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市实现“四个突破”、打牢“四个基础”,全面加快长治科学发展步伐的总体要求和各项战略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培育和壮大财源,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力配置更加突出公共保障重点;完善和落实各项财税配套政策,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财税制度建设,加大财政管理和监督力度,财政公共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发展的思路日益完善,全年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总体上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健康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为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将我市2008年财政工作总结及2009年财政工作的初步意见报告如下:
一、2008年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一)财政收支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一年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宏观经济急骤变化的形势下,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了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据月报统计,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59.55亿元,为年预算的111.14%,比上年增长27.4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63亿元,为预算的 111.06%,增长25.88%。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86.01亿元,为预算的116.69%,增长37.35%;地税部门完成54.58亿元,为预算的103.96%,增长21.27%;财政部门完成18.96亿元,为预算的109.29%,增长7.92%,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预算任务。财政总收入规模排名全省第三,一般预算收入规模排名全省第二。县域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县级财政全部增收,郊区、襄垣财政收入超出20亿元,长治县、高新区、潞城、沁源、城区收入达13亿元以上,特别是沁县今年财政收入突破亿元,至此,我市所辖14个县市区全部跨入亿元县行列,一般预算收入超过亿元的县也由上年的9个增加到11个,财政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财政支出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全市一般预算支出97.16亿元,为年预算的90.28%,增长23.18%,增支18.28亿元,其中:公共安全支出6.21亿元,增长23.09%,增支1.16亿元;教育支出19.92亿元,增长22.62%,增支3.6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9828万元,增长9.03%,增支814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9亿元,增长37.37%,增支652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5亿元,增长34.82%,增支2.97亿元;医疗卫生支出6.61亿元,增长45.82%,增支2.08亿元;环境保护支出4.39亿元,增长24.17亿元,增支854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93亿元,增长37.21%,增支2.69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需要。
(二)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努力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坚持把农业发展作为经济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稳定增长。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当年下达新农村建设资金2000万元,继续支持新农村试点村、重点推进村和整治村的规划编制、“四化四改”、产业龙头企业、高效农业标准化建设;着力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基础,安排资金868万元,支持了1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业综合技术培训、优质农产品开发、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着力支持农村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下达沼气项目及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399万元,推动了农村新能源的综合利用;支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下达水利专项资金600万元,重点支持了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小型节水工程、小型节水设施、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下达中央、省农村饮水安全资金981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安排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资金5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及时下达中央和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685万元,市财政拨付资金55万元,人均补贴25元;下达山老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244万元、扶贫资金6678万元,重点支持整村推进、扶贫移民、培训转移、贫困县发展“一乡一业”和两区开发项目建设等;支持畜牧产业发展,下达畜牧项目资金470万元,重点支持基层畜牧医站中心站、30个畜牧标准化小区、示范小区、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和疫病监测、疫苗消毒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拨付粮食直补资金2083.31万元,拨付粮食综合直补资金1.36亿元,全部按时通过“一折通”发放到了农民手中。下达良种补贴资金1621.9万元、农机购置补贴37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382万元,落实能繁母猪补助资金533.33万元、奶农临时救助补贴资金198.7万元。拨付长子、屯留、襄垣三个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计2835万元,有效地稳定了粮食生产及农副产品市场。稳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选择沁县作为今年新增的整合试点县,试点县达到两个,市财政下达支农资金整合资金500万元,重点支持试点县项目建设。各试点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共整合资金2.28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年下达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296万元,新增沁县为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县,至此,我市实施国家和省立项农业开发的县市区已达7个,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年度财政投资达3600万元。连续稳定的财政投入对我市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等,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引领助推力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入股和注入启动资金等方式,落实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一是大力支持先进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全年科技支出9828万元,增长9.03%,比上年增支814万元,促进了全市工农业生产及社会事业的技术进步。二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扶持企业发展,下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95万元;为使企业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拨付供销社困难企业土地出让金654万元;为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拨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社保金及退养金166万元;为加快外贸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注入技改资金100万元。三是财政担保工作进展顺利。为支持市财鑫担保公司拓展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及时补充资金1000万元,建立风险准备金300万元,当年累计提供各类信用贷款担保1.7亿元,其中:提供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担保1.69亿元,再就业贷款担保97万元,提供企业贷款担保1.06亿元,这些贷款担保可为企业和个人增加收入约4亿元,增加利税8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500余个。
——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支持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建立财政经济建设“项目库”,对入库的环保、廉租房、污水管网、垃圾处理、城市绿化、小城镇规划等15类项目信息及时统计、审核、更新,实行动态管理。其中环保项目目前已达302项,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7000余万元,市级配套2906万元,支持了全市焦化、冶金、建材、化工等28个污染治理项目和环保部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16个有关环保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和配套资金6114万元,确保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国家病险水库改造加固、农村地质灾害治理等三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投入旅游建设资金2135万元,进一步加大了旅游开发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下达造林绿化资金8718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以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 环城绿化和城市绿化为重点的身边增绿六大工程和“1+5”城市群生态建设工程建设;下达城市硬件设施及绿化美化建设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进一步改善了市区人居环境,有力地支持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三)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确实保障各项民生支出及时足额到位。
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拨付教育附加费2550万元,主要用于普通教育的基本建设和教学设备的购置,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拨付高中、职业教育专项1706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幼儿师范、高中课改、选派大中专学生到农村支教、农村远程教育等;下达专项资金1987.961万元,主要用于职业高中10%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免学费、职业教育免助学金、农村中小学取暖费补助。
积极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市再就业资金累计支出6486万元,较上年增长136.58%,全方位支持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创业培训、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贴息等创业就业政策的落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906人,就业形势基本保持了稳定。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是继续完善养老保险体系。认真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全市7.4万名退休职工人均月增长80元以上;按4%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813万元,确保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的需要;出台了全市推动非公有制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农村养老、非公经济单位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顺利展开。二是继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落实配套资金345万元,启动了惠及全市42万城镇居民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目前,参保人数已达21.3万人;按照我市市属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国有特困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拨付资金520万元,妥善解决了2.1万名市属国有特困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三是继续完善失业保险与工伤保险制度。从2008年10月1日起,提高了城镇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前期工作已全部就序,2009年1月1日将全部实行市级统筹,统一基金征缴、统一基金支付、统一业务流程;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逐步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推动餐饮、商贸、住宿等服务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
支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2008年,市财政累计配套和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农民健康员和乡村医生、农民健康基金、乡镇卫生院、城市卫生支农工作等基本医疗保障及改善医疗条件资金3334万元,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支持农村流动卫生所制度建设,选聘500名大学生村医,解决了卫生所“空白村”问题,缓解了农民就医难问题;筹集资金84.55万元,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流动卫生所专用电动摩托车284辆;市县两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按每个无卫生所行政村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运行资金补助,使偏远山区农民群众病有所医,进一步扩大了医疗卫生覆盖范围。
积极支持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城市低保工作成效显著,3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人均补差由去年的85元提高到145元;农村低保工作覆盖率逐步提高,下拨中央及省、市专项资金4111.2万元,支持了农村低保对象扩面工作,农村低保救助对象达到84045人,占到全市农业人口的3.65%,农村低保年补差达到622元,较2007年增加250元。农村医疗救助稳步推进,拨付医疗救助专项资金1516万元,对4000多名农村特困医疗救助对象实施了救助,再次提高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生活补贴标准,由最初的360元/年提高到现在的600—1800元/年。农村敬老院建设全面推开,投入资金4383万元,全市新建敬老院24所,扩建15所,改建30所,新增床位4800张,确保了这一惠民工程的顺利推进。积极落实改善离休干部和优抚对象生活相关政策,市直离休干部医疗费标准由上年的人均7000元提高到8000元;提高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调整落实了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标准。此外,认真落实困难企业军转干解困政策,拨付解困资金791万元,增长19.57%,增加129.5万元,帮助困难企业军转干提高了生活水平。
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和计生政策落实。全市文体传媒、计生支出3.43亿元,增长35.9%,增支9059万元。其中,拨付“文化低保”工程300万元、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80万元、农村文化站建设配套125万元,丰富了边远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拨付文物保护和文物普查资金150万元、文艺演出团体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320万元、新闻中心和体育中心建设资金1.29亿元、体育训练经费220万元、人口与计生支出1.03亿元,有力支持了我市文化百花齐放、体育蓬勃发展及计生政策的全面落实。
切实保障突发事件应急需要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我市公共财政支持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汶川地震发生后,及时拨付抗震救灾专项资金3696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筹措资金253万元,支持患儿免费筛查和救治,确保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需求。拨付综合治理、大要案办理、科技强警、奥运安保等专项资金8800余万元,确保了奥运安保工作,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
进一步解决住房问题和规范收入分配政策。为切实解决我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我市下达廉租住房建设和租赁补贴资金2976万元,将有效缓解低收入家庭买房难、租房贵的问题。进一步落实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落实发放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82名无房户和未达标户离退休职工住房补贴资金169.7万元,至此已累计为675名无房户和不达标户离退休人员落实住房补贴资金1975万元,基本解决了离退休职工中无房户和未达标户住房补贴问题。深入开展全市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情况自查工作,落实事业单位人员津贴政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足额到位。
(四)深入推进财政改革,精细化理财成效显著。一是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深化、规范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同时,继续扩大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在城、郊、沁源等7个县市区改革的基础上,武乡、平顺启动了改革,改革面超过65%。二是政府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管采分离制度进一步完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继续引深,深入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对全市采购范围大、采购项目多的62个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实施了依法检查和适应处理,重点检查面达到25%,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全市政府采购资金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08%,节约资金短缺6687万元,节约率11.27%。三是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不断完善,实行了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审核、稽核、认定三级审核制度,及廉政监督卡跟踪管理办法,完成市级基本建设、绿化工程、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网络工程、城建规划、道路维修改造等52个财政投资项目预(结)算的评审工作,累计评审金额3.57亿元,审定金额2.72亿元,审减金额6333万元,审减率24%。四是参照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制度制约、源头治理、勤俭节约”的原则,制定出台了《长治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并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了财政管理。五是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集中开展票据年检,强化票据监管,对市直单位2007年度购领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票据情况进行了集中年检,一次性票据年检合格率达99%,各县市区票据年检合格率均在98%以上,进一步规范了各单位票据领购、使用与核销。同时,编制并公布了我市执行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40项、23项基金收费项目,强化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与监督,有效制止了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六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开展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8月底按期完成沁源县“普九”债务清理锁定任务。9月开始,在总结试点县经验基础上,全面展开了清理核实“普九”债务的各项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了农村“普九”债务清理核实的阶段性任务。
(五)加强财政法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财政监督、会计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继续高度重视财政法制建设工作,完善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制度,有效增强了财政法治意识和观念,法治财政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开展各项财政监督检查,2008年,我市先后开展了“两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专项检查、县市区和乡镇2007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企业2007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2006—2008年度造林绿化补助和新农村建设等项财政支农资金的专项检查,以及财政系统内部部分单位的监督检查等,共检查各类行政、企事业单位245户,查出各类违规、违纪金额4130万元,纠正财政违规金额1018万元。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检查了市直236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工作,全年审批处置(报废)资产988.8万元;出台《长治市市直临设机构办公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对监时设置机构的办公资源从审批、购买、登记、使用、回收做了规定,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继续完善会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诚信会计”、“和谐会计”体系建设;完成“一法一例”检查;圆满完成注册会计师、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等各项考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完成会计继续教育培训8900人,占全市在岗会计的83%。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全市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此外,2008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实施,政风行风评议有力地促进了作风转变和效能提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党建和工青妇等各项工作活力增强,部门决算、预算执行分析、会计管理、企业财务快报等30多项工作荣获省、市表彰。
总体来看,2008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抢抓机遇,奋力争先,促进发展,以较好的成绩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市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下降,价格明显下跌,主导产业及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投资增速发展势头将有所减弱;就业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预计减慢;钢铁市场需求不足已在所难免。我市多数行业处于国家产业整体布局的链条上游,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反映较为敏感,财政收入延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减弱,9月、10月、11月当月财政总收入分别比上月下降9.96%、39.2%和50.5%,全年增幅呈现前高后低态势,说明财政收入对资源的依赖性更加明显,可以预见2009年长治经济将面临严峻形势,全市收入将出现前所未有的下滑局面。同时,全市财力较低与公共财政支出需求较大的矛盾相互交织,财政体制机制和制度还不完善,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长治实际,审时度势,切实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在充分估计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财政经济形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利因素:一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们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二是我们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较好的产业基础,既有发展战略机遇,又有较为广阔的市场潜力;三是多年来实施项目建设,我市积累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四是有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必然产生后发优势;五是我市抢抓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机遇,全力争取项目和资金,也将有力拉动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2009年工作初步意见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年。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对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快我市科学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紧紧围绕实现“四个突破”、打牢“四个基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增强理财能力,在支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强化“三农”、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统筹城乡、加快社会建设上求突破,全面推动长治财政科学发展,促进我市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根据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依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09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计划增长10%。重点工作如下:
(一)切实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扩张。2009年中央增加的投资将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央的投资导向,以及我市2009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双十工程”,各级财政部门要努力争取上级拉动内需各项资金,积极做好资金配套工作,大力支持加快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二)全面落实推进经济发展的财政优惠政策,发挥财税政策的经济调控作用。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继续执行好去年下半年先后出台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大力支持出口增长。
(三)增加财政补助规模,促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全面落实中央、省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补贴标准,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支持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实施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支持逐步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监管。
(四)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是加大对 “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完善和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动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支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认真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加大后期扶持力度,重点解决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问题;支持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实行零增长;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
(五)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节能环保和资源合理利用。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完善财政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财政体制,促进聚财增收。要研究探索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管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采购要向基层预算单位延伸。要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对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都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深入推进非税收入改革,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的统筹调控力度,切实打破“部门所有、分散使用”的不规范格局,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将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真正做到政府统管、财政统筹、集中使用。做好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工作,不断完善水资源费等非税收入政策,研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健全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和规范国有土地出让收入管理,真正变资源优势为财政优势。
(七)优质服务勤政为民,努力增强财政队伍软实力。做好财政工作,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要求,一要树立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切实为政府、为人民聚好财、管好财、用好财。二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工作中,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可靠、分析有力、对策可行的建议意见。三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财政监督、投资评审和跟踪问效,信守承诺、态度热情、务实高效,服务财政科学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四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制度,积极构建办事程序缜密、纪律作风严明、权力制衡严格、内外监督有效、违规违法必究的财政廉政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