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购物节来临之际,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诱人的优惠活动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在享受购物带来的乐趣和便利的同时,消费者也需要警惕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一、选择正规平台防范交易风险
消费者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平台、网店,注意区分自营和平台内经营者,关注公示的营业执照和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浏览查看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等相关信息,慎重选择由第三方跳转的购物链接,不要购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
二、提前拟定购物清单按需理性消费
消费者切忌冲动消费,不要被“优惠”“折扣”“便宜”“返现”等字眼冲昏头脑,不要因所谓“凑单”而忽略实际需求,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造成闲置和资金浪费。建议消费者拟定购物清单,根据需求购买,避免超出经济能力。
三、多比多看货比三家警惕套路陷阱
消费者不要盲目相信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也不要被明显低价位商品宣传所误导,谨防先涨价再打折,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侵权行为。下单前要了解清楚促销规则和其他消费者对商品及卖家的评价等相关信息,如发现大量相似评价等虚抬商誉的方式进行促销的,请谨慎下单购买。
四、慎重直播购物关注商品信息
近年来直播带货越来越红火,不少流量网红的带货能力极强。很多时候的直播带货都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趋同与从众心理,在直播间里主播不断制造爆卖氛围,弹幕也不停在显示“某某某买了”“某某某关注了直播”“正在去买”也是为了让观众产生一种“从众效应”,刺激跟风消费。面对网红推荐、达人种草类商品,不应盲目跟风,而要擦亮双眼,根据实际按需购买,仔细辨别,品质为上。不要因为优惠力度大而过度囤货。
五、识别网购“套路”认清虚假优惠
对于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先买后还的借贷方式购物,消费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消费者定做的商品,鲜活易腐的商品,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交付的报纸、期刊等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定。购物时,消费者要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交易量较大和评价较高的购物网站,避免购买到劣质、不合格商品;避免被虚假打折行为所蒙骗。各大电商平台推出的“官方立减”“跨店满减”“回购礼”“津贴卡”等营销方式层出不穷,购物时要了解各类商品优惠券、红包、预付定金等的使用条件、方法,规避消费陷阱和风险。消费者在网购时请注意辨别商家营销套路,注意商品平时售价,当心虚假打折优惠。
六、保存消费凭证及时依法维权
消费者要妥善保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促销优惠截图等相关凭证,发生消费纠纷时,及时与商家、平台协商,如不能协商解决,及时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2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