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谋篇布局、下棋落子,不断提升执法工作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城市管理力量。
一、谋好“三篇”,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城市管理局持续巩固提升“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全面落实“721工作法”,坚持综合施策、同向发力,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生命线”常抓不懈。一是谋好“执法行为规范”篇。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出台了《长治市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行政处罚听证办法》《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文件,修订了《行政处罚权自由裁量基准(试行)》,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了《包容免罚清单》,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二是谋好“业务培训强化”篇。落实“关键少数带头、全员覆盖齐上”的学习机制,坚持党组会前学法制度,抓好“关键少数”学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执法业务培训,创新学习形式,定期开展了执法能力全员轮训,常态化运用“学习强国”“山西省执法大讲堂”“山西好干部在线”等网络平台开展学习,全面提升人员能力素质水平。三是谋好“监督考核完善”篇。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执法统计制度》《行政执法错案纠正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采取“月考核+季排名+年通报”方式,探索形成全面“考”、分步“考”、分段“考”、动态“考”、综合“考”的执法业绩考评办法,营造了用制度管人管事、以考评结果为标准衡量成绩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县区监督指导,以案卷评查、年度执法监督考核、专项问题督导、重大案件督导等为抓手,及时发现各县区存在的问题并督促进行整改。
二、布好“三局”,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市城市管理局围绕基层社区治理中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不足,积极推进执法力量下沉社区,切实打通城市管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以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保障营商环境的优化。一是布好“网格化责任”局。以街道社区为单元,综合考虑人流量、片区大小、城市管理实际等因素,将主城区划分15个大网格,细分为188个小网格区域,实现网格区域内社区包联全覆盖,将每个区域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确保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同时组建成立物业管理中队,全面推进“法律、职责、服务、执法”等服务事项进社区、进小区、到身边,实现城市管理服务与社区居民群众“零距离”。二是布好“立体化宣传”局。常态化开展城管“十进”(进广场、进公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市场、进工地、进农村、进商店)公益性宣传系列活动,执法人员主动上门讲政策、听意见、解难题,2024年以来,开展宣传活动160次,发放宣传册15000余份,有力形成了全矩阵宣传模式。三是布好“常态化应哨”局。严格落实“街巷吹哨 部门报道”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城市管理中群众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属地街道社区“吹哨”、职能部门主动“应哨”,做到“哨声一响、部门就动”,构建了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真正打通解决社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主动应哨311次,推动解决城市管理问题近300件。
三、落好“三棋”,维持城市良好形象。城市市容市貌和功能品质是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也是体现城市内涵的“名片”。市城市管理局狠抓市容秩序管理,坚持项目思维,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品质功能。一是落好“建章立制、常态保持”先手棋。在工作推进中,针对城市管理中易反弹、难根治的顽症痼疾,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步建立“网格管理+重点管控”“清单化管理+台账式销号”“督导检查+帮扶指导”等长效工作机制,注重常态化、经常性管理,定期下发督查通报,有效加强了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工作。二是落好“建管并重、综合治理”关键棋。常态化开展了马路市场、游商散贩、店外经营、非法小广告、路桩地锁、不文明养犬等多项综合整治行动,全力用“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幸福指数”。三是落好“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制胜棋。坚持项目思维,聚焦城市发展短板,谋划推动长治市主城区“城市疮疤”治理、主城区停车专项治理、公共卫生间(城市驿站)建设、长治市建筑垃圾处置中心、长治市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处置中心等一批城建重点工作建设项目,持续补齐城市短板,完善提升功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