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秦晋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土特产”产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提的很好,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为我们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我市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推进一产高质量发展,全力做优做强中药材、小米、玉米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规划区域布局,培育特色产业的集群优势。按照“规模+特色”确定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县级区域为重点,坚持“一县一业”,明确特色优势产业类型、发展方向和空间载体,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差异互补的产业格局。屯留区采用市场主导、政府扶持、订单生产的方式培育辣椒产业。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突破1.5亿元,从种子、育苗、保险等各方面予以扶持。通过政府扶持、保护价收购、保险兜底“三重保障”,带动辣椒产业从无到有,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1.3万亩发展到10万亩,带动190余个行政村2万余人种辣椒、卖辣椒,产品畅销全国、远销韩国。潞城区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大葱种植,延伸大葱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大葱产业从单一品种到精细化深加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核心区域大葱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辐射带动有机大葱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蹚出了一条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武乡县围绕“好米变名米,名米卖优价”,借助传统谷子种植优势和山西省农科院科技力量,发展机械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推动小米生产向集约型、效益型、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科技服务组织+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瞄准“小米之都”目标,研发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通过各类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并与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合作,让“武乡小米”搭上电商快车。同时,依托红色革命基地,讲好“小米加步枪,好米在武乡”故事,向省内外媒体、企业宣传推介武乡小米,持续提升地域品牌。

二是创新组织形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特色农业有效衔接。充分运用深化农村改革这一法宝,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引领,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应、带动效应、引领效应和集聚效应。以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以及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合作等为利益联结纽带,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把特色资源整合起来,把分散资金、人力集聚起来,把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起来,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小农户与现代特色农业的有效衔接,让农民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屯留区率先成立全国首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各县区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托管模式,屯留“六核心服务、三环节套餐”、黎城“432点餐式”、壶关“1234”典型经验分别在全国全省推广。全市共发展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超280万亩,带动服务农户38万户以上,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发展示范载体,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引擎。我们把特优区、产业园、示范区和龙头企业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载体,加大扶持力度,同步推进建设。以上党中药材和沁州黄小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为引领,重点抓了沁县、武乡县等4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平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顺中药材、沁县沁州黄小米、屯留尖椒、潞州植物工厂、长子蔬菜、黎城中药材、武乡小米、壶关旱地西红柿、沁源马铃薯等200多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产业园和示范园建设,集中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布局建设一批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园区和中药材流通贸易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委托培养本地技术人才,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推进了种养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平顺县联合山西振东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开展林下有机潞党参生态种植技术及产业化开发,解决潞党参种植连作障碍、高产低质的问题,提高潞党参品质。长子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蔬菜种植、畜牧养殖、药茶加工、猪头肉加工等方面(长子)开展技术合作,重点解决重茬种植、品种改良等问题。裕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蔬果类新品种的选育与繁育。同时,全市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团队开展“千名专家下基层、千名干部包项目、千名人员跑销售”包联服务活动,立足项目单位和经营主体诉求,开展政策宣传,帮助解决生产建设难题。

五是狠抓服务带动,破解发展难点。一是深入开展包联服务。全市组建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团队开展“千名专家下基层、千名干部包项目、千名人员跑销售”包联服务活动,累计到企到村到户开展服务活动3500余次。专家团队项目工队围绕市级农业重点项目工程,做到“一个项目一帮人马一帮到底”,推动土地、金融、环保等支持政策落地开花,共为362家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解决项目贷款、土地、环评等政策问题,有力促进了项目早开工、早投产。二是深入开展入企服务。对入企服务的94家企业共梳理问题108条,全部进行了深入对接并确定了解决方案,尤其是对重大项目,逐一梳理前期审批、招投标、施工许可、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各个环节的问题,将任务分解到相关县区和责任部门,按时间节点进行督办,采取超常规措施解决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有力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六是补齐销售短板,强化品牌引领。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充分挖掘特色优势产业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潜在资源,选准品牌定位,讲好品牌故事,增强消费者对乡村特色产业及产品的了解和体验。一方面以县域为单位,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认证,通过建立品牌目录等手段,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保护;要利用各种媒体、展会进行宣传推介,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突出发展重点,集中力量打造“上党党参”“上党小米”“上党高粱”“上党驴肉”等市级区域强势品牌,切实提升长治优质农产品的形象,最大限度地提升本地产品的价值营销力、核心竞争力、文化感染力。

今年组织“土特产品”参加长治特色农产品走进国家机关系列活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长治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博览会、第二十五届国际药材2023年中国安国药材医药保健品交流会、第六届国际农产品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等产销对接活动等,带动农民增加经营性收入。5月初和5月15日-16日,举办了长治特色农产品进国家机关活动,组织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山西郭氏食品、峡谷山珍食品等13家企业,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广电总局举办了长治特色农产品走进国家机关活动。通过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上党美食品鉴等形式,展示了长治特优农产品、上党特色美食文化,有力提升了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9月22日-9月29日在中国特产·长治馆、中国特产·长治农特产馆线上举办了京东第二届农特产品购物节长治农产品推介活动和2023线上农民丰收节,依托京东数智化供应链,帮助农民卖货增收。10月19日,邀请北京海归海餐饮集团来长治壶关、潞城、平顺等县区和企业进行考察,10月26日组织我市10家特优农产品企业,参加北京海归海餐饮集团食材和伴手礼选品活动,沁州黄小米(集团)、峡谷山珍、长子有来头、天下襄等6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10月27日,组织农业企业参加由北京市支援合作办主办的“京彩西品”消费帮扶金秋集中行动专场推介活动,市政府副市长黄国珍对我市农产品进行了现场推介,我市农产品生产企业与北京市各县区政府、国有企业等主体进行了对接沟通。通过现场推介、农产品展示展销、媒体互动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我市上党党参、沁州黄小米等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

七是实施“特”“优”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全力做优做强中药材、小米、玉米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振东制药为链主的中药材全产业链,以长清生物为链主的玉米全产业链,以沁州黄集团为链主的小米全产业链,以浩润、麦丰为链主的蔬菜全产业链,以郭氏为链主的肉羊全产业链,以绿农农牧为链主的肉鸡全产业链,以潞玉种业、黎候宴、潞酒为链主的高粱全产业链,以天下襄为链主的小麦全产业链,以沁丰薯业为链主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以世龙、潞安府、小河堡为链主的肉驴全产业链。2022年全市新增农业市场主体13385家,完成全年目标3195户的419%;规模以上加工型龙头企业102家,产值259亿元,其中振东制药(38亿元)、长清生物(17亿元)2个10亿元以上的大型旗舰型加工企业,48个超亿元企业,形成了从品种选育、基地种植、产品研发到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食品加工企业(获得sc认证)204家,涵盖粮食加工、豆制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糕点、茶叶等24个类别。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581.74亿元,同比增幅36.62%,全省综合排名第一。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负责人:秦志云

承办人:董晓东

联系电话:3041085

                        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11月15日  

(此件可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