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人社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关于人社工作的具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就业安民、技能强民、社保惠民、增收富民、人事人才利民、劳动关系暖民、服务便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承担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一)我局承担的省考核市指标共2项,完成情况分别如下: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达到8%。

完成情况:截止三季度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3元,增幅8.7%,预计全年增幅8%以上,排名全省前5;

2.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40%。

完成情况:截至11月底,全市共组织培训121677人,任务完成率110.6%;新增技能人才43224人,完成率144.08%;新增高技能人才9865人,完成率98.65%;从业人员持证率43.55%,达到省定目标要求。

(二)市考核指标共5项:完成情况分别如下: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到8.0%以上。完成情况同上。

2.加快“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从业人员持证率达40%以上。完成情况同上。

3.认真做好省下达我市2021年度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专项考核。

完成情况:截至11月底,全市通过协调等非立案手段解决欠薪问题747起,为5984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6958.432万元,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报酬权益。公布重大欠薪违法行为9户,移送公安部门案件3起,列入“黑名单”8起,恶意欠薪行为得到了应有的惩戒。已完成专项考核,排名全省前3。

4.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成情况: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就业48674人,完成全年任务113.2%,城镇登记失业率1.66%,低于省控4.5%目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此项工作省不排名。

5.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0.34万人、48.18万人、60万人。

完成情况: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8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3.61%;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8.7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20%;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30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44%。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此项工作省不排名。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就业安民,突出“保市场主体稳岗位稳就业、保企业发展保用工保就业、保重点群体保援助促就业”,努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730.42万元,惠及882户企业12.06万人。发放就业创业奖补资金121.4万元,惠及90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6亿元,惠及1167户创业主体4728人。依托全市劳动力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动态掌握劳动力就业情况,夯实促就业工作基础。搭建“长治好工作网”线上线下就业招聘平台,实现“五选”(选企业、选岗位、选人才、选培训、选技能)功能,100余万人次点击,达成就业意向3351人,扎实开展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等)10项“稳就业保就业”专场招聘活动70场,达成就业意向 1.35万人。拓展就业渠道,与外省市建立“就业联盟”,设立人力资源服务站,提高组织化劳务输出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0万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培育两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10544个,带动就业近2万人。率先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列入230个社区(村),大力开展“131”就业服务,帮扶3.04万人。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7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3.2%;城镇登记失业率1.66%,低于4.5%的省控指标。

(二)聚焦技能强民,突出“抓需求、抓培训、抓质量、抓品牌、抓成效”,努力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以岗前培训、“菜单式”“订单式”等方式,开展 80个工种标准化培训,推出“太行技工”“长治电子技工”“太行挖机”“太行家政”“太行数控工”“太行好手艺”等一批技能劳务品牌。截至11月底,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2.17万人,取证4.3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865人。

(三)聚焦社保惠民,突出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全力推动社保体系建设。全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2.88万、156.10万、48.72万、60.30万人。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完成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增资162.59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增资161.68元。扎实推进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政策落实,截至11月底,全市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参保151.80万人,参保比例超96%。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6-7月,持续开展全市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防范化解基金风险。

(四)聚焦人事人才利民,突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人才智力支撑提质增效。积极做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选拔申报工作,选拔推荐我市5个企事业单位申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1年高级研修项目。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深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11月9-11日,成功举办第四届长治技能大赛暨乡村振兴技能大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完善竞聘上岗的操作办法。做好“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公开招聘工作,为8个县区招募“三支一扶”服务基层岗位81人。圆满完成各类人事考试考务工作,确保公平公正。

(五)聚焦增收富民,突出“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镇居民增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乡镇人员工作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指导线,发布企业薪酬指导意见,增加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者技能增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推动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增长。截止三季度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3元,增幅8.7%。

(六)聚焦劳动关系暖民,突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力推动健全社会稳定风险防控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实“三个清零”(欠薪存量案件和大案要案限时清零、新发生案件季度清零、年内发生的案件年底清零)工作机制,截至11月底,全市通过协调等非立案手段解决欠薪问题747起,为5984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6958.432万元,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报酬权益。公布重大欠薪违法行为9户,移送公安部门案件3起,列入“黑名单”8起,恶意欠薪行为得到了应有的惩戒。11月5日起全面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确保农民工在春节前拿到劳动报酬。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长治市构建新发展阶段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了齐抓共管的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双和谐双百千”创建活动,组织全市1000家企业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按时支付工资、执行社保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进一步畅通和拓宽信访渠道,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确保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七)聚焦服务便民,突出“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作风整顿、服务创新”,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办好“惠民券”两券发放(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技能解民难、送服务暖民心”活动,进村入户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和补充养老保险惠民券,宣讲政策)、“双维护、两服务(深入全市1000户企业送补贴、送服务、送和谐)”、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服务站、组织农林卫专家服务贫困地区、农民工权益保障、社保服务网上经办等12项人社为民办实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化“六治六纠”作风整顿规范行动,自查自纠、建章立制,常态化开展练兵比武,提高服务本领,提升服务品质,提升服务效能。深入推进人社快办行动,提速办理10个服务事项。大力开展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63项社保业务实现了线上办理。人社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群众体验感更好,满意度更高。

三、2022 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以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人社职能、履行人社职责,谋划人社工作“十抓十促”,以此为抓手推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全市人社领域落实落地。

一是抓“重点群体”就业,促就业局势稳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高校毕业生方面,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开发岗位、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农民工转移就业方面,建立健全市内区域间和省际劳务协作机制,发挥“就业联盟”作用,持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更多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就业困难人员方面,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群体精准实施就业援助,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抓“社保水平”提升,促民生福祉改善。扩大覆盖面,实施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制定完善促进新经济、新业态等灵活就业人参保缴费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提升统筹层次,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快推进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提高待遇水平,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强化经办能力,加快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提升社保经办精确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三是抓“技能长治”建设,促技能人才倍增。加快推进“技能长治”建设,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依托太行高技能人才发展联盟,对接产业需求,产教融合,实施一批公共实训项目,夯实技能培训载体,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太行家政”“太行技工”等品牌建设行动,促进技能增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评价激励、就业创业、技能竞赛、信息管理等“五大体系”,激发各类培训主体活力,高质量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实现就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

四是抓“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促人才强市建设。全力推动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引领型人力资源服务头部企业,提升一批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培养发展一批潜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倍增。以人力资源服务园区推动“招才引智”“招工引力”活力迸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开展“才荟太行.潞才回巢”活动,推行“人才+项目”模式,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待遇、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工作。强化跟踪问效,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打造一流人才环境。

五是抓“返乡创业”升级,促乡村振兴发展。坚持以农民工返乡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健全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返乡创业的服务体系、保障体系、政策体系,大力实施政策推动、园区带动、项目驱动,吸引和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凤归太行”回归创业工程,评选认定一批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完善创业服务。设立返乡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支持县区建设返乡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能力。

六是抓“人事管理”创新,促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能力。按照现代化建设对“事”和“业”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开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效能综合评估。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优化完善岗位管理政策,健全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七是抓“数智赋能”提速,促人社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人社”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人社工作效率提升。推动数据共享。整合就业、社会保险经办等平台数据资源,推动市、县、乡、村四级业务信息共享和开放利用。攻坚人社数据应用场景。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人社工作深度融合,推广人社经办服务电子地图,推进电子证照、信用监管、综合决策分析等大数据应用。推动实现社保卡“一卡通”。探索推进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全面推进民生、政务、征信等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人社系统“全领域用网、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

八是抓“放管服效”改革,促一流营商环境营造。“放”的方面,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证照分离”改革和告知承诺制,深化简政放权。“管”的方面,打造“互联网+监管”模式,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的方面,持续实施援企稳岗减负政策,开展服务企业“双维护、两服务”活动。“效”的方面,推广应用人社服务机构“好差评”系统,建立健全管理效能、执行效能、服务效能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升服务效能。

九是抓“四大风险”防控,促本质安全强化。以风险源管理为重点,加强风险预控管理,排查治理危险源,守牢安全底线。规模性失业风险方面,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体系,健全风险监测预警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基金安全风险方面,强化社保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风险监控,完善内控制度,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持续开展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劳动关系风险方面,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制机制,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人事考试风险方面,强化考试安全体系建设。

十是抓“人社行风”优化,促能力作风过硬。优化服务方式。构建简约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深入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开展特殊情况“代理办”“上门办”。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社银合作”,打造15分钟社保服务圈,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实施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能力提升计划、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人社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