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农产品优势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推进农村改革为动力,着力打造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进展。
一是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全市农民收入完成16327元,同比增长7.8%。
二是一产增加值较快增长。全市一产增加值完成61.66亿元,同比增长6.1%。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进展顺利。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20.93%,全省排名第一。
四是一产固投稳定增长。全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33.7%。
五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5.265万亩,超额完成考核任务。
六是农村改厕全面完成。在全面完成2019年剩余改厕任务的基础上,2020年全市改厕任务70860座已全部清零。在全市示范推广了ECO生态厕所模式,共安装3470座。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全力保障农产品生产供给。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1.7万亩,总产达12.1亿公斤,增幅全省领先。实施了3个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菜篮子”生产供应能力稳步提升,发展蔬菜面积39.92 万亩,同比增加12%;总产量156.6万吨,同比增长9.2%。在全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被评为“良好”等次。生猪生产加快恢复,积极落实能繁母猪补贴、贷款贴息等生猪生产支持政策,新增生猪产能15万头;年出栏生猪95万头,预计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42万吨、11万吨、1.27万吨。
二是继续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按照“一年起步封闭示范、两年推广初见成效、三年辐射全面发展”的路径,继续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产业示范和区域示范,布局开展了1个省级(壶关县)、2个市级(长子县、沁源县)示范县和11个省级、7个市级封闭示范片的创建。总结推广有机旱作农业典型模式22个,编撰完成《长治市有机旱作农业探索与实践》,打造了“半分耕”有机旱作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平顺县以中药材全产业链开发为支撑,成为今年全省唯一、我市首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批准14个园区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批准33个园区创建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总数达167个,形成了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创建格局。
三是着力推动七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打造药茶、中药材、酿品、肉制品、粮品、果蔬食品、功能保健品七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市政府出台《长治市推进药茶产业发展十二项举措》,培育药茶生产主体41家,建设药茶原料标准化基地10万亩,开发24个品类近100个单品茶、16个复方茶,药茶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上党品牌系列药茶打开新局面。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2020年山西旱作高粱产业集群建设项目,重点开展优质高粱品种引进示范及良种繁育建设工程等。山西长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产业化联合体等1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入选省级示范联合体。壶关县店上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四是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三年来,12个县区均完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县域规划的编制,共创建117个省级、170个市级、500余个县级人居环境示范村,重点打造了“一核心四片区”集中连片美丽示范乡村。在所有行政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屯留区村庄清洁行动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厕所革命”, 卫生厕所普及率将达到65.6%;上党区“旱厕通风改良+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模式被列入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大检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清单。
五是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被确定为全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唯一试点市以来,牵头制定了《长治市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工作方案》(长办发〔2020〕14号),部署开展十个衔接,着力构建五大机制,指导各县区全面开展试点工作。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推动出台了《长治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室字〔2020〕43号),规范引导村集体经济发展。
六是不断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组建成立长治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调整确定行政执法事项245项,加强执法人员专业素养培训,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年内重点开展了六次专项执法行动,共查理农业行政处罚案件173起,结案151起,罚没金额49.1万元。在省厅组织的案卷评查中,6个案卷获省优。武乡县农业执法队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
七是积极推动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建设。按照省政府打造“东药材”商贸平台的部署要求,牵头编制东药材商贸平台建设规划,确定了山西(长治)中药材交易市场(一期、二期)、山西(长治)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等17个子项目。10月13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建设规划;目前,中药材商贸平台正在按计划推进实体工程建设。
八是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以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工艺化“六化”利用为基础,积极构建全市秸秆收储和供应网络。开展农村地区生物质清洁取暖试点,探索和发展了秸秆打捆直燃集中供暖、生物质气炭联产集中供热、沼气工程集中供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农林废弃物生物质发电等利用模式。11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农村能源工作座谈会。
二、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和省厅有关工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开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不断释放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动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开启长治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主要目标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一产增加值完成85亿元;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82万亩,产量13亿公斤以上;新增露地蔬菜5万亩,设施蔬菜2000亩,中药材面积达到147万亩以上;出栏生猪90万头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到7000万头只以上; 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0%;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新建高标准农田20.5万亩;新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1182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发生重大农业安全生产事故。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设施提升,保障农产品生产供应。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2020年实施的34.4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1年新开工建设20.5万亩高标准农田。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薄弱地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屯留区、平顺县建设省级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项目。抓好粮食生产,确保播种面积稳定在381.7万亩以上,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民种粮效益。继续抓好恢复生猪生产,推动屯留新希望、黎城新大牧业50万头、襄垣雨润10万头等签约生猪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持续推动长子温氏、屯留大广、沁源牧源等在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投产达效,形成实际产能。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000亩,改造老旧棚50亩;新增食用菌生产1000万棒;重点抓好33个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蔬菜、食用菌类24个,水果6个,养殖类3个),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效益。继续抓好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大通路”,助力“菜篮子”稳产保供。
(二)抓良种繁育,构筑有机旱作优势。
建设特色优势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沁州黄谷子有机旱作生产基地等19个项目实施。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重点建设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谷子基因库、蚕桑试验场桑树品种示范园、潞玉低温种质资源保护库、屯玉蔬菜种质资源库。依托谷子研究所开展谷子品种资源研究创新。支持潞玉公司、沁丰薯业等企业开展玉米、高粱、谷子、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实施旱作良种攻关工程,抓好潞玉种业谷子良种繁育基地、沁丰薯业马铃薯良种繁育等7个现代种业项目。加强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重点打造“半分耕”长治有机旱作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品牌注册,制定授权使用办法,以现有的2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基础,组建产权界定清晰的“半分耕”有机旱作品牌产销联盟、异业联盟。加快组建运营团队,筛选确定供应商、生产商、渠道商,组建品牌运营团队和品牌服务中心,组建线上线下销售网络。
(三)抓项目建设,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围绕七大产业集群积极开展项目招商引资,重点实施山西振东五和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麸皮糠小饼”的研发与生产线建设项目等32个产业链延伸项目;抓好山西易通环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建设项目等43个“六新”项目建设。重点打造振东制药、长清生物、绿农农牧3个10亿元以上大型旗舰型加工企业,沁州黄小米集团、紫团生物、达利集团、林盛果业、山西金和生、壶关大象、世龙食品、郭氏食品、潞卓、壶关大象等10个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功能互补性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依托集群领军企业,重点培育6家国家级、60家省级、200家市级龙头企业;重点培育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评选十佳产业集群优秀企业,认定授牌十大产业集群原料专供基地。继续实施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撑项目贷款贴息,争取市县配套资金,扩大贷款贴息范围,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中药材商贸平台建设,推动中药材交易市场一期开放营业,启动中药材交易市场二期及市场配套仓储物流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实体工程建设。推动药茶加工产业园投入使用。办好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广州清平“上党党参”品牌推介会等推介活动。
(四)抓环境整治,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制定全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方案,谋划省、市、县三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整治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行动。打造1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继续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对2014-2020年期间省级和市级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进行提档升级,创建美丽宜居精品示范村。继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围绕“三清三改”和“治六乱”活动,命名和表彰一批清洁乡村。继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绿化等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区整合资金项目集中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污水协同治理,选择30个村庄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建设全市农村改厕管理平台,在后期管护上,引入第三方市场化管理机制,对粪污进行统一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积极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县推进项目。抓好沁源、沁县等2个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和黎城县大型秸秆沼气提纯项目建设。
(五)抓执法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开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提升行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坚持日常巡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部门联合和市县联动相结合,持续强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宅基地管理等领域监管。推进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和示范窗口创建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不断完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力度,实现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认证全覆盖。加大“三品”证后监管,构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圳品”认证和绿色有机认证率,力争“圳品”认证数量和面积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绿色有机产品数量和面积达到“三品”认证总量的30%以上。提升沁县绿色食品(谷子)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再启动创建1-2个全国绿色有机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六)抓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落实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政策,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研究。稳步推进集中连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认真落实农村集体非承包耕地、四荒地、闲置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及集体经营性资产管理有关政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真落实《长治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研究制定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指导意见,重点抓好武乡县、沁县、襄垣县三个示范县建设,跟踪指导全市60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村示范项目,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育计划,选树典型案例,总结发展模式,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总结推广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经验,启动2个县级试点、12个乡镇和100个村级示范创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