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琚海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红薯产业,打造“长治味道”品牌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长治市红薯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子、沁县、武乡、屯留、平顺、襄垣、潞城七个县区,其中,长子“河岸红薯”和潞城“古城红薯”形成市域品牌,并在卖原薯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粉条加工场。长子河岸红薯注册了“河岸红薯”商标,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编号(CAQS-MTYX-20190123)。在推进红薯产业发展上,我市开展了积极探索。

一是适度发展规模生产。红薯作为一种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的作物,要保证高产稳产,品质好,薯田必须具备耕层深厚、地力肥沃,质地疏松和保墒蓄水良好等条件。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粮油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在适合红薯种植区域,通过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优势引导农户宜种则种,应种尽种。尤其是2021年以来,全市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支持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冷藏保鲜库、田头市场、农产品展销等环节,促进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方式,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开展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同时,通过电商物流平台开辟市场,促进红薯产业发展。

二是开展红薯标准化生产。在红薯种植中,我们以主推品种、主导技术、主力机具为着力点,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指导,通过艺机种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进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在品种上,我们依据市场需求,引进有淀粉型(商薯19、济薯25)、鲜食型(烟薯25、济薯26、哈密)、紫薯(泰紫1号)三大品类进行试验示范、展示推广。同时注重脱毒红薯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通过对脱毒红薯良种繁育基地的培育,满足我市对健康优质红薯种苗的市场需求;在技术上,推广红薯高垄栽培技术模式,强调重施红薯专用肥(钾肥),加强红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倡轮作制度,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在农机上,以实用化、多样化为目标,开展适应不同地块特点、不同土地规模的红薯生产中耕种管防收各环节的机械化,解决红薯在起垄、栽插、割蔓、采收生产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三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在强调规模化生产,提高产量的同时,注重产值提升。培育红薯深加工企业,鼓励食品企业创新,开发红薯主食产品、配方产品、休闲食品,促进加工转化升级,提高加工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鼓励生产、经营主体注重品牌打造,积极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建立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同时通过展会、媒体多平台、多维度做好对红薯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品牌推广,扩大我市红薯产业的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我市将从基地、品质、品牌多方面推进红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部、省、市农业生产项目实施,进一步推广红薯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肥料三新技术,促进肥料减量增效;支持农户引进适宜新机具,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从“土、肥、水、种、机、技、绿”七个方面,总结实用适用集成技术模式,提升标准化生产力。

二是加强政策支持。深入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农户分类申报市级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全产业链推进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积极组织主体参与部、省、市展示展销活动,在巩固市级区域品牌的基础上,开展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扩大消费市场,提升产品效益。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附件:市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求意见表

(此件可以公开)A类


单位领导:郭红亮                  分管领导:张彦斌

承办科室:种植业管理科           承办人:牛庆波                        

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