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长治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根据《财政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修改完善2023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财办社〔2023〕36号)精神,围绕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快速提升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现就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结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强化技能培训助推高质量就业、政府市场合力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加强智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多元多层智慧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再提升,以更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

二、主要目标

围绕“稳就业、强技能、提服务”目标要求,推进实施“就业提质增效、技能长治建设、公共服务数智”三大工程,重点开展14项专项行动,通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全方位高质量提升长治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到2024年,实现覆盖全民的均等化服务体系、贯穿全程的标准化服务功能、便捷高效的专业化服务方式、赋能全链的技能化就业模式、辐射全域的数字智能化布局。全市劳动者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就业服务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高质量充分就业成为新常态。

——保障公平就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专业化、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乡统筹就业政策更普惠,常住地就业服务制度更深入,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更到位,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000人,登记失业帮扶率、就业困难帮扶率100%。

——推动稳定就业。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万人以上。新建1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认定2个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实现“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

——促进创业就业。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引领作用更凸显,营商环境更优化,新增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家和市级创业孵化基地4家。鼓励和支持潞城区申报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指导潞州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其他符合条件的产业园申报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24年底前全市建成1个省级和不少于2个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提升技能就业。改善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劳动力要素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质行动,依托企业培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载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项目制培训,开放式培训技能人才。新增市级以上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等载体15个,技能人才总量达52万。

——优化公共服务。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均等化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环境、就业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建设“一站式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零工驿站”,将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全面向基层延伸拓展,为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提供保障。实现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就业创业协同发展。

三、实施内容

(一)实施就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覆盖全民的均等化服务体系,促进长治高质量发展。

1.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身行动

(1)公共服务能力跃升。到2024年底前,建设“一站式劳动就业服务平台”。整合市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人事人才发展中心、考试中心、劳动监察等办公场所,实现就业岗位信息发布、职业介绍、人才交流服务、人才测评、劳动维权等职能集中,为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劳动就业服务。市、县(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完善相应的场所和设施设备,统一工作制度、服务标准和信息系统,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公共服务便捷跃升。鼓励各县区建设职责明确、运行有序、服务到位、作用明显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充分利用银行、社区等公共服务网点,以服务群众为核心,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2024年底前,推动实现就业社保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完善乡镇(街道)、社区(村)就业服务站点和设施设备,编制发布集全市各级就业经办服务机构的就业服务地图,培训全域公共就业管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劳动保障网络信息员,打通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围绕长治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需求,截至2024年底,累计征集就业岗位不少于20万个。(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公共服务质量跃升。全面梳理人社公共就业服务事项。编制业务经办指南和网上办事清单,制定就业服务工作制度,借助“山西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公共就业服务全部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贯通就业服务全过程,完整提供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创业创新、权益维护、用工等服务模块。实行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统一经办、联动管理和信息共享。加强就业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能力水平。统筹实现业务经办和行风建设正反馈,将“好差评”嵌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各业务模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经办服务满意度提高到95%以上。(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实施就业帮扶兜底行动

(1)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以省校合作为契机,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长治就业。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更多前瞻性、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职引未来”等“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200场。优化创业环境,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精准帮扶,做好“1131”就业服务。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扩规模提质量”行动,募集不低于1万个就业见习岗位,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见习实现就业。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力争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0%以上。(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总工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2)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训,推广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建立“就业联盟”,扩展省外劳务服务工作站,加强有组织省外输出就业。力争到2024年末,全市农民务工就业突破60万人,其中确保全市农民工省外输出就业达到8万人;省内转移就业达到20万人;在乡创业就业达到33万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3)保障困难群体就业。将残疾人员、脱贫劳动力、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纳入援助对象范围,对其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精准开展就业援助,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个性化援助措施,提供岗位推荐、公益岗托底安置等就业援助服务,帮助有需求、有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市残联、团市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3.推进创业促就业扶持行动

(1)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各县区在2024年底前至少建设1个县级创业载体,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实现创业孵化基地全覆盖。根据创业载体实体入驻数量、孵化服务效果、带动就业成效等给予最高400万元奖补。到2024年底,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等各类创业载体总数达到20个。(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推进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赁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大赛优秀项目资助等多项扶持政策不断提优提质,创业培训补贴、创业社保补贴等多项政策稳定实施,创业扶持政策覆盖创业者全生命周期,有效缓解创业者的资金压力,促进创业企业发展,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全市创业带动就业每年不少于3000人。(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全面升级创业服务。健全创业促进机制,提优提质创业服务,举办“星火项目”等各类创业大赛。组织拟创业和初创人员参加创业意识、创办企业、网络创业、创业(模拟)实训等培训,每年开展创业培训4000人左右。在全省率先打造“创就业大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一点多校、项目先行、实训教学、服务贯穿、资源整合、结果检验”的长治模式,通过全方位培训、实践和孵化管理,助推全市创新创业事业再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团市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4.实施人力资源产业园创建行动

率先打造全省领先的“1+2+N”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体系,与升级版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专业镇、乡村e镇、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相适应,人力资源供给和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做强做优龙头企业。持续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到2024年底,全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突破100家,行业营业收入突破7亿元,培育1-2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产业园申报省、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对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给予8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和每年最高50万元基础运营经费补助。(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推进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行动

围绕服务灵活就业发展,全面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积极为各类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按照“政府建设、规模适度、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思路,2023年全市12个县(区)均已建成“政府所有、公益服务”的零工市场,实现了“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24年全市要积极打造“零工驿站”网络,建设100家零工驿站,其中每个区建设不少于10家,每个县建设不少于5个。为当地零工人员提供常态化、公益性的对接服务。2024年底,全市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服务达5万人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技能长治建设工程,打造赋能全链的技能化就业模式,助力长治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

1.开展产业技能人才培训行动

(1)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导向。根据省委省政府“十大平台”建设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十大产业链、专业镇培育及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养老等领域以及易地搬迁、乡村振兴、服务业复苏等发展需求,印发《“技能长治”建设工作方案》,确定目标任务,明确各县区、产业链企业、重点领域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性任务分解表,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围绕全市钢材深加工、新能源汽车等十大产业链及链主企业、专业镇建设及乡村e镇、农业现代化、楼宇经济等领域,针对脱贫劳动力、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组织开展订单式、项目制培训达1万人。

(2)支持各类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支持各类企业围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生产经营需要,大力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项目制培训和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企业在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以上(含各级各类企业职工培训3万人以上,面向广大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以上)。持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力度,特别重视高技能人才以及产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安全技能的提升培训,覆盖人数达到8万人以上。

(3)针对重点群体开展培训。针对脱贫劳动力、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项目制、普惠制培训和创业培训达2万人。到2024年全市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4%。

(以上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残联,各县区人民政府)

2.实施长治劳务品牌创优行动

(1)壮大“太行家政”特色劳务品牌。围绕新形势下“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培训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类技能项目,每年培训6000名高质量家政服务人员,叫响“太行家政”品牌。

(2)扩大“太行技工”规模。发挥太行挖机省级劳务品牌示范效应,针对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挖机操作工、电工、电子技工、数控车工、焊工等组织订单式培训,将快递员、直播带货等新职业纳入劳务品牌开展补贴性培训,促进8000人实现稳定就业。

(3)培育“太行好手艺”品牌。支持堆锦、黎侯虎、襄子老粗布、黎侯彩雕、八义红绿彩瓷等技能项目创新创业,帮助300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技能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4)擦亮“长子理发师”劳务品牌。实施“长子理发师”培训标准体系,提升现有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和经营能力,扶持3000人就业创业。到2024年底,力争打造2个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各县区新打造2个劳务品牌,全市劳务品牌总数达到30个,对认定的劳务品牌最高给予60万元奖励。

(以上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长治技师学院,各县区人民政府)

3.推动技能人才平台强基行动

(1)建设国家、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职业培训优质供给。2023年已新增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2024年新增市级以上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大师工作室等载体10个。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组织申报工作。

(2)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提质计划,积极推动长治技师学院在2025年底实现办学条件达标。

(以上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长治技师学院,各县区人民政府)

4.开展技能大赛摘金行动

长治市对接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需求,持续举办长治技能大赛,支持各县区结合实际举办劳务品牌技能大赛和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支持行业开展特色竞赛,企业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两年举办两届技能大赛,到2024年选拔培养“太行技术状元”和“太行技术能手”分别达到215名、1886名,为长治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通过各级各类赛事为省赛、国赛选拔选手,力争拿获更多金奖金牌,对获奖选手给予技能竞赛奖励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推进技能评价标准完善行动

围绕快递、直播带货等新职业、新业态和“长子理发师”“太行好手艺”等劳务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职业工种,开发“职业培训包”,建立劳务品牌技能培训、评价和服务标准,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2024年完成潞城甩饼、堆锦工、小杂粮深加工等10个专项工种考核规范的申报备案工作,规范专项能力考核,明确考核标准和鉴定内容,加强考评员的储备,不断加强评价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实施公共服务数智工程,构建辐射全域的数字智能化布局,提升就业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

1.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数智化行动

建设公共就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劳动力建档立卡和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数据,精准掌握劳动力就业、失业、求职、技能、收入等信息,为劳动者提供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结合技能长治建设工程,建设数字化培训管理平台。满足订单式、项目制培训的需要。实现教、学、练、测、评、考、证的全流程监管,满足全链的技能化就业模式及各类技能培训的需要。加强劳务品牌综合管理,促进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结合就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数字化创业孵化平台,配合线下创业载体建设,实现孵化效果可评估,从企业入孵、创业培训、创业补贴、融资担保等方面,满足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等各类创业载体需求,实现创业孵化全流程数字监管。建设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将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人才流动、社保参保登记、劳动能力鉴定、权益维护等涵盖公共就业全周期领域的档案数据进行电子化收集、整理和归档,实现电子信息化联动智能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2024年底,公共就业大数据平台、数字化培训管理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电子档案管理平台及相关模块系统逐步上线试运行。辐射全域的数字智能化布局基本构建,公共就业服务智能化水平能力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数据局)

2.实施就业服务提效行动

2024年底前,升级智能政策经办系统,按照人社系统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打造长治本地特色政策的业务经办,持续推动就业创业业务在网上服务大厅“应上尽上”,确保资金安全、经办统一、信息共享。加强高层次人才就业服务及重点群体就业跟踪帮扶服务,不断探索创新公共就业经办服务模式。推进“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做到所有就业服务事项 “一网通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就业服务“零距离”主题实践活动,深化就业服务“零距离”,办好就业服务“一件事”,通过数智化服务实现“零距离”,办好“一件事”促进就业质效提升。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切入,服务大民生、推动大变化,实现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开展就业岗位智聘行动

加强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市场服务迭代升级。持续深挖市、县、乡三级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功能,利用智能显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智能化招聘大厅管理系统,打造人力资源网、微信订阅号、小程序、自主求职系统等多维度云端招聘求职平台,2024年底前,推进完成公共市场服务产品及系统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完善“长治好工作”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功能,设立长治市就业政策智能推送模块,实现“政策找企找人”更加精准,“人找岗位”更加快捷,为企业和求职者架构全天候的供需交流“云平台”,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新精准求职招聘服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强化公共就业信息监测行动

构建智能信息监测系统,加快数字化拓展应用。2024年底前,构建具备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特点的覆盖从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就业信息监测管理框架平台。加强就业数据规划、存储、治理、整合、共享、开放的全周期管理,探索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劳动关系监测等数据挖掘研究,融合人社领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各级业务经办,深度挖掘研究政府端、企业端和用户端数据,一站式掌握全市就业创业信息,提供个性化分析和解决方案,实现就业形势“云研判”。(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长治市人民政府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执行机构,加强对示范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各县(区)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促进就业主体责任,将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工作纳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健全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互通互享,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统筹推进公共就业示范项目建设。建立调度协调会、定期报告总结和任务清单管理机制,每月召开专题会议对示范项目推进情况进行调度研判。相关部门明确任务目标,细化具体工作举措,实行任务清单化管理。

(二)加强政策保障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决策部署,根据示范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完善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及时出台示范项目相关管理文件、行动计划和推进方案。示范项目执行机构成员单位和实施方案责任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相关政策落实予以监督指导。市财政、人社等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补齐短板,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和绩效评价,确保示范项目顺利推进。

(三)加强资金管理

长治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总预算资金4.55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亿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0.2亿元,地方财政补助资金3.35亿元。要按照尽力而行、量力而为,科学合理、节约高效、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应。各县区要加大财政资金匹配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市政府将根据项目性质和实施进度,采取政策性补贴和相应资金支持。加强财政预算与项目实施的衔接协调,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和精准性,加强监督与控制,以绩效导向、结果导向,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绩效监控

制定示范项目总体绩效目标和阶段性绩效目标,建立相关的绩效管理与考核机制,设定项目产出、质量、效益、对象满意度4个一级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社会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4个二级指标,以及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规模等32个三级指标。针对各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管,及时掌握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确保项目的实施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目标完成计划等如期履行。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促进项目发挥最大效应。项目实施完毕后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建立项目后续衔接机制,推动示范项目持续发挥效应。

(五)加强监督检查

长治市示范项目执行机构负责监督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各县(区)要成立专门的项目监督小组,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常规与专项监督检查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就业示范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管理程序依法依规使用。建立落实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加强跟踪调度和督促检查,针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及时督促整改完毕。

(六)加强总结推广

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先进典型的宣传和表彰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要围绕实施就业提质增效、技能长治建设、公共服务数智三大重点工程,认真总结亮点、特色工作经验、创新机制和优秀案例,提炼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治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公共就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良性互动,为山西省乃至全国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贡献长治力量。


附件:1.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计划表

      2.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绩效目标表

      3.长治市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附件1-2: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计划表、绩效目标表

附件3:长治市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专班成员名单




图文解读:《长治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