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阵地,是科技创新的沃土,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武乡农业示范区以“厚植新质生产力”为第一抓手,聚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三个方面,推动园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园区发展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新质生产力的“种子”正在武乡农业示范区这片发展沃土上加速成长。
(一)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没有产业作为载体,生产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武乡农业示范区紧紧把握产业变革发展方向,制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提质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局面,通过推广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的发展理念,园区内正形成以太行沃土羊肥小米产业园、老家小米龙头企业为主的“米”产业链、绿农农牧公司和大象惠沃公司龙头企业为主的集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熟食物流、病死畜禽处理、粪污资源化为一体的“肉”产业链、太行山酒业有限公司和红色酒业有限公司龙头企业为主的集高粱种植、酿酒、养殖、畜禽粪污处理为一体的“饮”产业链,3大产业链在园区聚能成势,跑出了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度”。
截至目前,武乡农业示范区6个计划投资亿元项目进展顺利,在投资高速增长带动下,目前已形成1个十亿集群项目领跑、若干百万集群项目跟进的生动局面。
(二)科技创新“提质晋位”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是重要发力点。武乡农业示范区把平台建设作为开启“二次创业”的重要抓手,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市场阅卷”,聚力“平台支撑”实现“创新制胜”。园区内的精品梨园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通过智能设备实时将梨树长势、土壤墒情、气象环境等情况上传到平台,通过平台系统全面掌握作物生长情况,实现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科技化。此外,通过“云上武乡”土特产交易云平台,将米果优选、832平台及其他网商店铺接入本平台,实现全县“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平台交易,一个中心数据汇总、展示和管理”。同时,采取“电商驿站+产业基地+农户+村级小二”方式,将农户、基地与电商驿站直接链接,助推农产品上行。通过发挥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进而使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真正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
(三)营商环境“争先创优”
营商环境好是题中之义,也是难点所在。近年来,武乡农业示范区以打造“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努力破解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为企业重塑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营商环境。
1.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对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大力破除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建立完善涉企诉求快速处理、惠企政策协调落实等机制,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准入,切实保障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给予企业适度容错空间,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机活力。
2.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效应,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模式,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地办,一次办”,对园区企业实行从开办到注销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推广“不见面审批、拿地即开工”模式,优化审批流程,实行“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门办结”,实现“审批、监管、执法”无缝对接,园区产业项目审批真正实现了“闭环”。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总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园区审批提速30%。
3.灵活运用招商模式。大力实施“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精准度和实效性。围绕“米、肉、饮”3大园区主导产业,实施“招大引强”理念,持续完善产业链全景图、重点招商项目表,紧盯龙头企业,持续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能级,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主引擎。
4.全过程跟踪解难题。深入开展“为企送解忧”活动,去年为企业解决就业300多人次,为100多名员工提供业务培训,为20多家企业提供创业服务。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接下来,武乡农业示范区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新需求,集全区之力、聚全区之智,拼项目、拼产业、拼环境,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担当起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