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聚焦全民健身补短板,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完善。一是积极申请省体育局项目;建成智慧社区健身中心1处,配置50万元27类70余件智能设备;成功申请街道社区全民健身中心4处,分别由省体育局配置40万元的体育器材。二是实施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工程;完成3处街道器材补短板项目,共配置30万元体育器材。利用市本级体彩公益金68万元,完成4个乡镇/街道器材补短板工程健身器材配置工作,配建5处智能健身设施,为8个社会足球场地配建足球门。三是持续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对外开放;21座公共体育场馆共申请中央补助资金987.71万元,年度开放方案和健身客流量数字统计均在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公示,各场馆年平均开放330天以上,累计举办各类赛事、培训740余次,接待健身人数401余万人次。
(2)省运会群体项目参赛办赛安全圆满。一是积极组队参加省运会群体项目。4月以来,我市积极组队参加省十六运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健身气功、柔力球、羽毛球、象棋等19个项目的比赛,取得了20余个一等奖、二等奖等不俗的成绩,展示了我市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成果。我市获得“代表团组织奖”、“代表团成绩奖”。二是圆满完成省十六运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太极拳(剑)比赛承办任务。同时,我市荣获省十六运“优秀赛区奖”。
(3)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2023年我市举办县级以上大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余次,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一是举办、承办多项赛事活动。举办2022-2023山西省全民健身大众冰雪季(长治站)、长治市第十四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长治市柔力球大赛、2023年山西省网球团体公开赛、“山西农信杯”2023长治环漳泽湖马拉松赛等赛事活动。承办2023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冠军联赛(长治赛区)比赛,此项赛事属近几年来我市承办最高规格最高级别的全国性赛事。二是积极举办各类人群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长治市直机关第四届干部职工健身运动会、2023年长治市“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等赛事活动。三是指导各县区开展系列社区运动会。截至目前,累计举办83场“社区运动会”,参与1万2千余人次。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我市6场有代表性的社区运动会获“2023年山西省五十佳社区运动会”称号,其中黎城县黎侯镇东关社区运动会获得“2023年山西省最具人气社区运动会”。
(4)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广受好评。积极组织市县两级体育部门和有关体育协会,选派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优秀体育教师,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对广大健身爱好者实行“面对面”健身指导,直接受益群众达1500余人次,年度晋升和获评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90名,我市在册累计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649名 ,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比达3.07个。委托相关协会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进基层活动,共计完成国民体质监测860个有效样本量,合格数量为794个,合格率为92.3 %。同时,市健身气功协会、市太极拳协会、市足球协会、市篮球协会、市体育舞蹈协会、市街舞协会等积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活动,服务学生、群众近5000人次。此外,我市还开展了2023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回收5579份调查问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到43.05%。完成国家体育锻炼达标测验活动3场,共630人参加。
2.围绕省十六运参战,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
(1)省十六运取得优异成绩。山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于2023年8月18日在大同、朔州结束,我市体育代表共派出了11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23个大项623个小项比赛,获金牌63枚,银牌75枚,铜牌118枚,总奖牌数256,团体总分2811。金牌数超过第四9枚,奖牌总数超过第四62枚,团体总分超过第四691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稳居第三。
(2)进一步加强了各项竞技体育赛事的监督指导,尤其是加大国家级以上大赛的申办和承办工作。按照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的要求,积极谋划组织了“体总杯”中国城市篮球联赛选拔赛(长治站)暨长治市第十届篮球俱乐部联赛。7月3日,长治被确定为山西省第十七届省运会承办城市。
(3)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体育总局令(第25号)《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省局有关体育赛事改革方面的有关要求,继续深化体育赛事改革,加强对各类体育组织的竞赛组织工作监督指导力度,努力改变办赛不规范、不合理和能力不足的情况,扎实做好全市的各项竞技体育竞赛工作。
(4)加强体教结合,巩固和创建各级各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努力构建以教育部门为依托,体育和教育部门齐抓共管的业余训练体系。根据目前体教融合工作的特点和形势,广泛征求参赛单位和运动员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加强和教育行政部门和承办单位的沟通协调,完成本年度全市青少年锦标赛(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游泳七个项目)赛事组织工作。目前,市体校射箭、游泳、跆拳道、体操、蹦床、武术等运动队积极与上党区教育局、潞州区教育局及各项目俱乐部联系,将运动项目推进普通学校校园,不断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5)建立反兴奋剂工作机制。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山西省体育局反兴奋剂工作的要求,对长治市体育局反兴奋剂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人员调整,并按照“五明确一预案”制定出各自职责和工作预案,明确了风险点,并将机构名单和反兴奋剂宣传标语悬挂张贴在竞训科、体校训练科、体育场馆、食堂、校园等醒目位置,并将有关材料上报省体育局反兴奋剂中心;五月份召开了全市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会议,对2023年我市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6)完成了对2023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传统体育专业及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2019-2022年度二级运动员的复核工作;按照省体育局各项目运动中心的要求,完成了包括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自行车武术套路、武术散打等项目裁判员的资料统计收集和年度注册工作;此外,按照总局和省局要求,在全市开展足球领域教育整顿工作,成立专班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3.着力培育体育市场主体 积极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积极申报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经过初审,推荐山西享未来运动城为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东壹山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二是完成了2022年我市体育产业名录库资料更新工作,登记了171个全市协会俱乐部等民间非营利组织单位财务状况表。三是配合市发展改革委就潞城区体育公园改扩建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万元并予以批复,上半年资金到位880万元。四是2023年上半年体育彩票完成销售金额3.18亿,超额完成年度销售任务,有力助推经济转型发展。
4.加强体育普法,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执法监督。
(1)普法工作。一是我局制定了《2023年普法工作计划》,普法工作主要围绕《宪法》《体育法》《安全生产法》《民法典》《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为内容。二是组织全体行政执法人员及相关业务科室,参与由市司法局开展的网络线上法律大讲堂系列普法课程,参与学习人员达50人次。
(2)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长治市体育局202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要点》《长治市体育局2023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长治市体育局2023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长治市体育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等体育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3)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通过开展日常行政检查、“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执法、重大节假日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加大执法力度,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截至目前,我局共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专题会议60次;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活动5次,覆盖人数1000余人次;开展行政执法60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各类体育项目经营场所90家。发现一般性安全生产隐患性问题,主要集中在“证照”不全,安全设施设备配备不全等。
(二)主要举措
1.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引导体育系统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2.坚持依法治体。局领导班子坚持带头学法、守法、普法,坚持依法办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推进体育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维护体育竞赛的公平公正,保障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亮点
1.长治确定为省十七运承办城市
7月3日,根据《山西省运动会申办办法(试行)》(晋政办发〔2018〕69号)有关规定,经省体育局考察,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长治被确定为山西省第十七届省运会承办城市。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起草筹办山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组织工作方案。下一步,省十七运组织工作将全面铺开,我们将通过省十七运这一赛事平台,集中展示我市近年来发展新成就和精神新风貌。
2.举办、承办多项高级别体育赛事
7月3日至12日,承办了2023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冠军联赛(长治赛区)比赛,此项赛事属近几年来长治承办最高规格最高级别的全国性赛事。9月17日举办了“山西农信杯”2023长治环漳泽湖马拉松赛,共9079人参赛,参赛规格和人数均创长治历史之最,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3.多措并举促进体育消费
先后举办长治市体育中心长治体育“夜间点亮”工程、2023年长治市首届文艺节等系列活动,促进我市体育消费,提升消费水平。同时,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各类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三、存在问题
一是全民健身品牌赛事经费投入数量渠道较为局限,科学健身指导能力有待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高精尖”运动员和高水平教练员存在结构性短缺,教练员队伍管理、奖惩政策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三是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在GDP中占比仍然较低,“互联网+体育”融合模式亟待探索。这些差距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攻坚克难,补足短板,加快推进我市体育事业发展。四是普法形式不够,每年普法工作只限于在法定的法治宣传日、周进行普及的普法活动,以发放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为主要普法途径,不善于利用自媒体、公众号、大型体育赛事期间进行常态化普法宣传;执法机制不畅,我市机构改革后,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合并后,对监管范围、执法对象没有梳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体育行政执法工作的进程;执法人员数量不够,执法设备配置不完善,按照上级对考取、持证(执法证)人员的要求,能够负担执法的人员不够,不是专职的执法工作者,在实施行政执法中不能做到对监管对象的实时监控。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立足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展现新作为,推动长治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针对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场地建设补齐健身设施短板工作,拟谋划建设两处全民健身中心。
1.桃园巷社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原二体校)项目位置:潞州区城东路桃园巷(原二体校)建设内容: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身步道、健身房等。项目投资:3000万元。服务区域:和济社区及周边。
运作模式:借鉴邓亚萍体育基金与上党区合作模式,拟与邓亚萍体育基金合作,我市提供建设用地,邓亚萍体育基金负责场地设施建设、运营,部分场地、项目实行低收费服务,满足周边群众健身需求。
2.市体育中心滑冰馆项目位置:市体育中心训练馆西侧。建设内容:可以承接省运会比赛及国家级单项比赛的标准滑泳馆及附属设施等。项目投资:20000万元。服务区域:作为晋东南地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标准滑冰馆,周边辐射河南安阳市、焦作市,河北邯郸市等区域。运作模式:积极向国家体育总局争取项目资金,地方财政配套完善,建成后委托第三方运营。
(二)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 逐步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大力推进健身工程。继续推进“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年度工作任务。一是继续实施建设街道补短板工作;二是完善基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三是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
2.广泛开展健身活动。以社区(农村)运动会为牵引,指导各县区继续开展群众身边小而精的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重点围绕元旦、春节、全民健身日、丰收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农民等人群为主,并深受群众喜爱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以承办省十七运为契机,举办多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3.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开展全民健身下基层志愿服务;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为群众开展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督促、指导群众开展合理地体育锻炼,不断增强群众体质健康。
(三)全面铺开承办省十七运各项工作。
1.成立承办山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筹备委员会,全面铺开承办省十七运各项工作。
2.深入推进体教结合,做好本年度全市青少年锦标赛(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游泳七个项目)的办赛工作,让体教融合成果更加明显,青少年体质不断增强;加强对承办单位的监督指导;积极组织好其它高级别赛事和各项目省锦标赛的参赛工作。
3.积极完成二级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审批和二级以上运动员和裁判员的申报工作。
4.举办全国U系列篮球、羽毛球比赛。
(四)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助力经济转型。
1.要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使体育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消费成为重要消费方式。
2.逐步落实体育产业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不断增强体育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社会力量投入,补齐健身设施短板。
(五)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体育类行政执法工作。
1.大力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加强宪法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宣传普及,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利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12.4”国家宪法日等系列宣传活动,突出宣传主题活动,以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为重点,抓好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2.积极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对我市游泳场所、滑雪场所、攀岩场所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单位进行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督导检查;加强开展市、县两级体育行政部门联合检查行动,对一般性体育项目经营场所进行督导检查工作;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执法工作,并做好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培训工作。
2024年是巴黎奥运会举办年,也是我市筹办山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工作全面启动之年。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契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提升全市人民体质,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