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建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发展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强化科技改革双轮驱动,有力有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扛牢粮食生产责任

长治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部署要求,按照“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工作思路,建良田、抓良种、推良技、用良机、施良策,用心用力促进单产水平提升。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86.2万亩,同比增幅0.65%;粮食总产量25.04亿斤,增幅0.83%;单产648.3斤/亩,全省第三。

建良田,长治市认真落实“藏粮于地”战略,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坚持新建与提升并重,分类分区域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

抓良种,围绕“产业急需、农民急用”加快抗逆抗旱优良品种示范推广,每年发布农业生产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启动玉米制种回归行动,布局建设玉米、谷子、马铃薯制种基地,全力推进种业发展。

推良技,开展粮食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制定出台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发布旱地小麦“一优四改”探墒沟播绿色栽培技术、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粮食油料主推技术。2023年长子县在玉米单产提升“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模式,“晋技”+“晋种”创出平均单产2447斤的旱地“吨粮田”。2024年,在长子县、屯留区、潞城区、襄垣县、沁县5个县区推广10万亩玉米“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技术,示范带动单产提升。

用良机,加快适宜丘陵山区耕整地机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谷子等特色杂粮生产机械的引进和研发,襄垣仁达、平顺双特华益、神禾永成等农机设备制造企业推出了轻简化的玉米机收机播、谷子精量穴播等专用机具,得到广大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施良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支持粮食生产。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市级财政对种粮大户、大豆种植、撂荒地复耕复种进行补贴,为促进粮食丰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稳定畜牧业生产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为推动我市畜牧兽医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印发了《长治市“十四五”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规划从发展形势、总体部署、产业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十四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不断促进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由于环保、用地等因素对养殖业的制约,必须在改进养殖技术,在提高效益上求突破。要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适度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大方向。目前我市仍有许多散养场户,效益低,抗风险能弱。

三、强化科技驱动

(一)政策推动科技创新

一是实施种业振兴战略。出台《长治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长治市现代种业发展规划》(2023-2030),规划“一核心、四产业、五基地、十中心”的发展布局。持续建设玉米种质资源库,构建“一库两圃一区”作物保护体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启动玉米制种回归行动,建设玉米制种基地1万亩,谷子、马铃薯制种基地1.3万亩。

二是推进种植制度创新。积极与山西农大开展合作,引进3项关键物化技术,示范推广冬播谷子试验面积1.5万亩,具备抗旱、抗病、抗倒、优质、增产、提早上市等优势。总结推广种植经验,推动冬播谷子收获后复种冬小麦、油菜等其他农作物,实现粮油作物“两年三作”,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附加值,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落实惠农补贴政策。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2023年共落实资金2.88亿元,补贴面积798.19万亩;补贴各类农机具9673台3890万元,扶持农户7748户。制定印发《做好2023年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市级补贴资金申报发放工作的通知》,分2批下达市级资金8000万元,推动一产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农业人才引进。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意见》,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全市引进“双一流”农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人才37人。加强公费农科生培育,从2021年起开展公费农科生录取工作,4年来共录取公费农科生41人,毕业上岗后纳入乡镇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今年已录取9人。

二是培育高素质农民。围绕主导产业,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精准对接农民需求,带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农民。截至2023年12月,全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10万人(次),打造省市级农民培育示范基地39个,师资队伍700多人,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普遍提高10%~30%。

三是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以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持续开展进村入户服务,开展技术培训300余次,受益农民群众达2.5万人。

下一步要通过财政、信贷、保险等政策扶持大型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畜牧产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展政校企合作,帮助企业和高校紧密联合,进一步提高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不断促进科技助力产业振兴。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对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或机构在实验室建设、新技术的研发、新设备的引进上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支持。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负责人:郭红亮

承办人:王虎

联系电话:3041060

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10月15日  

(此件可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