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环境影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低位运行。进入四季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工业增速实现正增长。1-10月份工业同比增长0.3%,高于全省(-0.6%)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5.3%)5.0个百分点,增速较1-9月份回升1.2个百分点。
一、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从三大门类来看,采矿业增长平稳。1-10月份,全市占比达到75.6%的采矿业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其增加值同比增长7.2%,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5.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0%,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5.2个百分点,成为我市唯一下拉工业增速的门类。
(二 )从五大行业来看,呈现“两正三负”态势。1-10月份,“两正”是: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3.0%,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5.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支撑最大,增加值同比增长7.4%,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75.2%,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5.3个百分点;炼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3%(除煤炭外总量排第二位),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2个百分点;电力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1%,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04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1个百分点;“三负”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6%,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0.04个百分点;材料与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9%,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3%,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工业下拉较为严重,增加值同比下降21.2%,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8%,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0%,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0.04个百分点;其他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4.1%,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1%,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4.5个百分点,为阻碍我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下降70.4%,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2%,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4.8个百分点。
(三)从煤与非煤来看,非煤工业大幅下降。1-10月份,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4%,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4.8%,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5.0个百分点,低于煤炭工业拉动点数10.3个百分点,导致全市规上工业负增长。
(四)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多数产品仍为负增长。1-10月份,我市重点监测的18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乏力,负增长面为66.7%。
(五)从县区来看,呈“六增六降”态势。 1-10月份,全市12个县区呈现“六增六降”态势,其中最快的平顺县(6.3%)和最慢的壶关县(-17.3%)相差23.6个百分点。
(六)从生产效益来看,营业收入和利润有所下降。1-9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2710.2亿元,同比下降17.4%,利润总额实现196.9亿元,同比下降48.7%,两项主要效益指标双下降,1-10月,产销率为95.5%,总体情况并不乐观。
二、目前全市工业经济存在困难
(一)煤炭行业对经济正拉动被非煤行业“抵消”。1-10月份,我市煤炭行业同比增长7.4%,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75.2%,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5.3个百分点。非煤行业同比下降17.4%,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4.8%,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5.0个百分点。作为经济转型的主力军和桥头堡,非煤行业尤其是制造业,本应承担起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任务,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煤炭行业对经济的正向拉动被非煤行业“抵消”。
(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下拉作用明显。1-10月份,我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下降70.4%,比1-9月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5.8个百分点,处于持续回落趋势。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4%(同期占比10.7%),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4.8个百分点,在行业中下拉作用十分明显。
(三)钢铁工业同比下降幅度较大。近年来,钢铁市场产能过剩,煤焦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今年受市场不景气,利润下滑等因素影响,1-10月份全市钢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2%,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
(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乏力,未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1-10月份,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8.8%,与1-9月降幅(38.9%)基本持平,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8.3%,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4.9个百分点。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可以减少经济对传统行业的过度依赖,还能提升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乏力,内生动力不足,这是转变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监测与服务
首先要加大排查力度。年报入库工作已经开始,要全面梳理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尤其是那些规模临近入库标准的企业,确保不遗漏。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指导,让企业清楚入库流程、所需材料等关键信息。再者,各部门之间要强化协同,与相关部门应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共同解决企业入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
加快转型升级: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含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破解制约发展难题。
促进创新发展: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健全科技、产业、金融协同配合的政策体系,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