检测85份,新冠核酸检测3526份,乙脑3份;疟疾检测复核185份;食源性腹泻249份,开展大肠核酸检测249份、诺如病毒核酸检测249份,上送阳性样品43份;完成食品风险食品中致病菌监测296份,上送阳性样品10份;污水3份;全省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项目检测385份。
理化检验方面: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1036份;参加了国家盐碘、尿碘、水碘的盲样考核,复核尿碘和盐碘样品各180份;食品风险监测:完成食品地方特色样品226份1130项。其他检测工作:水质检测水样10份40项,三氯甲烷项目844份,硒项目86份;公共场所检测游泳池水5份10项,空气中甲醛12份、氨5份。复评审准备工作:完成检测模拟样品13份52项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进入重要时刻,加快疾控实现高质量发展、阔步迈向“健康山西”、“健康长治”。我们在走的,是一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之路、注重早期预防之路、为国为民服务之路。前面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未来的每一步都将是新的突破和超越,全体疾控人坚持心中所信、心齐志坚步稳,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精细化制定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医疗机构医防融合,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助力健康山西建设。加快推进“一主三副”区域中心建设,提升区域实验室检验检测“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探索建设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机制,打通传染病监测系统与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病例信息直接抓取和实时网络直报功能,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将5G技术运用于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风险评估、研判和预警,全面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为实现健康长治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