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黎城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新区组织人力资源部,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支持我市产业转型、承载企业集聚的“十大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社厅统一安排部署,我局制定了《关于服务全市“十大平台”企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4月10日
关于服务全市“十大平台”企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稳就业、保民生、促和谐的职能作用,助力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印发〈关于服务十大平台企业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的通知》(晋人社厅发〔2023〕7号)文件要求,围绕培育市场主体、支持产业转型、承载企业集聚的“十大平台”建设(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发展专业镇、打造开发区升级版、培育乡村e 镇、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倍增、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发展数字平台、发展楼宇经济、提升城市“烟火气”),就做好劳动用工、社保服务、人才支撑、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等工作,结合人社部门工作实际,提出如下举措。
一、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保障企业劳动用工
(一)强化平台企业用工保障。精准对接“十大平台”企业用工需求,建立健全企业用工和劳动力资源供给归集机制,建立招用、裁员等用工长效对接机制,提供用工推荐、余缺调剂等服务。支持平台企业吸纳就业,对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按吸纳人数给予最高1500元/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吸纳符合条件劳动者就业的企业,按规定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岗位补贴和一定数额的社保补贴。
(二)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完善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信息发布、招聘组织、涉企事项办理等工作流程,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对接。突出做好平台企业用工支持,搭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用工招聘人力资源供需平台,“不停歇、不打烊”持续更新发布岗位信息,促进市场供需对接匹配。充分利用“长治好工作”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扎实做好常态化平台企业招聘用工服务,及时组织行业性、区域性专场招聘。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协同衔接,提高市场供需匹配效率,对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三)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围绕十大平台建设创新创业,落实阶段性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归集简办”政策,对高校毕业生首次创业并带动1人以上就业,在工商注册且有纳税行为或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给予15000元的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个人自主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可分别享受最高不超过30万元、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助力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平台企业或社会组织为创业初期的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且创业实体正常经营半年以上的,可根据提供服务情况按每人每个服务项目不超过500元,最多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服务补贴。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可按最长3年、每年不超过30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场地租赁补贴。扩大“星火项目”等各类创业大赛赛事项目覆盖范围,将电商、文旅康养、农业产业等纳入奖励扶持范围,对获得市级大赛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所需资金从市本级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对获得省级大赛一、二、三等奖的优秀创业项目,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6万元的资金奖励,所需资金从省级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二、提供高效社保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四)推动实现平台企业参保全覆盖。将平台企业和职工纳入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范围,重点抓好乡村e镇、楼宇经济、提升城市“烟火气”等平台企业从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积极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实现精准扩面。持续推进社保卡“一卡通”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平台企业全覆盖。
(五)落实失业保险援企助企政策。在国家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期间,对平台企业全面执行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精准顶格执行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通过后台数据比对,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发放稳岗返还、扩岗补助。实施失业保险支持技能提升政策,平台企业参保职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对符合条件人员,按照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的现行标准发放技能提升补贴。
(六)开通工伤服务“绿色通道”。主动对接平台企业,在涉及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领取各环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通过上门主动服务等方式,提供快捷高效优质服务。继续实施工伤尘肺病单病种定额付费项目,支持平台企业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培训专项行动,有效降低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率。
(七)加强社保经办服务。深入平台企业开展调研,进一步规范、简化经办流程。全面拓展“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就近办”服务,实行企业离退休待遇、企业办理失业保险参保登记等“一站式”受理服务,为平台企业参保职工办理业务提供便利。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八)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坚持市场导向、就业导向,重点围绕产业链、专业镇培育、数字经济、健康养老等领域,结合平台企业用工特点和用工需求,精准实施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按职业工种等给予阶梯式补贴。鼓励平台企业组织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等,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照每人3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鼓励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需求的重点群体围绕平台建设参加创业培训,按规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或创业培训补贴。
(九)发挥劳务品牌示范引领作用。要围绕文旅康养、数字平台、乡村e镇、农业产业化等需求,持续培育壮大“太行家政”“太行技工”“太行好手艺”等劳务品牌,大力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为平台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技能人才。开展劳务品牌评选活动,对认定的市级劳务品牌,按每品牌培训1人500元、品牌输出1人300元的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认定为省级“十大劳务品牌”,可按规定获得最高60万元奖励。
(十)组织开展特色技能赛事活动。对接我市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需求,继续举办长治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按规定落实奖金奖励、职业资格晋升等政策。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举办劳务品牌技能大赛和乡村振兴技能大赛。鼓励平台企业立足实际,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提升职工职业技能水平。
(十一)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级研修项目为抓手,为平台企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积极鼓励和指导“链主”企业申报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基地,加大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围绕平台企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职称评审专业,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信创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对在平台企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直接认定高级职称。
(十二)加快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实施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2023年行动计划,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引领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专业领先、贡献突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培养发展一批具有潜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全市平台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鼓励各县区根据平台企业发展需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建设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效益的地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四、加强企业用工管理,优化企业用工环境
(十三)强化数字化赋能劳动用工管理。指导和帮扶企业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劳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电子劳动合同签订、保存、查阅、调用和管理的全流程服务。在平台企业逐步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就业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社会保险经办、人事人才代理、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等政务服务场景在线应用,降低平台企业人工管理成本。
(十四)促进数字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重点针对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新行业新业态,建立平台企业用工报告制度,发布劳动合同(协议)通用示范文本,引导数字平台企业合理设定工作时长、劳动定额、报酬标准和考核要素,压实数字平台企业用工主体责任,推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
(十五)深化拓展“双维护、两服务”活动。坚持保障民生和促进企业发展相并重,执行法律法规与做好公共服务相统一的工作原则,在持续深入企业开展“双维护、两服务”活动的基础上,结合省人社厅关于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劳动者法治护航”活动的要求,积极深入链长制、专业镇、开发区等重点平台企业,进一步加强人社领域普法宣传,指导企业提高劳动用工管理水平,指导企业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引导企业、市场主体和劳动者自觉守法、依法解决问题,更好实现自身良性健康发展。要在大力宣传就业、社保、培训、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人社惠企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深入工厂车间调查研究,掌握了解企业在用工、培训、社保、薪酬等涉及人社领域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梳理问题清单,研究对策举措,既要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也要把对策定实,着力打通堵点淤点难点,确保服务活动实效。
“十大平台”
1.实施产业链“链长制”;
2.发展专业镇;
3.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4.培育乡村e镇;
5.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
6.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倍增;
7.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
8.发展数字平台;
9.发展楼宇经济;
10.提升城市“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