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简介
1999年8月建院时成立内科,2002年3月成立呼吸肾内科,2006年1月肾内科独立设科。2006年成为长治市慢性肾脏病办公室、长治市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2012年成为长治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部挂靠单位;2014年被确定为山西省血液透析卫技人员规范化培训基地;2017年被山西省卫健委遴选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成为长治市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会长单位;2019年被长治市卫健委遴选为长治市医学重点学科。
科室开设住院病区、门诊、血液净化室、腹膜透析室和结肠透析室。病区开放床位40张,年住院病人约1000人次;门诊开设专家及普通门诊、腹膜透析专病门诊,年门诊接诊患者7000人次以上。配备心电除颤仪、多参数监护仪、人体成分分析仪、红外线治疗仪等设备。
现有医护人员47人。医生 13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11人,硕士生导师4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护士34人,均为本科,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20人。
血液净化室成立于2000年,先后经过2008年和2013年两次扩建后现拥有36台血液透析机、2台在线血液透析滤过机和1台床旁血液滤过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0余人,年血液透析近20000人次;腹腹透析室创建于2009年,2018年入选腹膜透析全国PD100项目核心单位,现拥有4台自动化腹膜透析机,电热恒温培养箱1台,居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30余人;结肠透析室有两台结肠透析机,年结肠透析患者约200人次。
科室常规规范诊治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如IgA肾炎、特发性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高血压肾损害、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淀粉样变肾病、骨髓瘤肾病、肿瘤相关性肾病等)和部分遗传性肾脏疾病(如Alport综合征、多囊肾病等),常规进行肾移植术后患者科学管理及并发症处理,对各种疑难危重症肾脏疾病(如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酸中毒、重型狼疮肾炎、抗GBM病、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等)诊治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同时科室承担全院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损伤、中毒性疾病的紧急救治任务。
科室建立原发性肾脏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肾移植术后管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五个亚临床专业,其中血液净化室开展血液透析、单纯超滤、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项目;腹膜透析开设有腹膜透析专病门诊,规范管理腹膜透析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技术培训、过程监督、疾病诊疗、定期随访(包括线上和线下),可更换腹膜透析外接短管、进行PET及KT/V试验等。
科室开展手术及操作项目有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中心静脉临时血透导管置入术、长期血透导管置入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超声引导下经皮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成形术、动静脉内瘘修补术、腹膜透析置管术(包括王氏钳辅助下腹膜透析置管术、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及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及腹膜透析管拔除术等。
每年承担晋东南地区各级医院肾脏专业医师以及血液净化卫技人员培训和健康再教育任务、基层下乡任务和长治医学院理论、实践教学任务。主持省级科研课题13项,发表SCI文章5篇、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内分泌科室简介
内分泌内科成立于2005年,2016年成为长治市市级重点学科,2017年成为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山西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成为华北首家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核心成员单位,为长治市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会长单位、长治市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科室开设床位50张,附设代谢性疾病中心、胰岛素泵工作室、1型糖尿病结构化教育室、生物样本库等。现有医护人员24人,医生11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人,医师2人;护士13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1人,健康管理师2人,1型糖尿病教育师2人。
科室配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糖尿病足诊断箱、免散瞳眼底照相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双能X线骨密度仪、动态血压监测、骨质疏松治疗仪、红光/红外线血管治疗仪、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仪、数字感觉阈值测定仪、低频脉冲磁疗骨质疏松治疗仪等先进设备。
科室开设高血压、肥胖、骨质疏松、痛风等内分泌亚专科门诊,以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为诊疗特色,研究方向主要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糖尿病与肥胖等,开展了甲状腺穿刺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在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的常见病及罕见病、急危重症方面具有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手段。是全市率先使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科室,开展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胰岛素泵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血压监测等专科护理技术。
科室注重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4项,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山西省“四个一批”科技兴医项目1项,省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完成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山西省教改课题1项、院级科研项目6项,获山西省教学成果奖1项,SCI收录论文6篇,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20余部,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2项。同时承担长治医学院本科生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培养任务。
科室长期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及专家有技术合作,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和临床指导,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解放军总院、天津医科大代谢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学习进修,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先后承办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高级研修班、全国基层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培训班、晋东南内分泌学术交流会、长治市骨质疏松与骨矿盐专委会成立大会等国家级、省市级会议10余次。
血液肿瘤科简介
血液肿瘤科成立于2014年2月,2018年成为长治市抗癌协会理事单位、山西血液病专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山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淋巴瘤协作单位、山西省慢淋工作组成员单位,2021年成为长治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理事长单位、淋巴瘤亚专科区域联盟成员单位。目前开放床位30张,百级无菌层流床2张。
科室目前共有医护人员24人。医生8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名,硕士6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高级技师1人;护士15人,其中硕士1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0人。
科室具有独立、功能齐全的血液病实验室(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实验室),配有费森尤斯卡比血细胞分离单采机1台,北京东联哈尔BSC-1100IIA2型生物安全柜1台,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2台,白洋离心机1台,光明恒温水浴箱1台等设备。
科室主要进行常见、多发、疑难血液病及实体肿瘤的诊治,开展恶性血液病的规范化、个体化化疗、生物靶向及免疫治疗,对各类贫血、出血性疾病诊治规范。近年来开展了血细胞分离单采术、治疗性血浆置换术。实体肿瘤的诊治方面,主要进行恶性肿瘤的术前和术后规范化、个体化化疗,在精准分子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免疫治疗。
科研教学方面,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10余部。承担长治医学院本科生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培养任务。
科室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山西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2018年7月科室承办了“中国长治第三届国际消化道肿瘤高峰论坛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消化病中心成立大会(肿瘤内科分会)”,2021年5月承办了“血液病规范化诊治高峰论坛暨长治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成立大会”。
老年医学科简介
老年医学科成立于2021年8月,开放床位33张,医师团队抽调原神经内科I和心血管内科部分医生组成,护理团队维持原神经内科II病区护理人员,共有医护人员22人。医生7人,其中硕士5人,硕士在读1人,硕士生导师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护士14人,其中本科13人,专科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9人;技师1人。
科室配备有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动态血压监测仪、多功能治疗仪、体外振动排痰机、下肢充气压力波治疗仪等设备。
老年医学科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模式、共病处理模式和MDT模式对老年患者进行医疗救治,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为一体多病的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在诊治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多脏器功能损害、重症抢救及老年人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
科室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市级课题多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40余篇,参编医学教材、著作4部,同时承担长治医学院本科生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任务。
呼吸内科简介
1999年8月建院初呼吸专业隶属于内科,2006年3月呼吸内科独立设科,2016年成为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单位,2017年被长治市卫健委批准成为长治市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成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专科护理联盟成员单位。2018年科室进行了亚专业组,分为感染性疾病组、阻塞性疾病组、肿瘤疾病组、肺血管和间质性疾病组。
呼吸内科现开设床位40张,附设重症监护室、肺功能室、电子支气管镜室、睡眠呼吸监测室等。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7人。医生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4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护理人员18人,其中本科学历17人,专科学历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2人,护士1人;呼吸治疗师1人。
科室配置Olympus气管镜及便携式气管镜各1台,美国森迪斯系列肺功能仪及便携式肺功能仪各1台,Drager有创呼吸机1台,万曼、瑞思迈等无创呼吸机10台,Fisher-paykel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仪10台,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2台,Mindray除颤仪1台,体外震荡排痰机1台,多参数电子监护仪10台,静脉微泵及台式输液泵20余台。
目前科室开展的技术操作项目有支气管镜下活检术、肺泡灌洗术、气管内异物取出术、气管内支架置入术、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淋巴结穿刺活检术、胸腔穿刺术、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肺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与影像科合作)、PICC置管术等。
科室注重科技创新及学术发展,近年来主持完成市级课题1项,院级课题2项,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国家级、省级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10余部。护理团队开展的护理品管圈活动在国家级及省级医院品管圈大赛中,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同时承担了长治医学院本科生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及研究生培养任务。
多年来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交流学习和临床指导,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附属朝阳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中山医院、郑州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等知名医院学习进修,并与部分上级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心血管内科简介
1999年8月建院时成立内科,2006年1月心血管内科独立设科,同年5月开设CCU病房。2010年心内科被确定为院级重点专科,2016年6月被长治市卫健委遴选为长治市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成为长治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会长单位,2018年成为山西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委员会长治专委会挂靠单位。
科室开放床位55张,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床位5张,现有医护人员33名。医生1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4人,硕士8人、柔性引进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1人;护士22人,其中本科学历21人,大专学历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3人、护士2人。
科室拥有先进的心血管疾病诊疗设备,配备有主动脉球囊反搏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rager呼吸机、中央监护系统、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动态心电血压监测系统、有创与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心脏电生理记录系统、射频消融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食道心房调搏仪、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Carto3等大型设备及精密仪器。
科室目前开展的技术项目:冠状动脉造影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包括急诊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及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包括ICD植入);心内电生理检查术和射频消融术,包括复杂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房颤消融等);左右心导管检查术等。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肺栓塞、心脏瓣膜病、周围血管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常见病,诊治理念先进、方法规范。
2005年始科室开展了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介入诊疗技术日趋成熟,2017年成立了以心内科为牵头科室的胸痛中心,建立起“急性胸痛”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胸痛中心于2018年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目前胸痛中心每年完成冠脉介入检查治疗手术1000余台,其中完成急诊介入手术300余台。
2010年始科室开展起搏器植入术, 2015年首次在长治地区独立完成双腔永久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技术;2019年首次开展双腔心脏转律除颤仪植入技术(ICD)及三维指导下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技术。2020年启动了房颤中心的建设,使房颤患者得到了积极规范的治疗。
2020年科室被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授予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示范单位、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衰中心示范中心、国家标准化高血压示范中心。
科研教学方面,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计划项目2项,承担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卫生厅及长治市科技局多项省级及市级科研项目及课题,并荣获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SCI文章4篇,参编国家高等医学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及医学论著十余部。承担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医疗系、护理系本科生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培养任务。
科室重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举办了多次省、市级学术会议,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院进行临床指导和交流学习,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北京安贞、阜外、太钢等国内心血管病领先医院进修学习,并与山大二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神经内科简介
1999年8月成立神经内科,现开放床位43张,共有医护人员33人(含反聘医师1人)。医师队伍12人,其中硕士7人,硕士生导师2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护理人员1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1人;技师1人。
2017年神经内科被长治市卫健委评为长治市重点专科、长治市重点学科,2018年成为山西省神经内科专科联盟单位。
科室开设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卒中病房、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病区、TCD、脑电图室、肌电图室。分为脑血管病、神经介入、癫痫及睡眠障碍、神经变性疾病4个亚临床专业小组。年门诊量约万余人次,年住院人数2000余人次。目前开设的专病门诊有“脑卒中门诊”、“脑血管病预防门诊”、“失眠门诊”。
科室配置有神经中央监护系统、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护系统、睡眠呼吸脑电监测系统各1套、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2台、超声脑血管治疗仪1台、脑功能障碍治疗仪1台、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1台、体外振动排痰机1台、亚低温治疗仪1台、经颅超声多普勒仪2台、肌电诱发电位仪1台等设备。
科室诊疗主要以脑梗死、脑出血、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疾病为主,对难治性癫痫、睡眠障碍、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等疾病诊治经验丰富。开展长程脑电图检查、呼吸睡眠监测等实时监测项目。
在急性脑血管病的救治方面,率先在上党地区建立卒中单元,开通急性脑梗死溶栓绿色通道,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2016年成为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首批“综合卒中中心建设单位”,2017年12月我院卒中中心成立,2018年6月被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授予“综合卒中中心”,同年12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授予“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目前开展了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静脉溶栓、动脉取栓、脑动脉狭窄介入等技术。结合经颅多普勒检查TCD微栓子检测和发泡试验及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对脑卒中患者从危险因素的筛查、干预到发病后的急救、康复、预防进行个体化治疗和全程管理。
科室开展多项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卫健委协作课题,承担和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完成山西省高校开发项目2项、山西省教改课题1项、院级科研项目4项,其中1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获长治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SCI收录论文4篇,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20余部,获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6项。
消化内科简介
1999年8月建院时成立内科,2006年1月消化内科独立设科。2017年批准成为长治市市重点专科;2018年7月被确定为山西省消化疾病专科联盟;同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食管疾病规范诊治联盟。2018年7月我院成立山西省首家消化病中心,消化内科为消化病中心重要组成部分。
消化内科现开设床位40张,附设幽门螺杆菌检测实验室、血清胃功能检测实验室、肝硬度检查室。现有医护人员25人。医生9人,其中硕士4人,在读硕士1人,研究生导师1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护士16人,其中本科15人,专科1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0人。
科室拥有呼气实验测试仪(HCBT-01)1台,生物芯片阅读仪1台,荧光免疫分析仪1台,剪切波组织定量超声诊断仪1台、除颤仪1台,以及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
科室开展食道疾病、胃疾病、肠道疾病、肝脏疾病、胆系疾病、胰腺疾病及肠系膜疾病、肠道微生态、肠道微循环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对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有机磷中毒、消化道肿瘤等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具有专业诊治特色。开展了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急性胰腺炎以内科为主多学科治疗、重症肝病人工肝治疗以及消化道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实验室开展幽门螺杆菌(13C)检测,血清胃功能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以及肝硬度检测。
与相关科室配合开展的各项医疗技术有:小肠营养管置入术、肝动脉栓塞术(TAE)、经皮经胆管造影(PTC)和引流(PTCD)、肝脓肿(囊肿)穿刺引流术、肠系膜血管栓塞术、脾栓塞术等。
科室承担长治医学院临床二系教学任务,理论讲授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实施,教学任务完成出色。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项,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10余部。
科室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北京、太原等知名医院学习进修,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8年7月组织并参与举办中国长治第三届国际消化道肿瘤高峰论坛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消化病中心成立大会;2020年8月参与召开消化病中心第二届国际高峰论坛;2021年7月参与召开消化病中心第三届国际高峰论坛。
胃肠外科简介
1999年8月成立外科(四病区),2001年10月成立普外科,2004年普外科被确定为医院重点学科,2005年10月分为普外I组、普外II组2个专业组,分设两个病区,2016年普通外科率先实行晋东南专业分组,普外II科承担胃肠肿瘤诊治工作,并更名为胃肠外科。
2014年长治市普通外科质量控制部挂靠胃肠外科;2015年科室成为山西省卫计委第三批省市共建重点学科;2016年成为中国胃癌联盟成员单位;2018年成为我院消化病中心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被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基地评审及授权专家委员会确定为“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2020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同年和平医疗集团省级重点学科融合发展启动,科室与和平医院普外科进行学科、人才资源整合,打造学科优势特色。
科室开放床位53张。共有医护人员34人。医疗人员10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5人;护理人员2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23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8人。
科室以胃肠道肿瘤的标准化、规范化、个体化的诊治和微创手术为诊疗特色,对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标准化实践体系,得到了国内外广大专家的认可。开展近端胃切除各种抗反流术式,有效攻克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抗返流这一难题并效果显著,并有序开展保留幽门的PPG术式。对下肺静脉、心下囊为标志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诊疗独具特色。在结直肠肿瘤诊疗方面,熟练开展腹腔镜下TME、CME、TaTME、NOSES等术式,率先开展了侧方淋巴结清扫高难度术式,在本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完成多例复杂手术。自主完成本地区首例高位食管同空肠Orvil吻合术并食管空肠吻合口复发癌伴腹腔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同心胸外科创新突破完成首例部分回肠、右半结肠代食管经胸骨后间隙颈部吻合术;胸腹联合食管空肠吻合口复发癌根治术并右半结肠、部分回肠代食管胸部吻合术;复杂的腹膜后23cm巨大肿瘤切除;腹腔镜下双重癌一次性根治;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并良好保护患者的各种功能。在本地区率先自主开展腹腔镜下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腹腔镜下切口疝无张力修补(IPOM)、腹腔镜下经腹膜前腹股疝无张力修补术等术式,微创下疝修补术在科室广泛开展。
科室获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立项14项;山西省教改课题2项;院级课题4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长治市科技进步奖1项;被SCI收录论文13篇;国家级核心期刊收录10余篇;主编或副主编参编论著撰写1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3项。承担长治医学院专业硕士、第二临床学院、护理系外科学课程授课,以及临床实习、见习带教工作,并选派骨干人员参与长治医学院大学生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辅导。
2016年-2018年举办3次国际消化道肿瘤高峰论坛;2019年举办了近端胃切除手术消化道重建学术研讨会;同年举办胃肠道肿瘤规范化诊治培训班5次;2020年8月召开山西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晋东南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同年10月举办“西北名家秀—中青年医师胃肠肿瘤手术直播•长治站”会议,当日进行4台胃肠肿瘤手术演示及网络直播,累计在线观看超过26000人次;2020年12月举办了山西省胃癌诊疗中心学术活动(长治站)、和平医疗集团学科建设国际协作交流会议,会议特邀来自日本、美国及国内多名著名消化道外科专家教授进行了学科建设国际协作和学术交流。
肝胆外科简介
1999年8月成立外科(四病区),2001年10月成立普外科,2005年10月分为普外I组、普外II组2个专业组,2016年肝胆外科独立设科,是长治市最早成立的肝胆外科专业。2017年成为长治市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挂靠单位,2020年成为长治市普外科唯一的山西省重点学科,2020年成为长治市肝胆外科医疗质量控制部挂靠单位。
科室编制床位34张,2019年率先在全院开展无陪病床服务。目前科室医护人员共23人。医生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4人;护士1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
科室配备射频消融仪1台、空气波压力泵1台、多参数监护仪8台、输液泵12台、动态心电图3台等设备。
科室自成立以来,先后独立完成了复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肝段、肝叶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在微创治疗方面,目前可独立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探查取石术、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肝血管瘤切除术、腔镜下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目前为长治市唯一开展此项目的科室)、TEP、TAPP疝修补术等。
近年来,科室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方面也有了明显突破,尤其在微创治疗方面,2017年开展了腹腔镜下胆管囊肿切除术;2018年开展了消化道肿瘤肝转移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下脾切除术;2019年开展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胰管空肠吻合术;2020年开展了胰腺癌门静脉侵犯行人工血管置换术、腹腔镜半肝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射频消融、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辅助胰体尾加脾切除术等。
科室先后在各级各类期刊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外科专著6部,承担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3项,2017年获长治市总工会颁发的“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承担长治医学院理论授课、临床见习、实习等教学任务。
科室多次派出医生到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京医院进修学习,并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承办三届长治市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年会,2021年举办了长治市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高峰论坛。
乳甲科室简介
2016年8月普外科实行专业分组,分为胃肠、肝胆、乳甲三个分组,由普外科抽调医护人员组建了乳腺甲状腺科,独立病区。是长治地区最早成立的专科,2018年成为长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乳腺疾病质量控制管理挂靠单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4人,医生5名,其中硕士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护士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8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7人。
科室拥有乳腺Mammotome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巴德活检枪、多功能监护仪等设备。
科室以乳腺甲状腺疾病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乳腺甲状腺微创治疗为专业特色。开展的技术项目有甲状腺肿瘤的穿刺、根治手术治疗及腔镜微创手术(经腋窝入路、经颈后入路腔镜辅助下甲状腺切除术、经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探查术、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米库力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乳腺肿物空心针穿刺活检、乳腺Mammotome微创诊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重建术、腔镜乳腺癌根治术,以及针对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靶向等综合治疗等。针对乳腺癌患者常规应用输液港植入术、PICC植入术及护理等。
科室主持市级课题2项,在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及教材2部。承担长治医学院本科生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培养任务。
科室长期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及专家有技术合作,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上海、北京和太原学习进修,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仁济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交流学习和临床指导。主办了“长治市乳腺科质量控制部成立大会”、“第一届长治市乳腺外科质量控制部会议”“第二届长治市乳腺外科质量控制部会议”、“山西省乳腺肿物微创旋切第二届会议”、“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乳腺MDT成立大会”。
心胸外科科室简介
1999年8月建院成立外科,2001年2月心胸外科独立建科。2020年被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确定为肺癌防治健联体早诊早治中心,2021年成为上海市胸科医院食管疾病诊治中心长治分中心。2018年加入我院消化病中心,主要承担食管疾病的诊疗工作。
科室开设床位30张,分为食管、心脏、肺疾病治疗3个临床医疗专业组。现有医护人员21人。医生9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人;护士12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1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9人。
科室配置有体外循环机1台、胸腔镜1台、除颤仪1台、微量注射泵7台、多参数监护仪4台、震动排痰仪1台等设备。
科室诊疗主要开展肺、食管、纵隔、胸壁肿瘤、膈肌疾病等常规手术及胸外伤、心脏破裂的急救治疗。开展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动脉导管结扎、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下、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手术。2010年科室引进胸腔镜技术,开展了周围型肺癌及中央型肺癌根治术、气管隆突切除成形术、肺动脉袖式切除成形术、肺部不眀诊断小结节的楔形切除治疗及确诊、肺单发转移瘤的切除、纵隔肿瘤切除、不明原因的恶性胸腔积液的确诊及胸膜闭锁术、食道癌的胸腹腔镜联合手术,以及手汗症的治疗、肺大泡的切除、肺修补术、肺减容术、食管贲门失迟缓症手术治疗和食管良性肿瘤切除等。目前每年完成微创手术占80%以上。2021年1月科室率先在长治地区开展了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科研与教学方面,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论文2篇,主编著作10余部,承担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理论及实习见习教学任务。
科室长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市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及专家有技术合作,开展复杂高难度心脏手术及胸腔镜手术,2021年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工作室挂靠于心胸外科。科室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北京、上海等地医院进修学习。
神经外科简介
神经外科成立于1999年8月,与神经内科同在神经科病区,2004年8月神经外科独立病区,2014年成为省市共建重点学科,2017年批准成为山西省省级重点学科,2018年成为山西省神经外科联盟成员单位。2017年率先建成晋东南地区首家专业的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是晋东南地区颅脑创伤救治中心,急性脑血管病救治中心。
科室现开设床位45张(含NICU7张),现有医护人员38人。医生10人,其中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28人,其中本科28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4人,护士7人。
科室拥有国际先进的德国Leica神经外科专业手术显微镜2台,手术动力系统3台,德国KARL-STORZ高清神经内镜1台,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1台,德国DORO手术专用头架1套,德国产呼吸机3台、多功能脑牵开器、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为神经外科显微和微创手术提供了设备保障。
科室在各亚专业领域发展各具特色,在脑血管疾病方向,能独立开展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介入栓塞术;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颅内肿瘤及功能神经外科方向,独立开展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独立开展经鼻垂体瘤切除术,经鼻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神经脊柱脊髓方向,开展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髓内肿瘤切除术,硬脊膜夹层囊肿漏口缝合封堵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颈椎间盘切除,腰椎滑脱固定等先进技术。护理方面可独立开展PICC、中长导管置入术、盲插鼻空肠营养管术。疑难复杂手术领域长期与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国内多家神经外科中心合作,开展了包括岩斜区脑膜瘤、枕骨大孔区肿瘤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
科室多次承办山西省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和神经外科新技术新项目的培训会议。目前参与国家“十三五”科研课题1项,主持山西省自然基金1项,省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9篇,国家级和省级学术论文数10篇,主编专著9部,参编专著4部。承担长治医学院本科生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培养任务。
科室与国内多家顶级神经外科中心开展科研合作协议,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合作研究“脑动脉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与研究”,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规范治疗和未破裂动脉瘤出血风险的研究”。先后派出多位医务人员到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际先进的神经外科中心以及到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神经外科中心研修学习。
泌尿外科简介
泌尿外科成立于1999年8月,隶属大外科,由上党地区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左景佑教授带团组建。2000年7月独立建科,为长治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会长单位,是晋东南地区最早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科室,2020年成为长治市临床重点专科。
科室现开放床位30张,附设体外冲击波碎石室、膀胱镜室、尿动力检查室。建立泌尿系结石、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尿控、男科4个亚专业组。现有医护人员23人。医生11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硕士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5人;护士12人,其中本科1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6人。
科室配备有先进的腹腔镜、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尿道镜、膀胱镜、等离子电切镜,同时配备钬激光碎石系统、尿动力学分析仪等医疗设备。
科室专业分组明确,病种涵盖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各种尿结石和复杂性结石、泌尿系创伤、前列腺疾病、肾上腺外科疾病等,可开展泌尿外科各种疑难、复杂和大型手术。2008年始开展微创腹腔镜技术,目前可开展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肾盂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下完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尿道狭窄内切开术;后尿道损伤早期床头尿道会师术;输尿管狭窄切开术、经尿道输尿管镜(软镜、硬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等技术。
科室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科研项目2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承担长治医学院本科生理论教学、见习实习带教、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
科室与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保持长期交流合作,先后选派多名医护人员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等知名医院学习进修,定期邀请泌尿外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骨科简介
1999年8月建院初始,由原和平医院著名骨科专家马保臣教授、武文臣教授率团队创建骨科。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骨科被评为长治市重点专科,其中脊柱、关节专业组享誉上党地区,骨病创伤持续服务上党人民,是上党老百姓认可并信赖的专业骨科团队。
骨科现有医护人员共20人,医生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3人。骨干医师先后在加拿大、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修学习,并保持与国内外一流医院的远程会诊与医疗协作关系。
科室业务开展支撑设备:美国GE3.0T核磁共振,德国SIEMENS1.5T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CIOS C形臂,美国ANTAI骨科手术牵引床,德国Joimax椎间孔镜、 Storz椎间孔镜,Smith&nephew关节镜、CPM机和助行器等功能锻炼辅助设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骨科就在长治市内率先开展了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颈椎前后路入路及内固定术、胸腰椎结核、肿瘤、骨折脱位及脊柱畸形的各种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长期临床效果。2006年开始骨科开展膝关节关节镜手术。2012年开始微创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椎间盘切除术,疗效可靠,2021年完成了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良好。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医疗技术稳步提高,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
专业组特色
脊柱专业组:脊柱外科建立脊柱脊髓损伤单元模式,使康复治疗早期介入脊柱脊髓损伤治疗的每个阶段。对颈椎、胸椎、腰椎等各部位的各种手术均能高质量完成,如颈前路减压+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早期、颈椎后路椎管减压微型钢板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腰椎后路及侧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防治及手术治疗、骨质疏松、肿瘤所致的椎体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胸腰椎前路减压+内固定、寰枢关节半脱位行颈1、2椎弓根内固定、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减压融合手术等。同时可以熟练开展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神经根封闭、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
关节专业组:熟练掌握关节疾病的阶梯化治疗,微创手术操作膝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均取得满意疗效。对常规的髋膝关节置换、畸形严重的髋膝关节置换、高龄患者的关节置换、关节翻修术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科室关节置换手术的优良率达99%。
创伤专业组: 以诊治四肢骨创伤以及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损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在四肢关节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骨盆髋臼骨折、陈旧骨折、复杂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我院拥有先进的骨科手术器械和配套的手术设备,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C臂X光透视机引导下,经皮穿刺或小切口进行克氏针、螺钉、钢板和髓内钉或外固定支架等固定手术,做到以最小创伤达到最有效确切的固定,使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妇科科室简介
1999年8月成立妇产科,2005年12月妇产科进行二级分科,妇科独立设科,医师队伍与产科实行每年定期轮换,2018年12月妇科、产科医师人员固定。科室为长治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
妇科现开设床位36张,现有医护人员22名。医师1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主任医师(教授)4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名,住院医师4名;护士1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3名,护士2名。
妇科门诊设立专家门诊、普通门诊、计划生育室、宫腔镜检查室、阴道镜室及LEEP治疗室,与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生殖遗传科联合开设不孕不育门诊(生殖遗传门诊),可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术、诊断性刮宫术、输卵管造影术、治疗性宫内节育器放置与取出术、宫腔镜检查、阴道镜检查与阴道内镜手术等操作。
科室配备有宫腔检查镜、阴道镜、LEEP治疗仪、热电复合治疗仪、多参数电子监护仪等仪器设备。
科室秉持微创治疗的理念,近年来大力开展妇科微创诊疗与手术,可开展宫腔镜检查与电切手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各型息肉电切术、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等);腹腔镜下妇科三、四级手术(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子宫体积≥10 孕周的全子宫切除术、直径≥10cm 的卵巢囊肿剥除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子宫体积≥12孕周的多发肌瘤剔除术或直径≥8cm的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卵巢癌分期手术、剖宫产术后憩室/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输卵管吻合术等);单孔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输卵管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切除术等良性疾病的手术。开展各种类型开腹手术(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宫颈癌根治术、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髂耻韧带悬吊术等)、阴式子宫全切术及盆底重建术。目前腹腔镜手术占科室手术的65~75%。
妇科系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妇科学教学组,承担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妇产方向和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临床见习的带教任务。科研方面主持山西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2项,2016年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奖1项,2019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SCI论文1篇,在国家级、省级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20余部。2017年、2018年承办两届长治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产科学术交流会;2018年、2019年两次承办长治妇科内分泌学术交流会。
产科科室简介
1999年8月成立妇产科,2002年通过长治市“爱婴医院”评审,2004年11月通过省卫生厅“爱婴医院”复审,2005年12月妇产科进行二级分科,产科独立设科,医师队伍与妇科实行每年定期轮换,2018年12月产科与妇科医师人员固定。2016年产科被长治市卫健委确定为长治市临床重点专科,2017年成为“长治市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
科室开放床位26张,设有产科门诊、产后门诊、孕妇学校、盆底康复室、母婴同室病房。现有医护人员33人。医生8人,其中硕士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护理人员12人,其中硕士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7人;助产人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5人。
科室配备有孕妇电教系统1套、加拿大TT生物刺激反馈仪3台、电子胎心监护仪6台,远程电子胎心监护仪20台、早产婴儿培养箱3台、多普勒胎心仪、新生儿测黄仪1台、新生儿听力筛查仪1台、分娩镇痛仪1台、威森波综合治疗仪1台、妊高征监测仪1台、孕期营养检测仪1台等设备。
产前门诊规范进行产前检查,完善孕产妇档案,开展妊高征及孕期营养检测监测;孕妇学校每周定时进行孕期讲座,为孕产妇提供产前、产时、产后全面的保健知识与服务。2019年开设产后门诊及盆底康复室。
科室对生理及病理产科、各种难产、疑难危重病人、各种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等能做到诊断及时,处理准确。开展无痛分娩技术、导乐陪伴分娩、产后康复治疗、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近年来开展了自由体位分娩、适度保护接生、宫颈环扎术、产前及产后子宫动脉栓塞术等新技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HELLP综合征、难治性产后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5年产科确立“心悦巢”科名,是我院首个拥有护理品牌的科室。
教学和科研方面,科室承担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护理系专业课程理论授课及临床见习、实习、临床技能培训教学任务,每年培养临床毕业生约200余人。承担省级科研立项课题3项,院级课题10余项,先后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数80余篇,SCI论文2篇,参编论著、教材等20余部,2015年护理团队开展的品管圈活动获得山西省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等奖”及“先进集体奖”。参与承办长治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妇产科学术交流会2次,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北京、湖南、浙江等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促进了专业学术的发展。
儿科简介
儿科成立于1999年8月,2017年被评为长治市重点专科、长治市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为长治市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单位,2019年成为北京中日医院生长发育障碍专病医联体单位,山西省生长发育联盟和全国儿童哮喘标准化示范中心。
科室开设床位40张,附设儿童保健门诊、哮喘门诊和生长发育门诊、新生儿无陪护病房。现有医护人员30人。医生1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护士19人,其中硕士1人,本科18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4人。
科室配备先进的新生儿常频和高频呼吸机2台、无创辅助通气设备CPAP1台、多参数监护仪11台、早产儿暖箱10台、黄疸治疗箱10台、输液泵26台、微量注射泵8台、高压雾化泵12台、多功能抢救台1台、血气分析仪1台、排痰治疗仪1台、过敏原测试仪1台、T组合1台、空氧混合仪1台、超声骨密度仪1台、大韦氏、小韦氏和盖泽尔儿童智力测试仪1台等设备。
科室开展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疑难危重症病例的救治,在儿童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难治性肾病诊治方面经验丰富。经过近几年的整合与发展,儿科形成了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呼吸系统和新生儿疾病为主干线的科室特色和研究方向,先后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7项,并开展了“生长发育门诊、哮喘门诊、高危新生儿随访门诊”等专病门诊。开展有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儿童智力测定、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超声骨密度测定、骨龄测定等诊疗项目,同时开设了儿童智能雾化吸入中心。与首都儿研所、北京中日医院协作开展儿童矮身材、罕见病的诊治工作,是长治地区儿科专业方面的领头羊。连续4年承办了以“长治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新进展暨生长发育学术交流会”为主题的长治市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
科研教学方面科室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院级课题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SCI收录论文2篇,国家级论文5篇,其中中华系列杂志论文2篇;编写著作8部,获国家专利2项,同时承担医学院临床、护理、助产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拥有《儿科学》《儿科护理学》省级线下精品孵育课程。
科室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北京、上海、湖南等国内知名医学院校进修学习,与国内多家知名医院及专家有技术合作,在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八一儿童医院进行协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专业学术的发展。
眼科简介
眼科成立于1999年8月,是山西省眼科专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山西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长治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2018年成为山西省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作单位,2017年长治市市级重点学科,2019年成为长治市白内障质控部挂靠单位。
开放床位35张,现有医护人员24人,医生8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16人,其中本科1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4人,护士3人;技师2人。
眼科拥有的设备:欧堡全视网膜激光扫描仪、眼表综合分析仪、IOL-Master500光学生物测量仪、眼前节数码照相裂隙灯、拓普康3D-200O OCT、蔡司830视野计、蔡司眼底造影仪、TOMEY A/B超声仪、眼底激光、博士伦眼科治疗系统、蔡司前后节显微镜等。
科室开展白内障、青光眼、神经眼科疾病、眼表疾病、泪道疾病,眼部整形、斜视、干眼SPA、中医眼科等治疗,擅长急危重症眼病和疑难眼病的诊治。2020年组建眼底外科、眼底内科、神经眼科,中医眼科、内分泌科多学科联合(MDT)的眼底病综合诊治团队,开展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和葡萄膜炎等系统治疗。
2018年开展了干眼检查(眼表综合分析仪)、干眼物理治疗(睑板腺SPA)以及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019年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加玻璃体切割术、黄斑裂孔内界膜剥离术、黄斑裂孔内界膜剥离裂孔填塞术、干眼的光脉冲治疗;2020年开展了青光眼阀和青光眼钉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功能型人工晶体植入、眼轮匝肌缩短术、超广角全视网膜照相。
科室承担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系的《眼科学》理论教学和见习教学。从2009年至今累计发表SCI论文6篇,中华级医学论文6篇,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省级论文14篇,参编国家规划教材6部,独著教材1部,主编著作1部,省级副主编参编著作1部,编委参编著作5部;承担山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社发方向)1项,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
科室主办省级学术会议5次,市级学术会议3次。与山西省眼科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中山大学、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一流眼科学科长期进行人才交流合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于2019年、2021年两年承接统战部“光彩事业.复明行动”免费白内障活动,免费为近千名白内障患者复明。从2020年7月开展百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活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简介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1999年8月,与口腔科、眼科同属五官科病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医联体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科室、山西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科室。
目前开放床位15张,现有医护人员11人。医师7人,其中硕士4人;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 2人,主治医师3人;护士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技师1人。
科室配置有耳鼻咽喉综合治疗台(韩国)、鼻内镜系统(德国STORZ公司)、电子鼻咽喉镜(日本OLYMPUS、德国XION)、纯音听阈仪(丹麦Madsen)、声阻抗仪(丹麦Madsen)、脑干诱发电位仪(丹麦Madsen)、鼻科动力系统(美国STRYKER)、可调支撑喉镜、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仪、全自动喉镜洗消仪、耳鸣康复治疗仪、鼓膜按摩治疗仪、耳部电离子治疗仪、咽部康复治疗仪、鼻腔冲洗治疗仪、鼻窦置换治疗仪等设备。2019年引进眼震电图仪等前庭功能检查设备,用于眩晕疾病的诊治。
耳科方面开展中耳疾病显微手术、耳内镜手术、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的综合治疗,特别是开展了鼓室给药、中医中药、耳后注射途径治疗。眩晕门诊开展“耳石症”的诊治及复位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耳源性眩晕的综合治疗。
鼻科方面开展鼻内镜下鼻腔鼻窦病变的微创手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手术、慢性鼻炎、鼻窦炎的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精准治疗。
咽喉头颈外科开展低温等离子辅助扁桃体、腺样体的微创手术,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声带白斑、会厌囊肿、乳头状瘤等良性病变的显微手术,支撑喉镜下双侧声带麻痹的微创手术,支撑喉镜下等离子辅助早期喉癌的微创手术,保留喉功能的喉部分切除术,喉癌的根治性手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手术,“鼾症”的诊断与综合治疗。
科室承担着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等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任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业教材及医学著作8部。
口腔科简介
口腔科成立于1999年8月,设口腔门诊和口腔颌面外科病房。
开放床位8张。现有医护技人员19人,医生13人,其中硕士9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护士、技师6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5人。
科室有口腔综合治疗椅12台,配备种植机、口腔显微镜、EMS超声洁牙机、根管长度测量仪、光固化机、根管预备系统、高频电刀、超声骨刀机、数字化X线牙片机、牙科手机清洗注油机、超声波清洗机等设备。
主要开展牙体硬组织缺损修补,牙体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根管治疗,牙周病的序列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治疗,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囊肿、颌面部创伤的手术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综合治疗,埋伏牙、阻生牙的拔除,口腔种植修复,牙体缺损、缺失的各种修复,前牙美学修复,各类牙颌畸形的治疗。目前开展特色显微根管治疗、微创拔牙、自体牙移植、颞颌关节疾病的治疗。
科室承担院级课题1项,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长治医学院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先后选派业务骨干赴北京、上海、浙江、西安、太原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促进学科发展。
康复医学科简介
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17年4月,开设床位17张,包含理疗、高压氧及康复训练等服务功能。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7人。医生11人,其中硕士4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护士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治疗师7人。
科室配备康复评定及训练设备数10台,包括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motomed上下肢训练设备、经颅磁脑病生理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上肢智能康复训练仪(上肢机器人)、经颅直流电刺激、气动式手康复装置、言语训练系统、吞咽障碍治疗仪、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深层肌肉按摩器、等速腹背训练器、等速腿部训练器、电动起立床等。康复训练厅设有运动疗法(PT)区、作业疗法(OT)区、理疗区、言语(ST)、吞咽、认知疗法室等。
科室业务范畴包括神经疾病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老年疾病、慢性疼痛康复、急性和慢性炎症的理疗、亚健康状态的咨询与康复指导等。贯彻早期介入、综合治疗、循序渐进、主动参与的原则,康复治疗服务面向全院各临床科室,强调疾病早期的康复干预。主要康复治疗手段包括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言语和吞咽障碍的评定与治疗、传统康复治疗、以及假肢装配及训练、辅助具装配及训练等。
针灸理疗室配备有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离子导入仪、体外激光照射治疗仪、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颈腰椎牵引床等设备,开展各科室疾病辅助理疗技术。
高压氧成立于2004年10月,2019年成为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发起的“全国高压氧医学主题宣传联盟成员单位”。有山东宏远氧业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高压氧舱一台,为1舱2室4门的10人舱,有独立湿化装置,在保证治疗安全高效的基础上,突出了人性化设计,可满足10名患者同时接受治疗。主要开展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中毒性脑病、有害气体中毒、脑梗、脑出血、脑外伤后的脑功能复苏、眼角膜溃疡及眼底动静脉栓塞、突聋、难癒性骨折、糖尿病足等问题伤口以及其他缺血缺氧性疾病的高压氧治疗。作为特种医学,科室多次派出人员到上海、北京、太原等地参加培训及学术交流,并多次在全院开展学术讲座、健康教育及高压氧体验宣传活动,近三年每年参与“全省高压氧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的专题讲座”授课及组织培训工作。
科室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科研项目4项,获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编写专著2部,参编国家卫计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语言治疗学》,同时承担长治医学院理论和见习、实习等教学任务,每年培养临床、护理、口腔、运动医学毕业生200余人。
中医科简介
中医科成立于1999年8月,设立床位10张,开设有门诊、病房和国医治疗区。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4人,中医师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9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护理人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5人,均为本科学历。
科室配备有B型中药熏蒸机、康恩菲多功能理疗床、电脑中频(透热)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设备。
科室秉持中医特色,注重发挥中医优势,积极推进中西结合,内外兼治,主要开展脾胃疾病、肾病、肺系疾病、心系疾病、妇科疾病、眼科疾病、儿科疾病、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中医诊疗及中医外治。中医外治主要有针法、灸法、火针、小针刀、穴位贴敷(包括三伏贴、三九贴等)、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疗法等,2016年开展了药浴熏蒸疗法、小儿推拿治疗,2017年开展了整脊疗法。
除传统的中药饮片外,2016年12月科室引进广东一方中药配方颗粒制剂,方便了患者的服用和携带。
科室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承担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以及护理系的中医学相关教学任务。发表国家级、省级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10余部,参编教育部中医学教材3部,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获国家专利4项,获长治市科技成果奖4项,学院科技成果奖8项。
急 诊 科 简 介
1999年8月成立门急诊科,2003年1月门、急诊分开,急诊科独立建科。2017年成为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理事单位、山西省急诊医学联盟成员单位、长治市医师协会急诊分会会长单位,是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通道核心科室,年接诊量超过2万人次,年危重症抢救近3000人次。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2人。医生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4人,在读硕士1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护士21人,其中本科21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9人。
科室配备有多功能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多功能床旁监护仪、全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床旁灌流机、床旁快速POCT检测仪、微量输液泵、注射泵等抢救治疗设备。配备专业救护车4辆,车载有便携式呼吸机、除颤监护仪、急救箱、吸氧、吸痰装置。
科室以各种急危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抢救治疗为专业特色,对心跳呼吸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脑血管病、各种昏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呼吸困难、严重感染、各种休克、各类中毒、严重电解质紊乱、急腹症、多发性创伤、复合伤等急危重症救治经验丰富,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同时承担着长治市区(120)及周边县区部分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是长治市院前急救、复苏,各种急危重症急诊救治,创伤、中毒抢救,灾难救援的一支重要力量。
科室承担省市院级课题5项,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数80余篇,参编专业论著14部,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高等医学院校教材3部,同时承担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急救医学教研室临床专业、长治医学院护理学院危重症护理教研室护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见习带教任务,以及院内各临床科室轮转医师急危重症救治培训工作。2020年成功申报《急诊与灾难医学》为省级线上精品建设课程。
科室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前往太原、成都、北京等医院进行学术和进修深造,承办长治医师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2次。贯彻“和济急救、在您身边”宗旨,定期到社区、工厂、学校进行心肺复苏培训及急救知识宣讲,同时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麻醉科简介
麻醉科成立于1999年8月,2021年成为长治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理事长单位。现有医师16人,护士5人,其中医学硕士5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人。麻醉科附设麻醉准备间、麻醉复苏室。
麻醉科拥有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多型号国际品牌的麻醉机、多功能监护仪、可视喉镜、可视光棒、纤维支气管镜、索诺声超声仪、输血加温仪、血气分析仪、神经刺激仪等设备;2019年以来,科室新增设了CONCERT-CLE三通道靶控输注系统、爱德华EV1000连续无创心排量监测仪、脑氧饱和度监护仪、自体血回收机等设备。
科室业务范围包括:术前准备室、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介入治疗中心、腔镜中心,承担全院手术病人的麻醉、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等工作,年完成麻醉量5000例左右。
医疗技术方面先后开展了:椎管内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全身麻醉复合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基础麻醉以及局部麻醉下的麻醉监护与强化技术。对心血管疾病的手术麻醉(心脏、体外循环及不停跳冠脉搭桥等手术麻醉)、各类休克、危重病人和疑难重大手术的麻醉、各年龄组病人的麻醉、内分泌疾病(含肾上腺疾病)手术的麻醉、控制性降压麻醉、肾移植手术的麻醉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一些先进设备的引进,可进行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置管术、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术中血气分析、术中麻醉深度监测、肌松监测等,提高了麻醉的精确性。同时还可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术中脑氧饱和度监测,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科室承担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外科学总论和麻醉学系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及临床见习、实习等工作。科研方面主持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1项、参与2项,主持省高校科研课题1项,主持山西省卫健委科研项目1项,参与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长治医学院院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国家及省级杂志论文80余篇,SCI收录论文4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2部,获长治市科技进步奖6项,“军队医疗工作贡献者”三等奖1项,长治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及科学类一等奖1项。
科室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学习和临床指导,先后派出多名医护人员赴北京、上海学习进修,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疼痛科简介
疼痛科于2014年5月成立,目前只设门诊。现有医生3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拥有银质针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臭氧治疗仪、射频治疗仪等疼痛诊疗设备。
科室主要开展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疗、顽固性疼痛的治疗及无痛诊疗服务。目前开展较成熟的技术项目有晚期癌痛的镇痛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如带状疱疹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幻肢痛等);各种软组织疼痛诊治(如肌筋膜炎;颈、肩、腰、腿痛等);以及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无痛分娩等技术。
掌握的技术项目有银质针治疗技术、冲击波治疗技术、臭氧治疗技术、射频治疗技术、癌痛靶控治疗技术、神经阻滞技术。率先在长治市引进银质针技术用于软组织疼痛的治疗;无痛支气管镜技术填补了山西省在门诊操作的技术空白。
科室主持完成高校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部。
重症医学科简介
2004年10月我院成立重症监护室(ICU),设立床位3张。2006年新的重症监护室正式投入使用,设立中央监护大厅和一个隔离单间病房,开放重症监护病床6张。2010年12月科室正式命名为重症医学科。
经过逐步发展,增加人员和配套设备,2011年科室医生团队人员固定。现人员梯队建设正逐步趋于稳定,收治病人模式正向独立建制模式转化,科室独立单元化体制及规模正逐渐形成。现有医护人员19人。医生5人,其中硕士3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人;护士14人,其中硕士1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8人。
科室配置多功能吊塔、德国drager呼吸机4台、Shangrila呼吸机2台、Shangrila便携式呼吸机1台、费雪派克无创呼吸机1台、费雪派克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1台、床旁血液净化机1台、血气分析仪1台,多参数监护仪6台,除颤仪1台,输液泵10台,微量注射泵10台,营养泵2台等先进设备。
科室开展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持续性动脉血压监测,呼吸系统监测及机械通气,肺复张,俯卧位通气,床旁血液净化,腹内压监测等危重症治疗技术支持。负责对创伤性大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颤、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各类药物中毒、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危重病人提供及时、系统、全面的监护及救治工作。
科室承担麻醉及护理的理论教学、实习任务,发表国家及省级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5部。先后派遣多名医护人员前往华西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并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和协作关系。
创伤外科简介
创伤外科是我院创伤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2月,以骨科创伤组为基础成立。目前可分为创伤骨科组、关节创伤组、脊柱创伤组、手足显微外科组、烧伤整形组。
创伤外科现开放床位50张,医护人员共16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1人。科室与国内外一流医院保持远程会诊与医疗协作关系。医务人员先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研修学习。
专业组特色
创伤骨科组:以诊治四肢骨盆髋臼创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稳步开展关节镜下的关节内骨折微创手术,在四肢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对骨盆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进行了尝试,技术上有了巨大突破。对陈旧性骨折、骨折后成感染和关节翻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C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或小切口复位固定以及外固定架手术,尽可能达到最小创伤,使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对肩胛骨骨折的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小儿骨折均采取微创复位、固定方法,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节创伤组:对关节内骨折以及韧带损伤可以I期手术治疗修复。对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等各型复杂骨折手术可以达到完全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可以开展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半月板的修复手术,拥有成熟的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手术以及关节韧带修复手术。
脊柱创伤组:建立脊髓损伤单元模式,使康复治疗早期介入脊髓损伤治疗的每个阶段。对颈椎、胸椎、腰椎的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等可以早期高质量完成减压、复位内固定手术。可以开展颈、胸、腰椎的椎弓根钉棒固定,颈椎的前后路联合手术,胸椎及腰椎的侧前方入路手术治疗。
手足显微外科组:擅长手足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完成各种断指、趾再植手术。可以完成各种皮瓣修复手术。
烧伤整形组:擅长大面积烧伤、电烧伤救治。对各种慢性创面、难愈性创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已开展各类皮瓣整形手术,治疗疗程短,疗效好。
感染性疾病科简介
感染性疾病科于2005年4月成立,设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现有专职医护人员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医师1名,副主任护师1名,护士1名。
科室设立在院区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合理,设置三区两通道,标识醒目。开设诊室2个、隔离留观室3个、抢救室1个。发热门诊全年开诊,24小时接诊,肠道门诊每年5月-10月开诊。
发热门诊功能主要是排查疑似传染病病人、治疗发热患者。工作内容包括对发热病人进行预检分诊、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的排查、执行监测报告制度等。2020年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科室增加了新冠肺炎诊断、筛查流程、分诊流程等制度和流程,执行标准化防护流程和消毒规范,科学管理,确保对发热患者做到正确处理,按要求做好每日接诊上报工作。
肠道门诊负责肠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按要求对所有腹泻病人进行登记、诊治、管理及上报,同时开展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科室人员多次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各类传染病学术会议,积极参加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定期开展科室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掌握国内外先进知识,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部。
门诊部简介
1999年8月成立门急诊科,2003年1月门诊部独立。现设挂号收费窗口、导医服务台、自助挂号服务区、西药房、中药房、便民门诊、慢病门诊等服务窗口。开设内、外、妇、儿、中医等多学科专科门诊28个,各类专病门诊32个,消化病中心多学科诊疗(MDT)门诊1个。
目前门诊部便民措施有:方便门诊、慢病门诊、学雷锋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多功能自助服务机、自助环保取袋机、共享轮椅。门诊二楼开设“健康大讲堂”活动,各候诊区有共享充电宝。
门诊部现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医师1人,护士1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6人。科室主持院级课题2项,获省教学科研成果奖1项,在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获国家专利1项。
超声科简介
1999年8月成立功检科,2002年超声科独立建科,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医技科室。现有医务人员19人,其中医师10人,技师6人,护士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7人。
超声科拥有多台中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包括GE、飞利浦、东芝、日立、百胜等多个品牌,具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实时三维超声、浅表器官弹性成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造影等先进功能,仪器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基本满足临床及科研项目需要。
作为医院重要医技科室之一,科室陆续开展了胎儿四维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超声诊断项目。2020年11月加入山西省肿瘤超声介入专科联盟。
近年来科室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SCI收录论文1篇,参编著作2部,承担省级课题2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承担长治医学院临床二系、影像系理论教学及实习见习任务。举办晋东南地区胃肠超声学术交流会议1次。科室先后派出多名医师赴北京阜外医院、上海妇产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学习,提高科室业务水平。
影 像 科 简 介
影像科成立于1999年8月,包括介入放射科、CT室、MR室及护理组等单元。科室现有医护辅人员54名,其中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10名,副主任护师2名,硕士研究生6名。
科室目前拥有的大型医疗设备:德国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机、GE3.0核磁共振机、西门子10层螺旋CT机和64排东芝螺旋CT机、128排螺旋CT、西门子R200数字胃肠机、西门子落地式通用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西门子800mA悬吊球管照相机、数字化乳腺钼靶照相机、飞利浦数字化床头DR机等。
科室目前可开展项目:全身各部位的X线、CT、MR等各项检查,影像引导下的肿瘤穿刺活检、介入微创治疗,急诊出血及各种血管疾病的综合介入检查和治疗,尤以肿瘤综合介入治疗、乳腺综合检查以及肺小结节筛查和血管疾病检查为科室特色。
科室在国家级及省级杂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 10余部。科室长期与省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及专家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先后派出多名人员进行学习进修,与多家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
药剂科简介
药剂科成立于1999年8月,下设门诊西药房(急诊药房)、中药房、住院药房、临床药学室、药库等5个部门。现有主任药师1名,副主任药师4人,主管药师10名及药师16名、药士3名,共计39人。近年来,科室先后成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中心监测网”、“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成员单位。
科室承担着全院临床科室的药品供应工作。其中5名专职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医院临床查房、开展临床用药监护和用药咨询服务,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定期参与处方点评、抗菌药物用药分析等临床药学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院合理用药,维护了患者的用药权益。
科室每年选派多名药师外出进修学习,科室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省级杂志发表论文30篇。
检验科简介
医学检验科成立于1999年8月,成立初科室人员不足10人,位于病区一楼(现中医科处),设10余间约30m2实验室。2002年在门诊三楼,按照国家生物安全Ⅱ级标准建设成现医学检验科,占地面积约700m2。
医学检验科分为“血液检验”、“体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PCR检验”、“采血收检报告”七个工作组室。现有工作人员31名,其中硕士2人、在读硕士6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2人。
科室配置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流水线、血气分析仪、血凝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化学发光仪、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血液培养仪、细菌培养鉴定仪、超高倍显微镜检测系统、荧光定量核酸扩增仪等仪器设备。
检验科承担着全院的临床检验任务,目前开展检验项目约400项,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把控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同时开设24小时全天候急诊检验项目,其中常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可在30分钟内发出报告,其他急诊项目2小时内发出报告,为临床急救提供检验保障。近二十年持续参加“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和“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总体成绩优异。
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方面,2002年科室逐步推进LIS系统的建设,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2008年更新LIS系统,实现了临床标本条码化。2015年实现了与HIS系统的对接,临床医生可在住院部进行检验报告的查询和打印,保证临床获取数据的及时性。2019年更换LIS系统,实现了与HIS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2012年,科室按照“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准则”建立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文件。2020年对质量体系文件做了全面修改和执行,对标国际标准进行实验室管理。
科室主持及参与各类科研项目7项,承担临床二系和检验系临床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
和济内镜科简介
消化病中心内镜科是集内镜检查与镜下治疗于一体的诊疗、教学中心,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设登记室、候诊区、诊疗区、观察区、麻醉苏醒区、清洗消毒区等,是一个具有人文医疗文化理念的检查治疗中心。作为长治市重点专科,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专科医联体单位、山西省消化内镜专科联盟理事单位、长治市门静脉高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由一支高素质的医护团队组成,连续10余年荣获院级“先进科室”。
科室拥有目前世界领先的Olympus290高清、变焦放大电子胃肠镜、超声电子内镜、电子十二指肠镜;FUJTFILM蓝激光高清、变焦放大电子胃肠镜、经鼻电子胃镜、双气囊小肠镜;MiroCam胶囊内镜、ERBE氩离子凝固器、ERBE海博刀治疗系统、H.Pylori检测仪、甲烷-氢呼气检测仪、胃肠动力检测仪、智能灌肠仪、射频治疗仪、内镜学习模拟系统及先进高效的内镜清洗消毒灭菌设备。
常规开展放大高清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超声胃肠镜、小儿胃肠镜、支气管镜、宫腔镜、膀胱镜、幽门螺杆菌检测、小肠功能检测、食管、肛门压力检测、食管24小时pH监测、清洁灌肠等项目。普及开展消化道早期癌和微小病变的色素放大内镜精查、内镜下息肉切除术(EMR)、异物取出术、吻合口狭窄扩张术、消化道支架置入术、消化道止血术、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术、内痔硬化、套扎术、胃石症碎石术、胃肠梗阻套件置入术。积极开展内镜下消化道早癌剥离术(ES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内镜下肌全层切开术(POEM)、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超声内镜下穿刺术(EUS-FAN)、消化道肿瘤射频消融术、胃食管反流射频消融术、贲门缩窄术等特色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我中心拥有内镜集成洗消系统、全自动洗消机、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严格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将医患亲情融于每个医疗行为之中,在封闭的清洗消毒环境内体现医疗服务的透明化与感情化。
科室积极实行人性化优质服务,为体检人群建立VIP室,开放绿色通道,改善了受检人群的体验。镜无止境、镜艺求精,我们将为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服务区域健康的科室而努力。
皮肤性病科简介
皮肤性病科成立于1999年8月,目前设立普通皮肤病门诊、专家皮肤病门诊、性病门诊。
科室现有医生4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2名,本科学历2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名。
皮肤科的设备有皮肤镜、光动力治疗仪、红蓝光治疗仪、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308准分子光治疗仪、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仪、荧光显微镜、斑贴试验等医疗设备。
科室开展皮肤性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大疱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皮肤肿瘤等疑难皮肤病的诊治工作。目前开展的技术项目有光动力治疗、CO2激光治疗、果酸焕肤治疗、冷冻治疗、皮肤外科手术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电灼治疗、皮肤斑贴试验、皮肤镜检查、伍德氏灯检查、皮肤病理、真菌荧光镜检、性病的诊治等。
承担本专业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工作,目前省级教改课题1项已结题、院级课题2项,大创项目2项、其中1项已结题,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20余篇、主编医学著作3部、独著1部,参编教材1部、专利1项;同时承担长治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每年培养临床毕业生400余人。
科室先后派出多名医务人员赴北大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学习进修,长期与北大人民医院皮肤科专家有技术合作,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院进行交流学习和临床指导,促进了专业学术的发展。
营养科简介
营养科于1999年8月成立,直接管理营养食堂,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营养治疗及饮食配置。2005年开设营养咨询门诊。现有医护技人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营养师2人。
营养科主要承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营养治疗及特殊膳食的制定,参与全院危重病人的营养会诊和营养治疗。
开展的特色项目有:人体营养状态评估、特殊疾病状态的个体化非药物营养治疗、针对消化道病症的微生态营养干预、慢病营养、肿瘤营养、代谢营养的营养干预和支持治疗。
创新服务有:与内分泌科、肾内科、产科共同合作开展了联合营养门诊;对糖尿病、肥胖患者制定个性化营养治疗方案;对透析病人一对一营养宣教;在产科孕妇学校开展营养讲座等。
科室编写有《住院患者各类膳食适应症和应用原则》、《常见食物营养成分速查手册》、《糖尿病饮食须知》等科普手册和13种常见慢性疾病营养宣传资料。建立微信群、营养公众号,线上线下积极开展营养知识讲座、义诊活动,为大众宣教营养科普知识。先后被山西省营养学会评为“先进集体”、“优秀团队”,被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评为“优秀公益之星”单位。
科室先后在国家和省级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同时承担长治医学院护理系临床营养学教学任务以及研究生培养任务。
消毒供应中心简介
消毒供应中心成立于1999年8月。科室现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 1人,主管护师 9人,护师 6人,护士 2人,工程师1人。其中16人取得山西省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2人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
科室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配备有多功能清洗中心1组、全自动清洗消毒器2台、超声波清洗机2台、医用干燥柜1台、压力蒸汽灭菌器2台、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1台、绝缘检测仪1台、医用热封机1台、纯水处理系统1套、软水处理系统1套、极速生物阅读器(高温)1台、快速生物阅读器(低温)1台、ATP荧光检测仪1台、以及多台空气消毒净化机等设备。
科室主要承担全院各临床科室所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组配包装、灭菌和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以及所有手术敷料的制备及全院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申领及发放工作。科室建立健全岗位说明书、工作流程、各种设备操作规程,以及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器械)、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建立了质量管理追溯制度,保证了供应物品的安全使用,为临床一线提供安全高效的保障服务。
医疗美容科简介
医疗美容科成立于2022年。现有医护人员13人,医生11人,其中硕士6人、本科生5人。硕士生导师4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护师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
设立有美容咨询设计门诊、美容牙科门诊、美容外科门诊、美容中医门诊,拥有皮秒激光、点阵激光、光子嫩肤治疗仪、有针治疗仪、离子导入治疗仪等医疗设备。
目前开展的技术项目有皮秒激光治疗纹身、雀斑、太田痣;光子嫩肤治疗脱毛、祛斑、祛红血丝、祛皱嫩肤;点阵激光进行治疗痤疮疤痕、淡化消除色斑,手术疤痕、外伤性疤痕、烫伤性疤痕、黄褐斑、皮肤异色症、皱纹、皮肤松弛、光老化皮肤、雄激素性脱发等;点阵激光治疗瘢痕、脂溢性角化病、色素痣、妊娠纹;果酸换肤治疗痤疮、黄褐斑、皮肤老化;有针水光针治疗;肉毒素注射祛皱;药物离子导入;重睑术(切开法、埋线法);双眼皮修复;开眼角;内眦赘皮矫正和修复;祛眼袋;眉弓重置(提眉、切眉);眼周年轻化;睑裂开大;眼睑重建;切口美容缝合(皮内缝合、快速可吸收线缝合);重塑型整形(皮瓣转移、组织转移);微创手术(乳腺良性肿物微创切除术、保乳手术、乳腔镜手术、经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等);牙齿形态修整、瓷贴面修复、全瓷冠桥修复、全口义齿美容修复、种植义齿美容修复、隐形义齿美容修复、牙槽骨修整术、洁治术等。
我科将不定期请国内知名美容专家来院坐诊和手术。
病案管理科简介
病案管理科成立于1999年8月。目前拥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7人、专科5人。
科室设4个工作小组:病案收录组、病案编码组、医疗数据统计上报组、病案复制组。主要负责医院病案回收、编码、质控、归档、复制等病案服务、医疗数据统计、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医疗平台数据质控审核上传等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医保局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模式,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以及病案首页的整体质量尤为重要,赋予科室更高更严的要求和责任。
科室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省部市级科研项目4项,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3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健康管理科简介
1999年8月建院时即开展健康体检工作,由医务科负责。2006年10月成立“体检中心”,是长治市公立医院首家专职体检机构,行政管理挂靠在门诊部,地址设在医疗区一楼。2008年6月行政管理独立,2017年1月体检中心正式搬入新址,改称“和济健康体检”。2019年正式更名为“健康管理科”。
科室目前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实现了医检分离,设置男宾区、女宾区以及深度体检区,环境优雅舒适,流程布局合理。科室拥有设备:超声诊断仪、DR机、双能X线骨密度仪、心电监测系统、幽门螺杆菌检测仪、血管内皮检测仪、人体成分分析仪等,配备了大型体检车,用于外出体检和职业健康体检。2018年上线新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体检全流程信息化建设。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9名,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9人,健康管理师10人。硕士1人,本科38人。除固定人员外,医院每日援派超声、放射、五官科、妇科等专家出诊。
2018年科室派1名医生赴中南大学湘雅三院健康管理中心进修学习。科室承担长治医学院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早接触教学任务,发表论文10篇,论著9部。
本着“看病到和济,康复早到家”的宗旨,科室积极进行社会宣传,健康教育,入社区、入企业宣讲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社会人群的健康素养。2019年科室参与了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的消化道早癌筛查项目。2020年通过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专家评审,成为“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和创新中心”。2021年经中国甲亢促进基金会、中国肺癌防治联盟等审批成为肺癌防治健联体的“肺癌筛查管理中心”。
心电图室简介
心电图室于1999年8月成立,自2017年11月起隶属于心血管内科。现科室共有9名成员,其中正高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4名;硕士研究生3名。已开展的诊疗项目:常规心电图、院内外网络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试验、睡眠呼吸筛查、各种药物试验等,年检量达6万余次。
目前致力于完善心电网络工作,推广远程心电会诊系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诊疗要求,为临床提供实时、准确的诊断。
科室承担着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学《诊断学》与助产学《健康评估》的教学任务以及临床医学、麻醉学的实习任务与进修医师的培训工作。
科室发表关于心电学方面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著作3部,院级课题1项。
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技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