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晓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创新之态推动长治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长治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推进小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基地建设,逐步夯实了小米产业发展基础,为推动长治小米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政策支持不断加强

在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市县党委政府持续强化对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2024年,市级财政拿出1500万元支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同步推进冬播谷种植试验示范,每亩补助500元;连续3年将种粮大户、撂荒地复耕复种、种子种苗繁育、农产品营销推介及出口等纳入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深入推进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向金融部门推介农业优质项目、重点企业,联合金融机构研发推广“助保贷”“信用贷”“小微易贷”等金融产品,着力解决农业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农业项目建设,支持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标准化种植基地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局把促进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的重要抓手,组建谷子种植专家服务团队,编制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结合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省、市有机旱作农业项目,市、县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鼓励小米产业发展。当前,万亩以上谷子种植乡镇达到13个,参与谷子种植的规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达50余家。制定了“绿色食品谷子生产操作规程”和“有机农产品谷子生产操作规程”谷子种植长治地方标准。建成全国绿色食品(谷子)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余亩,小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面积约12万亩。沁县32.23万亩沁州黄小米基地获得了国家有机、绿色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全环节实现了绿色覆盖。

三、耕作模式不断创新

引进山西农业大学姚建民专家团队,采用PPC基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抗冻防霉变控温发芽包衣剂谷种、专用铺膜谷子穴播机等3项物化技术,创新谷子种植技术,冬播谷技术在试验示范区表现出了“秋雨冬储春夏用”“抗寒防冻出苗全”“节短粗壮抗倒伏”“抗病早熟产量高”等优势。2024年全市推广冬播、早春播谷子近1.5万亩,不仅有效解决了春夏连旱谷子出苗难题,而且可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在谷子收获以后复播小麦、油菜、夏豆等粮油作物,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业生产收入。

四、产业链条逐步延伸

以项目实施为抓手,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山西谷子产业集群项目,武乡县和沁县两个县区实施谷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谋划实施小米精深加工项目,带动谷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当前,全市小米加工企业36家,深加工(小米醋、小米粉等)1333吨,产值16亿元。并依托山西小米运营团队,注册成立山西小米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产业链整合推进长治小米运营。山西潞鑫新农生物降解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产业园,专注于生物降解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五、促农增收效应逐步显现

我市谷子种植普遍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谷子订单面积12万亩以上。沁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采取订单生产,完善提升了“企业+村集体+科技团队+基地+农户”的“十二个统一”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沁州黄小米产品作为山西首批“圳品”认证产品,销售市场覆盖全国28个省、区,200多个地级城市,终端销售店达到1万多个,并出口美国、加拿大等国,全领域实现了市场拓展。

六、品牌价值稳步提升

强化小米供需信息衔接,山西小米运营团队积极开展小米订单种植,推出了“我在长治有亩谷子地”认购活动,通过签订谷子种植认购合同,帮助农民销售优质小米。利用北京对口帮扶政策,北京首农集团积极对接北京市消费帮扶中心,打通长治小米销售团购渠道。组织长治小米走进国际、国内重大展会,多渠道推荐长治小米,品牌效益日益扩大。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中高端产品市场定位,聚焦谷子品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加快完善长治小米标准体系,积极推动谷子种植制度创新,开发小米功能食品、药食同源和保健食品潜力,加强长治小米品牌整合,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助力长治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附件:市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求意见表

(此件可以公开)A类


单位领导:郭红亮                  分管领导:张彦斌

承办科室:种植业管理科           承办人:牛庆波                        

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