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将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七五”普法规划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切实服务“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围绕中心强化法治宣传教育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2.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严格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做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工作,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国家基本法律以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法规,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
3.深入宣传党内法规,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宣传党章,大力宣传各项党内法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深入宣传与我市经济发展、转型综改、民生保障、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开发区改革创新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深入宣传与推动科技创新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我市地方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经验与成果,确保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到哪里,法治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为把长治市打造成山西重要的增长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5.切实抓好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人社厅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推动各地各部门健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核机制,确保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法治培训、任职法律考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等制度贯彻落实。推动各级党政机关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
6.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完善法治教育进课堂制度,在中小学校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组织开展中小学“法治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节法治课”和征文、演讲等活动,切实增强广大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7.强化基层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围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保护“三农”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突出抓好村支“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党员骨干学法用法。
三、建立健全普法制度
8.建立和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普法办公室会议制度、普法讲师团制度、普法骨干培训制度、普法考试制度、法治报告会制度、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法治宣传教育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等九项制度,以严密的制度体系保障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9.认真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普法工作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系统内普法和社会普法并重。开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活动,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组织开展“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征集选编,一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社会关注度高、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身边的案例、典型的案例、成熟的案例、针对性强的案例要作为释法重点,通过电视、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大众传播媒介,向群众进行常态播放,真正使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
10.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认真落实中宣部、国家网信办、司法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普法办等五部门印发的《加强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公益普法宣传工作方案》,推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传播平台落实公益普法社会责任。围绕全市重大活动、重要事件、社会热点等,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及时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法律解读和舆论引导。
四、创新形式增强法治宣传实效
11.推动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深度融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1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强化党政机关法治文化氛围为重点,在党政机关办公场所、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全市组织开展动画、微电影、微视频、法治格言、警句、故事、歌曲、宣传画、漫画征集、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演讲比赛、法治书画摄影、法治知识讲座、网站微信公众号法律知识竞赛等法治文化系列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
13.不断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广告牌、宣传栏、LED显示屏等大众传播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法律法规、传播法治知识。充分依托城乡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公园、法治小巷、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平台,在报纸刊物重要版面、广播电视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普法专栏、法治公益广告、法治节目等。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以“长治司法行政网”为枢纽,组建普法网络集群和普法微信联盟,
14.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测评。做好法治宣传实效测评等工作,以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和方法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五、扎实开展基层法治实践
15.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深化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文明执法示范窗口”“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等特色鲜明的依法治理活动。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查考核,着力增强普法依法治理的实效性、方式方法的创新性,推动“七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