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胡利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绿色中药材生态产业,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药材是中医药的基础性产业,更是中医疗效的保障。近年来,长治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要求,以“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为契机,把发展中药材作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坚持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

自古以来,植物类中药材一直以野生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临床和养生保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大量中药材逐步从野生走向栽培。中药农业经过以化学农业为特征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后,极大的满足了用药需求,但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其快速发展带来的耕地非粮化、品质失控化及安全威胁扩大化等挑战。为了解决中药生产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中药生态产业的实践和探索应运而生,而且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发布后,很多自然生境里有药用植物分布的山区林地及荒坡野地等区域更加成为中药生态产业的首选之地。中药生态产业不仅解决了临床用药安全问题,而且也解决了经济作物与粮食争地的问题,可以说既是满足了市场和人民群众对优质药材的需求,也满足了药农发展经济和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需求。

2019年,“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药生态产业已成为我国中药农业的国家战略。

2020年,陕西、云南、甘肃、福建等地陆续出台深化落实举措,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同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也要求各省,组织实施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202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下达“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及质量保障”项目,支持在全国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并推广使用中药质量追溯体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工作。

在打造中药材生态产业方面,我市也下足了功夫。一是加强政策扶持。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结合我市实际,着力研究起草《关于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扶持内容包含种植、药用动物养殖、中药材认定、商贸平台入驻、中药材机械化生产推广、中药材精深加工、金融保险7个方面16项,目前正在提交市政府审批。

二是加强道地中药材保护利用。加强道地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建设党参、连翘、黄芪等重要品种原生境保护区;建立党参等相关道地中药材品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沁源县建立了200余种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并进行野生驯化,实现“取之于野生、保护性繁育、还原于林下、植根于生态”的生态效应。

三是提升中药材品质。完善了道地药材标准体系,共制订了15个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完善了党参等9个品种的育苗标准、种植标准、加工标准、仓储标准;建立了科学的品质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先进信息技术在种植、加工、仓储、流通领域的运用,打造了一批“智慧中药园”“智慧中药房”,加强中医中药融合,并建设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为巩固和完善中药材全程溯源系统提供了支撑。

四是推广生态种植。重点在我市平顺县建设了潞党参智能育苗工厂和育苗基地2000余亩,建成了全国党参种质资源圃和5省23个野生连翘种质资源圃。积极开展“十大晋药”种子DNA测序,对中药材选种、育苗、测土配方施肥、产品开发等全链条集成研发。我市平顺县成功申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晋产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实验室,并建立国家科技部备案的省级“星创天地”双创基地。与山西医科大学共同成功研发党参专用生物肥料,有效提高党参产量10%-15%。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生态种植技术。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种植等方面,整合绿色、高质、高效的技术模式,扩大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因地制宜种植道地药材,强化道地药材的资源保护和生产管理,对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化防治技术,以有机肥代替化肥,降低农药使用量,控制病虫害,确保中药材种植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并提高中药材质量。在此,希望您持续关注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继续对我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和意见。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我市中药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附件:市政协提案办理情况征求意见表

单位领导: 郭红亮                   分管领导:宋辉文

承办科室: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        承办人:郭岢峰

                         

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