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长治市供销社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发〔2015〕11号、晋发〔2016〕8号和长发〔2016〕2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着力创新为农服务体系、创新经营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组织体系、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平顺县社、武乡县社王志刚分别被总社授予“金扁担改革贡献奖”(集体)和“红背篓精神传承奖”(个人)荣誉称号。

  一、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打造为农服务平台。 

  按照县有惠农运营中心、乡镇有惠农服务中心、村有惠农服务站的思路,依托县区农资公司、基层供销社打造为农服务生产平台,新建惠农服务中心11个、惠农服务站20个、庄稼医院6个,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直供、统防统治、农机服务、土地托管、烘干仓储、农民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全市新增土地托管面积11.65万亩,新增服务土地面积12.13万亩,累计培训农民2万余人次,每亩土地节约成本40元左右,有效降低了农民投入,促进了农业增产提效。武乡县社在疫情期间组织农资公司、惠农服务中心(站)调运各类化肥8000余吨,并让利10%销售给农户,为农民节约生产性开支达60万元。 

  二、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 

  围绕省社“四梁八柱十条筋”改革方略,改造升级薄弱基层社12个,恢复重建乡镇村级基层社9个,新改建农村综合服务社60个,领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获得国家总社命名的基层社标杆社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五星级综合服务社6家,入社农户不断增加,基层组织体系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为紧密。屯留区西贾供销社改造成集百货超市、农民培训中心、庄稼医院、农资超市、专业合作社、物流配送仓储中心于一体的新型基层供销社,服务功能、服务设施、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长治县裕盛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休闲观光产业园,增加农家餐饮、林下土鸡养殖及500亩中药材全程机械化种植基地等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农民150多户。 

  三、提升现代流通水平,不断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 

  一是充分利用和整合系统内外的农产品销售企业,推进农产品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市农果公司与上党经开区合作建设长治市智慧农产品物流园项目,该项目拟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00亩,预计明年10月份可投入运营,投产后将承接金鑫瓜果市场一级批发功能,同时将瓜果市场打造成为农贸市场,承接农产品二级批发与零售功能。长子硕丰农产品市场总投资2000万元,新建蔬菜交易市场、育苗冷棚等设施,建成后预计带动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实现产值500余万元。二是依托县级电商运营中心,通过自建、合作、业务覆盖等方式建设村级电商网点2500余个,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2万余人次。三是组织平顺、武乡、壶关供销社系统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的100余个产品入驻扶贫832平台,销售农副产品800余万元。四是开展直播带货惠民活动。平顺县中五井基层供销社借助“薇娅”直播,开展“大红袍”花椒网红直播活动5次,每次粉丝流量超1200万人次,销售额累计达270万元,受益农户7000余人、贫困户3300余人。 

  四、恢复重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推动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 

  全系统积极布局市有分拣中心、县有集散(分拣)中心、乡村有回收站(点)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一是加快市级项目建设,市级城南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进入设备安放调试阶段,预计2021年5月可进行试运营,正式投产后,日回收处理各类废旧商品200余吨;市级城西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已基本建设完工,正在整合各类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主体,届时可改变市区“脏、乱、差、散”的市场局面。二是推动县区再生资源市场建设,襄垣县社累计投资600余万元建成占地30亩的可回收物分拣处置中心,购置初级处置设备24台,基本满足全县各类可回收垃圾初级分拣处置要求。三是推动回收网点建设,全系统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00余个,其中社区便民回收屋33个,可提供社区积分兑换、数据采集等功能,新增社区用户4000余户,助力全市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沁源县社对县城机关、医院等30个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实行“定点、定时、定车、定人”回收新模式,基层回收站在乡村开展电话预约回收、定期上门回收等回收服务,推动了全县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五、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脱贫攻坚。 

  发挥供销合作社行业优势,积极实施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精准扶贫行动。市社党委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协调,高标准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7人,严格派出人员管理,认真执行“五天四夜”驻村和“六大行动”工作要求,同步压实结对帮扶责任,持续在送政策、送产业、送温暖等工作上发力。落实帮扶资金15万元帮助贫困村发展核桃加工、梨树嫁接等产业;筹资9.2万余元在贫困村开展送温暖活动;动员干部职工以购代捐,购买贫困户农副产品5.21万元。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专项行动,指导全市惠农服务中心结合贫困地区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开展针对性、特惠性服务,大力发展土地全托管、半托管,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在“供销e家”便利店和其它有条件的经营网点开设扶贫消费专区专柜,代销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助农增收;指导全市各级供销社开设贫困村电商网点达400余个,促进贫困村电子商务发展。襄垣县社引导全县1244户贫困户种植米槐3617亩、尖椒2442亩,基本达到每户贫困户种植尖椒2亩、米槐3亩。目前,县社已收购尖椒200余万斤,让贫困户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