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应急管理局,高新区、经开区安全监管部门:
为全面加强冶金工贸行业安全管理,大力推进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有限空间等方面隐患高质量整改,有效防范今冬明春冶金工贸行业安全事故。根据省、市工作安排,统筹今冬明春安全生产规律特点和工作实际,现就全市冶金工贸行业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敲门行动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安排,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通过开展冬季“九防”(防滑、防冻、防火、防中毒、防坍塌、防触电、防坠落、防爆炸、防泄漏)敲门行动,全面起底排查整治冶金工贸行业安全风险隐患,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行动的主要内容
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结合企业实际、季节特点、阶段性工作、极端天气状况,汲取冶金工贸行业近期事故教训,每周对生产建设的关键环节、关键时段进行系统性风险预判,确保企业生产安全、平稳、有序。
(一)金属冶炼方面。冶炼、精炼和铸造生产区域的事故坑、炉下渣坑及熔融金属泄漏、喷溅影响范围内的炉台、炉基区域、厂房内吊运通道、地面运输等6类区域是否存在积水或者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炼钢连铸流程是否设置事故钢水罐、中间罐漏钢坑(槽)、中间罐溢流坑(槽)和漏钢回转溜槽 ,或者模铸流程未设置事故钢水罐(坑、槽)。氧枪等水冷元件是否安装出水温度、进出水流量差监测和报警装置,是否与炉体倾动、氧气开闭的控制系统实现联锁。高炉、转炉、加热炉、煤气柜等煤气区域有人值守的主控室、操作室、人员休息室等可能发生煤气泄漏、积聚的场所 ,是否安装固定式一氧化碳监测和报警装置。高炉、转炉、加热炉、煤气柜、除尘器等设备设施的煤气管道是否安装隔断或吹扫装置。
(二)粉尘涉爆方面。粉尘爆炸危险场所是否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 ,或其设有员工宿舍、会议室、办公室、休息室等人员聚集场所。铝镁等金属粉尘、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是否设置锁气卸灰装置。除尘器、收尘仓等划分为20区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是否符合防爆要求。是否制定和落实粉尘清理制度。作业现场是否积尘严重。
(三)有限空间作业方面。是否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是否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未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作业现场是否设置监护人员。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进行培训。
(四)危化配套装置方面。涉及煤气、液氨、LNG、粗苯、液氧等危化配套装置的企业,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完善的不间断信息采集、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配备防泄漏报警装置,设置紧急切断、紧急处置装置和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对储罐、管道、仪表等成套设备进行检测检验。
(五)易燃易爆治理方面。易燃易爆区域动火、煤气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是否落实方案审批、风险辨识、条件确认、现场监护等风险管控措施。煤气浓度检测报警信息系统是否完善,报警信号传输是否进行集中管理监视。可能发生煤气泄漏、聚集的场所,以及煤气区域的值班室、操作室等人员较集中的地方是否规范设置固定式煤气检测报警仪和安全警示标志。煤气分配主管上支管引接处是否设置可靠的隔断装置。煤气水封和排水器的设置、水封高度、给(加)水装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六)外包外委方面。对“一厂多租、业态混杂、厂中厂”以及工程项目、检维修作业外包外委单位管理职责是否明确、资质资格是否审查、作业方案是否审核,安全技术交底或安全告知是否落实,现场监督检查、协调交叉作业是否到位。
(七)订单式生产方面。企业在停产及生产时,要及时向属地应急管理部门报备。生产前是否全面检查设备设施的完好性,安全防护装置是否有效。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对员工进行复产前的针对性培训,尤其是新入厂员工必须严格按要求培训到位。
三、工作步骤
冶金工贸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敲门行动自即日起至2025年3月31日结束。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11月30日)。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立即部署开展冶金工贸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敲门行动。督促冶金工贸行业企业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冬季“九防”知识和敲门行动的开展情况,营造全社会关注、企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入企排查阶段(12月1日至2025年2月28日)。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联合检查”的方式开展拉网式、地毯式、起底式全覆盖检查,做到“敲一次门办多件事”。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立即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跟踪落实,确保问题隐患督促整改到位、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到位。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5年3月1日至3月31日)。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对属地冶金工贸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敲门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和有关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化好的经验做法,建立冬季安全防范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精心组织安排。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对照行动的主要内容,全面开展自查自改。
(二)加强风险预判,确保管控到位。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针对辖区企业情况,做好风险预判与管控工作。要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的常态化机制。
(三)严格执法检查,保障行动见效。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督促企业按照隐患高质量整改要求整改,并依法严处违法违规行为。市应急管理局将对各县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敲门行动情况开展实地督导和跨县异地交叉检查。
(四)强化应急演练,严格值班值守。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做好应急演练工作,切实把“以防万一”的工作做深做实,增强应对安全突发事件能力。同时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准确、高效报送各类值班信息。
长治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11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1.文件解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