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保持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创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初见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818元,增幅8.8%

  (二)“三品一标”认证。新认证“三品”农产品182个,新增产地认证面积81 万亩;“上党高粱”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47.53亿元,同比增长10.75%;其中,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241.52亿元,同比增长11.28%

  (四)粮食产量。据各县市区上报统计,全年粮食总产15.02亿公斤。

  二、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

  (一)编制构建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之后,55日印发了《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长发〔20187号),市委农工办牵头对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完成时限。由市委农工办、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牵头,委托省社科院、山西恒硕等第三方规划编制机构,启动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1+5”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和“1+5”专项规划初稿已完成,总体规划已经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各县区规划编制工作也基本完成,构建起了市、县两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为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路径。

  (二)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计划。牵头制定了《长治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长办发〔201830号)和《长治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行动计划》(长农居发〔20181号)。全面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改厕、卫生乡村建设五大专项行动,全市确定了1个省级示范县长子县、2个市级示范县上党区和襄垣县、12个示范镇和132个示范村,带动全市1000个左右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8年率先启动27个省级示范村环境治理。1122日,召开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勤荣,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唐立浩出席会议并讲话,对下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等重点工作作了再安排、再部署。

  (三)大力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创建。制定出台《长治市创建全国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实施方案》(长政发〔201816号)、《长治市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长政办发〔20186号)和《长治市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创建2018年行动计划》(长政办发〔201841号),明确了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创建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成立了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专家指导组,建立了“行政领导+农业专家+农技指导员+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示范户”封闭示范区创建包联责任制,高标准建设了123000亩以上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12月中旬,组织对各县区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绩效评估验收。

  (四)扎实推进“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97日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市政府立即进行安排部署,成立长治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确定了专项行动目标、清理整治范围、时间节点要求,明确市级抓总、县市区承担实施主体责任的总体要求。1120日下午,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听取全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工作汇报,杨勤荣市长就深入推进全市“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作了强调安排。省督导组对我市的清理整治工作进行了两次督导,给予充分肯定。自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大棚房”问题线索12条,涉及大棚157个,违法违规占用耕地118.92(其中基本农田2.02),整治整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五)深入开展农业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按照省、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安排部署,认真履行职责,规范农业行业监管,堵塞农业行业监管漏洞,全面排查扰乱破坏农业生产经营秩序的黑恶势力线索。成立了以市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的全市农业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组,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办公设施。印发了《全市农业行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明确了扫黑除恶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实行了线索台帐半月报、当地专项活动工作进展周报和专项斗争大事记月报制度。自今年5月份以来,相继召开了9次农业行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排部署会、工作推进会,排查上报涉黑涉恶问题线索14条。认真开展扫黑除恶履责督导谈话,成立了扫黑除恶工作督导组,对全市13个县市区农委扫黑除恶工作推进情况全部进行督导检查。

  三、主要工作亮点

  (一)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实现新提升。市县两级分别牵头成立了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领导组和专家指导组,各封闭示范区重点围绕“土、水、种、技、机、绿”六字要领,完善制定技术示范方案。示范作物覆盖玉米、谷子、蔬菜、中药材等10大类47个主导品种,主推19项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形成了岗上村“五良”配套托管服务、“五化”一体提质增效,西贾村“五统一”封闭示范、“五模式”有机旱作等一批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模式,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市主要作物品种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二)特色种植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围绕小杂粮、中药材、旱地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2018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9.74万亩;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128万亩,谷子、高粱等杂粮播种面积达到78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较上年增长3.23万亩,达到19.07万亩。全市特色种植与玉米播种面积基本持平,精品杂粮、道地中药材种植成为结构调整和促农增收的新亮点。“沁州黄小米”成为我市继“上党中药材”之后的第二个国字号特优区,全省4个国字号特优区中,我市独占2席。

  (三)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迈出新步伐。按照“行政领导包县、专家指导联片、技术服务到田”的职责分工,连续六年启动春耕备耕“百日千人”行动,整理汇编国家、省、市、县四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遴选推介30个主推作物品种和15项集成应用技术,讲给农民听,引导农民干。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入园技术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组建了12个专业技术服务小组,建立常态化帮扶服务机制和成效考核办法,实现农技专家联系农业园区“1+1”,打通了农技推广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走出新路径。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创建部、省级蔬菜标准园61个,建设省级中药材绿色有机标准示范园4家,推广谷子标准化种植面积20万亩;全市新申请“三品”产地认证面积达到80.1万亩,累计达到154.8万亩。长治还被省厅确定为整市推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市,先行遴选了136个生产基地、110个农资门店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建设。山西紫金创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速冻彩椒、速冻芦笋、速冻豇豆、速冻青刀豆等4个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

  (五)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实现新跨越。重点培育了上党中药材、太行有机小米、旱地蔬菜等3个优势产业集群,初步构建了13条特色农业产业链。中药材、小米、旱地蔬菜成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其中,潞党参亩均收益达8000元;旱地西红柿亩均收益达1万元以上;沁州黄公司牵头组建了全市首家小米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户15893户。牵头组织成立了长治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长治市中药材行业协会,并与中国建设银行长治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促进产业发展搭建了合作交流和融资平台。

  (六)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彰显新动能。市委牵头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乡村人才振兴十项计划,着力打造4支乡村人才队伍。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统筹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培训,五年来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5万人。率先开展中级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共认定中级新型职业农民101人。宋勇兵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贾忠汉入选“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资助项目名单。

  (七)农产品品牌建设再创新佳绩。“上党高粱”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达到13个;在第十六届农交会“乡人乡味”全国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现场,“上党党参”与“长白山人参”同台PK,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上党党参”参加湖南卫视第十六届农交会“乡人乡味”全国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沁州黄小米”名列2018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粮油类影响力排行榜第7;“五和牌”先生口服液和“依身轻牌”雪莲冻干品获得2018年山西功能农产品品牌。

  (八)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开辟新局面。强化有机旱作农业科技支撑,长子县、武乡县、壶关县、上党区、屯留区分别与山西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积极探索“院县共建”新模式。围绕农业双向开放,积极探索“两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路径,牵头与山西地矿海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着力推进中非农业产业园(长治-马达加斯加)示范区项目,农业“走出去”不断迈出新步伐。

  四、工作推进措施

  (一)抓绿色生产,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方式。一是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成了6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地方生产标准的制修订,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认证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农田节水技术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65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19万亩、地膜覆盖技术45.3万亩、增施有机肥275万亩;大力推广8项植保新技术,高标准建设了32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在全市推行农药销售处方制,推广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三是推进秸秆禁烧和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襄垣县、屯留县、长子县国家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开展生物质直燃锅炉集中供暖和沼气集中供暖试点工程建设;在壶关县实施农膜回收试点项目,探索农田残膜回收“以旧换新”机制,有效解决农田残膜污染问题。

  (二)抓技术服务,提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水平。一是启动春耕备耕百日千人行动,遴选了30个优良品种和15项集成技术,向广大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户进行推介;组建成立了全市绿色有机旱作农业专家技术组,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强农惠农政策,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服务,高质量服务春耕备耕。二是开展入园技术帮扶服务。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入园技术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市县两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12个专业技术服务小组,深入各农业园区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服务,建立了专业技术干部入园常态化帮扶服务机制。三是争取农业试验示范项目。大力实施优质杂粮、水果、蔬菜、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武乡县实施了“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5万亩;在屯留县实施谷子标准化示范区建设0.5万亩;完成各类中低产果园改造0.18万亩、退耕还水果经济林0.5万亩;重点建设了一批绿色有机中药材标准示范园和设施蔬菜标准园。

  (三)抓项目见效,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一是积极争取部省级政策支持。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创建获得省级专项政策扶持;积极争取“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太行有机小米”省级特优区和平顺道地中药材、长子蔬菜、黎城中药材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资金;长子县入选农业农村部2018年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壶关县成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上党区成为城郊农业发展试点县。二是狠抓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进度,长子县等4个县的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基本完工,黎城县、沁县、屯留县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督促指导长子、襄垣2个县做好2019年产能项目的申报工作;全力做好2008-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业建设项目扫尾工作。三是加大市县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围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积极创设政策,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市县两级财政落实农业投入近5亿元。长治县出台一系列调产惠农政策,大力实施“8311”工程,落实调产面积4.05万亩;壶关县在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公路沿线3个乡镇26个村打造生态立体农业观光带;长子县针对“一区六业”发展重点,出台了1020条强农惠农扶持项目。

  (四)抓龙头带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长政办发〔201843号),重点从加大财政支持、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服务督查等方面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围绕“转型项目建设年”,启动了干部入企帮扶服务行动,筛选确定了100个农业产业化新改扩建重点项目,落实包扶领导和责任人,实现一人一企一项目,领导帮扶全覆盖,为项目落地见效创优营商环境。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牵头组织全市135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了长治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并与中国建设银行长治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沁州黄公司联合3家公司、27个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自营生产基地、1个家庭农场、55名谷子种植大户组建了全市首家小米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标准化谷子种植基地5万亩,带动农户15893户。三是打造名优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组织沁州黄小米、世龙腊驴肉、郭氏羊汤、黎城三皇米业等30余家龙头企业分别在博源超市、淮海社区、市政府家属院、金威超市举办4场名优农产品进社区进超市进学校活动。加强品牌策划与包装,与浙江火石品牌公司深度合作,为农业企业品牌塑造提供咨询、策划服务;与《农民日报》、长治综合广播等媒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传推广全市名优农产品品牌。

  (五)抓技能培训,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是严格培育示范基地确定。在全市筛选确定了13家市级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基地,其中,8家培育基地入选山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全省最多;初步构建起了以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等公益性教育资源和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体系。二是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先后组织市县农业、农机、畜牧、林业等农口系统的师资赴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进行学习培训,与市总工会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能手竞赛,有力提升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三是注重实践技能水平提升。将理论课堂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实践实训课时占比;成功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大赛,一大批优秀的农艺工、园艺工、种养殖生产能手通过实践锻炼,成为全市新型职业农民的榜样。

  (六)抓执法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报和约谈办法》和《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抽检。加大农产品例行监测抽检力度,今年前三季度,省农业厅对我市进行了三次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共抽取样品90个,检测合格率98.9%;同时,积极开展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各县市区共抽取样品300个,检测合格率为98.7% 。三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度。不断巩固和加强检打联动、部门联动、区域协作执法机制,在全市推行“3+N”执法模式,实现了对农资生产经营及使用的监管全覆盖, 48县的县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通过省规范化示范单位验收。2018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行为76起,责令改正轻微违法行为150余起,罚没金额20.91万元,帮助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8万元。

  (七)抓宜居示范,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探索制定了休闲农庄、特色民俗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以“一园一产业”、“一村一产业”为方向,规划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点;组织申报了“平顺白杨坡二十四节气主题村”、“壶关县凤凰山庄乡村旅游开发”、“屯留石泉海田园艺术庄园”、“振兴—西火田园综合体”等休闲农业产业支撑项目,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二是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更新美丽休闲乡村发展思路,我们分别邀请北京蓝海规划咨询公司董事长吕彦、浙江杭州火石品牌策划创始人宋小春,就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农旅融合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美丽休闲乡村主题设计等课题,在长治县、屯留县、长子县、平顺县举办了5场专题培训,并对城区、平顺、长子等县区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主题品牌策划进行了考察调研;邀请山西生态庄园经济协会考察组一行对我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并就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休闲农业如何发展作了专题讲座。三是大力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题推介活动,围绕“春节到农家过大年”等农俗主题,组织策划了“长治振兴春节嘉年华”、“黎城县迎春花海”等20余场特色乡村游活动,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面启动了1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省级特色文化试点村、10个农村公共浴室和武乡、壶关2个省级美丽乡村集中连片试点创建工作。

  (八)抓三基建设,培养“一懂两爱”干部队伍。一是静下心建章立制,完善“三基”建设工作流程,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性、服务型机关,以提升基本能力、加强基础工作、坚强基层组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机关工作制度,启用机关办公OA系统,优化办事流程;机关党建工作得到市直工委充分肯定,被列入第二批市直机关党建示范点。二是坐下来学习充电,坚持每周集体学习制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将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和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学习日程;围绕乡村振兴、有机旱作、品牌农业等内容,先后组织市县农业干部和经营主体代表到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地学习取经,6月份,在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组织举办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师资暨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助推全市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群众的期盼、省厅的要求和兄弟地市的工作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从产业发展规模看,玉米种植面积大,中药材、谷子、旱地西红柿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普遍规模不大;从绿色循环发展看,传统用肥用药习惯尚未并未改变,化肥农药零增长的一些根本性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绿色农业还任重道远。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加工研发能力不足,与发达地市差距比较大;在功能食品和药食同源产品研发方面推进较慢;农业品牌众多,但在全国范围内具备市场影响力的大品牌不多。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重道远。大部分农村清洁供暖、垃圾污水治理等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上,还缺乏适宜大面积推广的改厕模式。

  六、2019年初步工作打算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党中药材”“沁州黄小米”两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五大品牌优势”,对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和农业农村工作的大事、急事、难事,把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奋力开创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局面。

  (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提升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在建和新上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沁县、屯留区2018年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争取到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扎实推进长子、屯留、潞城果蔬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确保2019年底完成228.7万亩功能区划定任务。

  (二)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引领,推进绿色农业循环发展。深入推进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和封闭示范区创建,将各县区封闭示范规模扩展到1万亩以上。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印发60项绿色有机农产品地方标准;加大“三品”认证力度,积极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加快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创建。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十大行动,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五化”利用、畜禽粪污治理、农用地膜回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试点示范,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利用模式和运行机制。

  (三)以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为手段,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全面推行农药销售处方制,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扩大农药销售处方制的试点范围,每个县增加到10家以上,农药销售处方作为农药台账的补充和完善,纳入销售台账管理。在每个县区建立一个植保新技术示范展示片,示范推广植保新农药、新机械、新模式。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四)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方向,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加快建设“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平顺道地中药材、黎城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长治中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材展销厅建设并投入运营,积极打造以“上党党参”为核心的区域公共品牌。积极创建“沁州黄小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太行有机小米省级特优区,全产业链打造小米产业集群。编制长治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积极组织姚家岭小米、壶关党参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五)以产业化项目建设为驱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全市新改扩建重点项目,深入开展入企帮扶服务行动,创优营商环境。推进功能食品、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加快推进长子、壶关、沁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推进中非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组织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申报,传承悠久农耕文明。整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不少于1920个资源配置好、示范作用强的村级“益农信息社”。

  (六)以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支撑,提升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525名,加强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和跟踪指导服务。扎实推进十万农民冬季大培训,围绕“提素质、强本领、促振兴”主线,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以农业实用生产技能培训为重点,提升农业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职业素养、就业技能,提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水平。启动10个“双创”园区建设和命名工作,表彰20名市级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培育50名以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服务导览为主的农村创业创新人才。

  (七)以环境整治示范工程为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要内容,指导县区开展好示范镇、示范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推进1个省级示范县、2个市级示范县、12个示范镇和132个示范村创建,到2020年,带动全市1000个左右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探索适宜全市推广的改厕模式,争取完成好5万座农村改厕任务。全面完成全市行政村太阳能路灯蓄电池的更换。

  (八)以延伸农技推广服务为切口,加强农业系统三基建设。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农技人员冬季大调研。继续开展春耕备耕百日千人行动,加大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探索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服务联系点制度,延伸农技推广服务。对市、县、乡、村四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分期、分批开展培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率和到位率。

  长治市农业委员会

  201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