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赵灵绸委员:
您好!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多措并举强化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是坚持把职业教育融入全市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局中去谋划。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长治市促进产教融合实施方案》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文件。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长治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构建,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按照专业目录自主设置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举办或参与技工院校发展,促进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与民营企业资源共享、互补融合发展。依托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就业培训指导中心、民营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培训平台阵地,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人才自主评价试点企业,在职工培训、技能人才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倾斜。积极推选民营企业中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参加“享受政府津贴高级技师”和“三晋技术能手”评选活动。依托长治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技师和高级技师研修项目。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财政资金支持。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强化市级统筹,重点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做好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优化工作。对办学条件不达标的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加强建设、资源整合、布局调整等措施,限期达标。
二是校企携手共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技师学院与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中德集团、广东度才子集团签订“校企产教融合产品与工艺研发创新中心”协议书。校企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基地、共享资源等方式,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研究选题制定成果转化方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实习、企业技术创新、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共建人才培养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校企联动发展,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长治技师学院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太行校区酒店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项目,改善、优化产教融合的场所、设备,提升合作服务功能,以区域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升级需求和学院办学特色为基础,将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教融合。
三是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山西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人社厅发〔2019〕34号)工作要求,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促进深度产教融合。明确了管理办法,补贴标准,投入机制等内容,初步确定山西淮海工业集团、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首钢长钢公司、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天脊集团、山西潞安集团、山西振东集团、山西中德集团、山西成功集团为首批新型学徒制实施企业。确定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治技师学院、潞安职业技术学院等为首批新型学徒制合作院校。学徒培训以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为培养对象。企业可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
四是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财政公共预算连续数年实现了“只增不减”,还鼓励支持职业院校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财政预算的增加以及各项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均用于改善职业院校的教学和实训条件。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职业院校办学达标工程,取消一批、整合一批,确保2025年底在存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对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和实训条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我市人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负 责 人:徐晨星
承 办 人:赵鹏
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10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