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长治市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长治市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市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交通强国建设山西省试点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21〕96号)要求,更好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快建设交通强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按照市委“全方位推进长治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交通强国建设部署,构建立体联网、内外联通、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将长治市打造成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国家交通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为实现“高质量建设晋东南城镇圈先行区,高标准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先行引领,强化服务。紧紧围绕国家、省级和长治市重大决策部署,强化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先行官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需求,关注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出行需求,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开放融合,陆空并进。坚持开放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推动航空口岸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强化交通运输方式间、区域间、城乡间融合发展,推进交通运输与人口城镇、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融合发展。

——绿色集约,智慧高效。充分考虑长治资源禀赋条件及环境承载能力,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科学、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科技、政策、管理等方面创新,打造与智能载运工具协同、适应智慧运营管理的智能化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基础设施网与运输网、通信网、传感网的融合,适应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要求。

——安全可靠,诚信治理。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能力。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司法性、行政性、行业性、市场性奖惩手段,引导诚信体系建设。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将长治市打造成国家交通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形成跨区域、大容量、快速化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主城区与各县区1小时通勤,周边相邻城市2小时通达,国家中心城市3小时覆盖)和 “123 快货物流圈”(省内1日送达城市、2日送达农村,省外3 日送达)。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三级路、村村通客车”。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市,全面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二、示范项目

长治市作为“一群两区三圈” 区域布局中晋东南城镇圈核心城市,肩负着联通晋冀豫三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任,牢牢把握对外开放带来新的战略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长治特色与优势,打造一批在交通强国市建设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项目。

(一)“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加快拓展“四好农村路”基础网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循环网、畅安舒美的通行网、通村畅乡的公交网,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提升养护工作水平,争取新增2个县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1个县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

(二)交旅融合示范路。发挥交通优势,助力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山西美丽休闲乡村”,按照“路景融合、全域一体、生态共建”的思路,打造交旅融合精品线路和旅游风景路线,大力发展“交通+红色旅游”“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农业”“交通+康养小镇”等绿色经济,利用公路沿线大力发展农家乐、农村客栈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美丽公路”“幸福小康路”。

(三)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长治市作为晋东南综合交通副枢纽,联动晋城规划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长治高铁东站,新建一个综合客运枢纽,实现公路客运、高速铁路与城市交通“零距离”换乘,未来规划成为集机场、高铁、公路、城市轻轨、公交枢纽、出租车、社会车辆、旅游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综合客运枢纽,成为服务过境客流以及长治对外客流的市域客运主枢纽。

(四)智慧物流综合枢纽。全力打造晋东南陆港物流枢纽,规划建设铁路专线,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工业产品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煤焦矿铁路集散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区、建材综合交易市场、机电设备产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工矿产品研发检验中心六大功能区;利用物联网技术,、云端运算平台,实现打造智慧园区管理服务平台、智能仓储服务平台、,建设智能无人称重系统、、智能5G行车、智慧照明系统、智能空降闸系统、金融质押仓建设、,推动天翼云服务等5G场景应用场景。

(五)普通国省干线收费公路自由流收费系统项目。在国道环线开展收费技术、模式、服务创新,运用ETC、北斗高精度定位、车牌识别等技术,通过互联网、APP、小程序等多种渠道,实现普通干线公路不停车收费;在不增加社会负担的前提下,研究提出适用于自由流收费的费率标准;与公安部门联合建立综合执法机制;通过自由流收费设施与应急监控指挥调度实现共建共享,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运行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出行信息服务能力。

(六)分散式公共充电桩建设。以市区为重点,在建设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专用充电场站基础上,大力推进分散式公共充电桩建设,加密城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缩短服务半径。发挥分散式公共充电桩小、散、多、资金投入少的特点,积极在交通枢纽、大型文体设施、大型商圈、办事机构等已有公共停车场及路边停车位建设分散式公共充电桩,先行在府后东西街、长兴北路、体育路等路边停车位及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分散式公共充电桩,逐步而后在全市推广,同时为用户提供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费用计算等服务,彻底打通新能源车充电“最后一公里”,让新能源车出行不再“里程焦虑”。

(七)多式联运。支持山西成功投资集团等企业开展多式联运,优化运输方式供给结构,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成本、运输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提高铁路运输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市场的占比;设立快速换装中心,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自由换装、甩挂运输、各种货物类型自由集散;应运用智能化监管手段,提高货物流转速度;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方式,制定完善统一的多式联运规则和多式联运经营人管理制度,探索实施“一单制”联运服务模式,实现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立体互联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

积极对接国家综合运输通道和区域干线,统筹通用机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加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

1.完善航空网络布局。完善航空网络,形成1座支线运输机场(含通用航空功能)、9座通用机场、若干起降点的“1+9+X布局”(简称“一运九通多点”)。积极开辟长治至国内重要城市的航线,增加与现有通航城市的航班密度。重点建设沁源县通用机场、武乡县通用机场。积极推进长治机场迁建研究工作。开展黎城县、沁县、壶关县、平顺县、上党区、襄垣县和长子县等通用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

2.加快铁路网络建设。布局“大十字型高铁”+“二城际”的快速铁路网、“二纵三横一专线”普速铁路网。加快推进长邯聊高铁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审批立项并开工建设。适时启动推进长治-临汾-延安客专的前期工作。积极开展长治-安阳城际铁路前期研究,适时开展长治-吕梁城际铁路前期研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适时开展邯长铁路复线改造、太焦铁路复线改造。积极推进长治太行山大峡谷轨道旅游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加快物流园区集、铁路集疏运铁路集运站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重点推进介休至安泽铁路工程(新交口至安泽段)、晋东南国际物流园等15个铁路专用线项目。

3.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布局“三纵三横二联”的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加强与京津冀、中原城市群的联系,加快建设黎城—霍州高速公路;加强对太原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平遥—沁源—安泽高速公路、黎城—陵川夺火高速公路前期立项工作,打通快速出省通道。超前谋划G55二广高速东阳至北义城改扩建工程、晋冀界至沁源赤石桥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二广高速长治南出口扩容改造、二广高速武乡南互通工程、长治西互通至鲍店互通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和青兰高速丰宜互通(收费站)—古兴—沁水界连接线工程。

4.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围绕市区、县城两级重要节点,构建“四纵四横”普通国省干线通道网。加强与周边河南省、河北省的联系,实现出省口二级以上公路连接,规划普通国省道出省路改扩建工程2个项目,总里程169.561公里;推进市、县(市区)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基本实现市区高速和一级路双环过境、县城普通国省道绕城过境,规划过境国省道改建工程9个项目,总里程176.657公里;实施国省道等级结构提升和优化项目,规划市域内国省道提质改扩建工程13个项目,总里程479.636公里。

(二)构建布局完善覆盖广泛的基础交通。

5.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打造贯通长治市全域的旅游公路网络,使旅游公路有机串联周边景区、城市、集镇,实现城乡相连、百业融合,服务旅游片区间的快速通达,协调城市交通和旅游交通的关系,形成串联各大旅游区域、重点旅游集镇的骨架网络,引领性提升长治市公路旅游服务功能。重点推进旅游公路干线支线建设,形成“三纵三横”干线布局,打通“最后一公里”末梢,规划建设干线三级公路、支线四级公路总里程575.593公里,旅游公路慢行系统4条,旅游公路驿站19个,停车观景区20个,自驾车旅游营地3个;完善旅游公路信息服务设施,在“0km”标志系统基础上,逐步完善统一规范、层次分明、指路与指景相协调的全域标志信息指引体系。

6.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 “四好农村路”网络建设,加强与产业新动能培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域旅游等规划紧密衔接,形成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农村交通网络。推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加快通往主要产业经济节点公路建设,实现乡乡都有产业路或旅游路,规划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130公里;全面提升乡村公路通达、通畅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公路互联互通,做到城、乡、镇、村直连,最大程度的支撑乡村振兴,预计完成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881公里,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建设376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建设142公里;加快道路提升改造工作,推进县乡道提质升级,按照重点乡镇通二级路,普通乡镇通三级路,建制村通四级路的要求,加快通县乡道公路的改扩建,提升农村公路通行能力,规划县乡公路改造397公里;持续改善农村公路路面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出行条件,解决“油返砂,畅返不畅”问题,完成全部乡镇的三级路改造,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

7.完善水上运输节点及设施建设。结合旅游资源需求,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客运码头体系,继续推进“十三五”延续项目7个,新申报重点建设项目8个。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保障,开展在用码头规范化改造,增设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增加客运码头安全监测设备,对重点船舶和重点水域、重点码头、渡口、航道实施有效监控;全面推动水上旅游品质提升,充分挖掘太行山水沿线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高标准设计水上旅游线路,丰富水上旅游产品设计,展现太行山水风貌,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加快现有老旧客运船舶更新改造或淘汰,鼓励水运企业结合我市旅游资源优势,购置画舫、游艇、游轮等特色船舶,打造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旅游船队。

8.推进农村公路养护防护。实现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市县乡全覆盖,协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应急处置、路政管理等工作,促进农村公路监管网格化、信息化。加快完善农村公路防护设施,加强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高风险路段整治,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规划建设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36公里;加强桥梁管理和重点桥梁定期检测,落实桥梁养管“十项制度”,加大危桥改造力度,完成危桥改造48座,危隧改造14处。

(三)构建快速便捷经济舒适的运输服务。

9.加快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新建长治综合客运枢纽,实现长途客运、高速铁路、城市交通、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之间的便捷换乘;续建、新建壶关汽车客运北站、长子县客运枢纽站2个二级站和28座乡镇汽车客运站;加快推进枢纽站场的建设和改造,建成城市有物流园区、县(区)有物流中心、乡镇有物流节点、村社有物流网点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设6个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潞铁现代智慧物流产业园区、潞铁智慧物流园陆港园区、金烨国际物流园、沁源县交口物流园区等4个多式联运货运枢纽,长治一运现代物流项目、长子县轩阳物流园等2个通用集散型货运枢纽。

10.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应对高速铁路冲击,调整道路客运市场格局,大力发展城乡客运,按照“成熟一条,开通一条”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完善运营补贴长效机制等方式,夯实建制村通客车成果。科学编制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城市公交、农村班线、镇村公交资源整合方案,形成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机制,推进城市公交线路向镇村延伸或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积极发展“镇村公交”;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继续推进农村物流节点建设,推广“多站合一”的集约化物流节点发展模式,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点,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市级财政资金对农村物流节点的运营补助力度,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物流节点全覆盖的目标;优化城乡物流组织,鼓励发展集约化配送模式,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仓配一体化服务优势,发展面向各类终端的共同配送;深化邮政、快递、客运、供销等行业的资源融合共享,探索形成产运销一体化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11.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打造城际客运服务网络,围绕铁路、公路、民航等城际客运方式,提升以铁路、航空为主的大容量快速通道的客运服务品质,开通尧城-长治环飞短途运输航线,开通长治至邯郸城际公交,保证长治至安阳、临汾等地城际公交线路平稳运行;持续推进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布局以快速度、长距离的中运量公交为骨架,以公交快线和公交干线为主体,以公交普线、支线为支撑的多层次地面公交网络,主城区公共交通站点300米半径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在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领域全面推进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乘车在“1+6”城镇群全覆盖,统一票制票价,建立符合长治城市与交通出行特点的多层次、差别化的票价体系,研究推出“三日通”、“周卡”等多元化票种,为短期来长治旅游、参加商务活动的乘客提供便利;以机场、高铁东站、客运中心等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推进交通枢纽“运游一体化”,建设1个市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6个节点枢纽型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在壶关大峡谷镇和黎城中太行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建立2个景区服务型旅游集散中心,积极发展“空中观光+飞行体验”的低空旅游项目,旅游定制公交覆盖3A级以上景区。

(四)构建环境友好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

12.提升绿色装备出行水平。加快车辆装备升级改造,持续推进车型标准化,综合利用财政支持、经济补偿、市场调节等手段,加快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老旧柴油货车,新增新能源车辆;以城市配送、邮政快递为突破口,由城市范围逐步向县区运输延伸,实现绿色物流配送全覆盖;全面更新市区公交车、巡游出租车为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设施建设,实现主城区公交车、巡游出租车车辆100%绿色化,县区公交车、出租车基本实现新能源车辆覆盖。

13.推进慢行交通建设。慢行交通作为一类独立出行方式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机动交通方式的重要衔接。结合“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改造,规划旅游公路慢行系统、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慢行交通系统舒适性和便捷性。围绕山水太行、红色太行、古韵太行、休闲太行四种类型,规划建设沿太行山户外挑战、沁源慢城生态康养、环漳泽湖城市休闲、潞州区老顶山4条慢行系统,建设总里程240公里;重点推进长治市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增加公共自行车数量、加大投放密度,全市公共自行车总规模提升至5000辆以上。

14.提升城市交通智慧化水平。推广电子站牌、手机APP等信息产品,建设基于大数据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的城市出行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公交车实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等信息服务;合理布设交通出行动态信息板等可视化智能引导标识,建设涵盖枢纽、停车、充电设施、进出城市交通量等信息的多元化、全方位出行引导系统;推广城市道路及标志标识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建立完善集指挥调度、信号控制、交通监控、交通执法、车辆管理、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5.营造绿色出行氛围。大力培育绿色出行文化,积极倡导绿色出行方式,组织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多平台、多角度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加强绿色出行宣传教育; 制作发布绿色出行公益广告,提高公众对绿色出行方式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组建绿色出行志愿者队伍,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多元主体作用,营造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绿色出行氛围,使绿色出行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五)构建富有活力智慧引领的现代交通。

16.打造交通装备智造基地。依托长治市在汽车整车与发动机制造的发展基础,不断优化汽车产品结构,嵌入智能化系统,提高产品层次,补强产业链条,加快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重点扶持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支持其加快汽车生产线建设与完善;引导淮海工业集团、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军工企业扩大专用车制造领域;支持华垣蓄电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电动汽车项目,支撑襄垣县申报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区域)。充分发挥山西成功淮海发动机在发动机领域的传统优势,借助技术改造,进一步促进发动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大力发展甲醇发动机与涡轮增压发动机,不断扩大其生产能力与市场规模。依托山西成功汽车公司发展汽车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加快汽车变速箱等相关生产线的引进与建设。

17.建设智慧旅游公路。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适时启动智慧旅游公路系统建设,建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基础设施和泛在感知网络,汇聚整合各类交通要素信息和交通状态数据,开展旅游公路综合运行分析,推进人、车、企业资质信用信息和车辆轨迹动态跟踪数据融合,为畅安舒美出行提供智能感知和数据支持;推动旅游公路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交通、旅游、市场监管等部门间信息双向、多向整合,推动旅游客运班线、景区公交、票务信息、住宿购物等数据共享共用,依托第三方推广交通旅游App移动终端,实现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汽车租赁、班线等旅游交通信息查询一体化,车票、门票、住宿一体化预订和结算。

18.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共享融合。加快长治市交通运输建设、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加强BIM、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公路、水路、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积极推动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覆盖;加强智能交通发展信息共享融合,强化交通行业数据共享,积极利用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交通运输企业及互联网企业等交通大数据资源,建设完善交通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的大数据分析应用。

19.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智慧平台建设。交通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合理划分服务职能,以市场为导向、分类合作,推进长治市智慧交通平台建设;依托省、市共享平台,完善行政事项网上办理、行业信用信息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智能视频技术,建立公路养护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水平,实现四好农村路智慧管理。开展智慧枢纽、智慧物流建设。

20.推进物流标准化实现智能化。鼓励物流企业加快使用规范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在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领域扩大现代信息技术及装备的应用,实现信息协同化、服务智能化。鼓励现有仓储和转运设施的信息化改造,推广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建设,提升仓储运管水平和作业效率。

(六)构建文明法治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

21.提高交通行政执法能力。继续推进公路领域综合执法、联合执法、路警共建、非现场执法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模式,持续开展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整治行动;整合源头、卡点、站点、车辆、道路运政及公安交警等信息资源,建立多点采集、在线联动、实时追踪、全域管控、闭环处理、失信惩戒一体化的交通运输非现场执法综合治理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建设运政、路政等部门的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完善部门间执法联动机制。

22.增强交通系统安全应急能力。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推进实施隐患清零。完善综合交通应急预案,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保障车辆和装备、物资配备,提升应急指挥的信息化和决策水平,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加强对网约车、道路客运、危化品运输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控。加强智能监管,提升安防水平,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感知等技术,建立集监测、预警和控制于一体的网络智能安全监管平台和基础数据信息系统,提高运行监测监控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任务分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推进工作,加强政策协同、工作协调、日常调度和监督考核,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任务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二)强化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工作任务,优先纳入我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纳入省、部“十四五”发展规划。用好现有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   金的引导作用,健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创新筹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

(三)强化考核评估。建立日常监督、动态考核与监测评价制度,明确任务书、责任人、时间表,研究制定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强化跟踪评估,确保成果质量。

(四)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宣传引导,树立先进典型。围绕我市交通建设成就和在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撑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情况,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宣传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成效,全面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交通强国建设工作的浓厚氛围。


附件:长治市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计划任务清单


图文解读:《长治市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实施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