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工作主线,持续建强夯实“一个阵地”“五个校园”,巩固拓展“双减”试点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成效,推动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二、具体任务

(一)聚焦核心课题,持续建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1.巩固主题教育成效。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巩固深化主题教育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把“两个结合”融入教育工作方方面面,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强化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建强思政工作矩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

3.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完善党的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持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校得到贯彻落实。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

(二)深化五育并举,统筹推进“五个校园”建设提质增效

4.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坚持以文塑人、以文化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让学校有更多的人文气息。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开展好全市第二届经典诵读比赛,邀请更多专家名师来我市送教讲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全面推进传统武术、传统戏曲、中医药文化、非遗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努力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5.增强学生健康素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音体美纳入目标考核奖励,引导学校深入开展学生体质强健计划、阳光体育运动和“三减三健”健康教育,开齐开足上好音体美课,在原有基础上,小学、初中每周增加一节体育课,办好学生田径、跳绳、足球等各类文体赛事,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和科任教师家访制度,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全覆盖家访沟通,举一反三、防患未然。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让孩子们人人眼里有光、脸上有笑、身上有劲、心中有梦,健康而又充满活力地成长。

6.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坚持生命至上理念,常抓严抓校园校舍安全,强化“三管三必须”和属地主体责任,把隐患当做事故来查,把他人事故当教训来做,做到安全不破防,稳定不破线,对失职渎职、措施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将严肃追责问责。坚持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强化师生日常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模拟推演和实战演练,提高师生逃生自救能力。特别利用好开学第一课和学期最后一课,深入开展防溺水、防欺凌、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能力。全面加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共同营造校园及周边良好治安秩序。加强法治校园建设工作,进一步发挥法治副校长和法治教育基地作用,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法治教育格局。坚持思想引领与防范稳控相结合,全面加强改进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同学生交朋友),严防各种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向校园渗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7.丰富清廉建设内涵。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紧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关键岗位、重点领域,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堵塞小微权力监管漏洞。坚持“惩、治、防”综合施策,强化食堂管理、营养餐、校服采购、学生资助金发放等全流程监管,严厉整治问题乱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委关于“厉行节俭、过紧日子”的决策部署,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政策,严格推进均衡分班,严厉打击各类“黄牛”“黑中介”,进一步完善各类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政策,健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机制,营造良好教育系统生态。

8.提升学校内涵品质。遵循教育规律,增强教育定力,强化各学段“一盘棋”思想,推动学前、义务、高中教育紧密衔接、贯通培养。树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办学理念,因校制宜,打造特色,形成自己的核心特质。立足校情、学情,深化课改,打开格局思路,引进先进教学方式方法,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学和强校帮扶机制,开辟新赛道,力争换道超车。扭转功利化倾向,眼里不能只盯着清北,要让所有孩子在校园能有更好成长、更好发展,让更多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推动建立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深化“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提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各类信息化设施使用频率,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三)树立系统思维,一体推进“双减”试点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

9.巩固深化“双减”成果。按照“校内管得住、校外管得好”的总要求,深化改进作业布置方式,落实好班主任统筹班级作业管理、作业公示、作业评比等制度,持续优化丰富“菜单式双选”课后服务内容。校内课后服务以培优辅差和兴趣培养为主,绝不上新课。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全面深入解决培训质量、安全、价格等问题。

10.开展科学教育促进行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改进学校教学与服务、拓展社会科学教育多元渠道、打造一批科学教育实践基地。

11.深化高考综合改革。从严从实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选课走班,稳妥做好学生发展指导、适应性测试和宣传培训,为2025年改革平稳落地打下基础。

12.推进义教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关爱制度化,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

13.推进普高职高融通发展。适度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提高普高招生比例,加强中高考招生政策研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信息公开,不断促进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积极发展特色综合高中,在普通高中试点招收体育、艺术、小语种等特长生,探索争取在市职高试点开设职普融通班,最大程度适应学生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

(四)聚焦扩容提质,全力推动教育资源供给有效增加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4.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全市新改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6所,着力提升主城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全市12个县区,尤其是2025年接受国家评估认定的潞城、襄垣、沁源、平顺四个县区,要压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有序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

15.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适应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前瞻性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稳步推进主城区12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力争英华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及附属幼儿园后半年投入使用,建设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8所。“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稳步推进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加大布局调整、教育投入、条件改善和师资配备力度,支持上党区、长子县率先完成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

16.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对市直高中进行优化整合,通过新建优质高中分校、集团化帮扶以及引进优秀教学管理团队等措施,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

17.实施职业教育达标提质行动。巩固现有达标成果,对2023年已达标学校做好省级检查验收准备。通过建强、集团化、撤销、合并等方式,大力改善未达标学校办学条件,力争年内达标学校占比达到90%。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动长治医学院、长治学院新校区建设,积极筹备推进我市职业本科大学的组建。

(五)坚持固本培元,聚力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校长教师队伍。

18.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全面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把严、把牢教师队伍“入口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对师德失范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维护教育良好形象。严格规范学校选人用人,突出“为工作选人、凭业绩用人”的鲜明用人导向,激发教师队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

19.实施优师强师计划。举办好首届“长治情 太行谊”大学生毕业季嘉年华系列活动,营造浓厚温情的教育氛围。探索扩大教师校招比例,规范公费师范生分配,鼓励引导优秀青年教师向县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创新培训内容方式,依托省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抢抓京长教育对口合作契机,统筹开展新入职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等专题培训,推动教师学科知识、理论素养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引领工程,造就一批教育家型名师名校长,引领带动全市校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20.健全教师关爱机制。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定期调标、绩效工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政策,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深入挖掘先进,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做好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

  

  

  

长治市教育局

202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