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2022-36886
- 成文时间:2022年06月09日
- 发布机构: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5日
- 发文字号:长政办发〔2022〕27号
- 主 题 词:加快5G融合应用实施方案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治市加快5G融合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长治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长治市加快5G融合应用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市加快5G融合应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加快5G融合应用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22〕4号)精神,进一步深化5G融合应用,加快推进5G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5G+智能煤矿”等十大工程为切入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加快构建技术先进、跨界融合、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多方合作的5G融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推动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应用牵引,产业协同。立足长治资源禀赋优势,促进5G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融合,以场景促应用、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强发展,鼓励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推动5G业务链、应用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
坚持合作研发,创新驱动。产学研协同研发5G融合应用场景,构建研发5G融合应用的创新机制,推动5G技术成果转化和共享。
坚持政府引导,统筹推进。加强5G融合应用顶层设计,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本领域5G融合应用的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统筹布局、有序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形成5G融合应用新生态。
(三)发展目标
5G融合应用场景新技术、新产品持续突破,成熟方案得到推广,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形成优化若干领域的5G融合应用新模式、新生态。
5G融合应用领域持续延伸。深化5G技术在制造、农业、交通、医疗健康、教育、文化旅游、政务、环境治理、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构建创新包容的5G融合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开放共享的产业新格局。
5G应用示范作用持续凸显。在智能制造、智能煤矿、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建设5G融合应用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标杆引领,进一步形成具有我市鲜明特色的5G融合应用新场景、新方案、新示范。
5G技术赋能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传统优势行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信息技术企业协同创新、融合应用、合作共赢,不断增强5G技术赋能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水平。
二、重点领域
(一)产业数字化领域
1.“5G+智能煤矿”工程
提升“5G+智能煤矿”建设能力和水平。按照《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和《智能煤矿建设规范》要求,强化5G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全面感知、实时互联、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管控的“5G+智能煤矿”。通过推进高河煤矿、赵庄煤矿的5G项目建设,逐步提升煤矿开拓、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全过程的智能化运行水平。(市能源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深化“5G+智能煤矿”应用范围。积极在较大型及以上煤矿推广应用“5G+智能煤矿”新模式,围绕井下实时高清视频回传、井下设备远程操控、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等融合应用场景,实现采掘工作面生产系统智能感知、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的高效运行。(市能源局负责)
推进5G+煤机装备研发制造。支持我市煤机装备制造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联合研发融合5G的煤矿综采面和煤机装备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生产实时可见、数据实时监控、场景实时可视、故障提前预判。建设煤机装备5G+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山河装备的5G+煤机智能服务共享平台建设,打造煤机行业上下游供应链体系,实现人、设备、场景、数据互联互通的融合应用。(市工信局负责)
2.“5G+工业互联网”工程
推进5G+智能制造融合应用。支持化工、冶金、焦化、装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开展5G融合应用的产学研用合作,构建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工业物联、制造可视、实时监控、故障预判、安全巡检、质量追溯等融合应用的“人、机、料、法、环”闭环管控,打造具有5G+智能制造行业典型融合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积极推动霍家工业5G+边缘计算的智能工厂、南耀集团5G+自动化四大车、漳山电厂5G+工业互联网的自动化监控等融合应用,实现5G技术深度赋能智能制造。(市工信局负责)
推进5G+机器视觉应用。鼓励冶金、焦化、建材、装备等行业应用5G+机器视觉开展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通过安装工业高速相机、高灵敏度传感器,借助边缘算法建立自动化检测生产线,实施外观质量检测、定位控制、测量分拣等,实现检测由抽样向全数、由生产线末端向全生产线转变。鼓励潞宝集团积极构建5G+状态监测和设备故障诊断等融合应用的智慧园区。(市工信局负责)
推进5G+远程控制应用。鼓励冶金、化工、建材、装备等行业应用5G+远程控制,构建工业物网联系统,同制造执行系统(ME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仓库管理系统(WMS)等多系统集成,实现“人、机、料、法、环”实时回传生产现场高清图像、指令下达等生产远程操作控制,实施高危工位、高危场所现场无人或少人,达到多生产单元协同运行,提高生产过程的追溯准确性,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市工信局负责)
推进5G+云化AGV(自动引导运输车)应用。在工业生产、装配、仓储、物流、配送等领域推动5G+云化AGV应用,满足工业现场车辆定位、导航、图像识别及环境感知等需求,实现云化AGV规模部署、无缝切换和应用拓展。积极推动金烨物流利用5G+AI+IoT技术开展智能仓储、配送、车辆感知等场景应用,构建现代智慧物流园区。(市工信局负责)
3.“5G+智慧农业”工程
推广5G+农业种植应用。构建基于5G技术采集土壤墒情、酸碱度、养分、气象、农田实景等信息数据的综合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灌溉水量、温度湿度、农田图像等数据,应用大数据算法与人工智能分析集成技术,提升农业种植的智能决策能力,提高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农作物种植高产丰产的水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推广5G+食品安全溯源应用。采用5G技术对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加工过程、质量检验、运输配送等环节实施质量安全溯源,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
构建农产品直播电商新业态。梯次推进县城、乡镇和农村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体系,提升县乡村互联网应用基础,培育建设一批乡村e镇,打造“产业+电商+配套”可持续发展电商生态体系。支持宽带通讯、数据存储、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一批农产品网络主播,通过开展“短视频+农户+网红”直播的5G高清销售直播,助力长治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智慧化生活领域
4.“5G+智慧医疗”工程
开展5G+急诊救治。在急救人员、救护车、应急指挥中心、医院间构建5G应急救援网络,实现病患体征信息数据实时回传,帮助院内医生做出正确指导并提前制定抢救方案,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的愿景。(市卫健委负责)
开展5G+远程诊断治疗。运用5G+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全息等技术,实现医学影像、超声、心电等信息高速传输共享,实现多学科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分析、远程手术指导、医学教育培训等应用。支持我市三级甲等医院利用5G技术,探索并开展远程超声、远程手术、应急救援、远程监护、智能导诊、智慧院区管理、AI辅助诊断、VR病房探视、医疗急救、远程会诊,远程示教等典型5G医疗应用场景的应用。(市卫健委负责)
开展5G+智能疾控。运用5G网络开展传染病监测筛查、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溯、疫苗配送管理等,及时掌握和分析重点人群疾病发生趋势及传染病疫情信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急响应能力。(市卫健委负责)
5.“5G+智慧文旅”工程
构建5G文旅新业态。在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演艺场所等重点区域实施5G网络部署,构建“5G+智慧文旅”生态体系。积极探索黎城黄崖洞景区5G+门禁和景区监控等应用场景的智慧景区建设。搭建基于5G+VR直播、5G+AR实景、5G+LBS(位置服务)导航等智慧文旅应用平台,推动上党区振兴小镇开展基于5G网络的智慧路灯、高清视频、VR党建体验、智能停车等于一体的综合智慧平台建设,实现我市文旅应用5G+VR/AR导游导览、文化演艺、遗址重现等场景的深度应用。(市文旅局负责)
提高旅游景区安全和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旅游高峰期车辆、人员管控,推动黎城黄崖洞景区开展5G技术人脸识别、行为判别、路径跟踪、智能寻人等功能的融合应用,提高旅游景区安全保障能力。(市文旅局负责)
6.“5G+4K/8K视听”工程
5G+教育视听。实施基于5G的数字化校园扩容提速工程,利用5G+VR/AR、5G+AI(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互动化、沉浸式的课堂体验,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山西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4K高清教学视频在线直播,实施AR沉浸式、互动式远程教学指导项目,实现5G网络的远程高清协同教学与优质教育资源在线共享。(市教育局负责)
5G+广电视听。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一体化发展,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搭建广电有线+5G网络,推动5G+VR超高清视频业务、4k/8k超高清视频在线直播、赛事转播应用。(市文旅局负责)
(三)数字化治理领域
7.“5G+数字政府”工程
推进5G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深入贯彻《长治市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利用5G技术加快电子政务外网无线化、移动化建设,提升电子政务外网多场景、多领域的适用性和支撑力。(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
开发集约高效移动办公应用。基于全省党政机关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组织架构,利用5G技术开发建设集约、高效的移动办公应用,建成统一的即时通讯、数据加密、掌上门户、专有管理系统,实现组织、沟通、协同、业务在线,提高跨部门行政业务协同效率。(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
推进移动政务应用。推进5G技术应用于移动政务服务,打造网上智慧政务大厅,提升政务服务体验,实现远程办事、“不见面”审批,增强线下政务服务大厅智慧能力。以5G为支撑,拓展“领导驾驶舱”、“三晋通”App服务范围和功能,开展“一网通办”提速行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助力政府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府信息中心负责)
8.“5G+智慧城市”工程
促进5G融入城市管理。应用5G融合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老旧小区5G网络改造、城市建设管理、应急防灾、公共服务提供基础保障。构建5G社区感知网络平台,打造智慧社区运营管理中心,实现社区态势监控、指挥调度、网格化协同和辅助分析。(市城市管理局、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5G融入数字城管。运用5G技术与遥感技术、AI(人工智能)、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集成,构建集视频监控、执法巡查、监督检查、勤务管理等于一体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建设5G+物联网的智能照明系统,实现自动调光,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城市运营成本。(市城市管理局、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促进5G融入智慧交通。应用5G技术与车辆轨迹、气象及设施大数据集成共享,拓展ETC、城市高清摄像头应用场景,实现车辆布控、流量统计、重点车辆管理、特殊时段分析、套牌车辆分析、车辆轨迹分析、嫌疑车辆分析等功能,持续优化城市交通管理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安全水平。(市交通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5G+生态治理”工程
提升生态环境感知能力。应用5G+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搭载气体检测仪、水质检测仪等设备,在园区监管、排污监管、污染地块监管、环境执法、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监测及全时全景数据回传,逐步实现无人值守监测。(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提高生态精准治理水平。应用5G汇聚海量高清生态环境监测视频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算法清洗、治理、导出,主动发现污染源定位及实时预警,辅助管理者“零距离”线上协调指挥,线下精准施治。(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10.“5G+应急管理”工程
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搭建基于5G网络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通过单兵、布控球、浮空平台(无人机、无人飞艇)、车载等多类型终端,实时回传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森林、水利、地质灾害等救援现场音视频、位置、场景等数据,及时掌握救援现场情况,快速制定施救方案,保障全程指挥调度灵动性、精准性。积极推动屯留区消防大队构建基于5G技术的“智慧消防”云平台指挥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施救应急指挥,保障救援人员安全,让应急管理更高效、更便捷、更智慧。(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在市5G网络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全市5G融合应用,并成立工作专班,具体协调推进全市5G融合应用工作。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加快推进5G融合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二)统筹5G网络规划布局
进一步推进市区主城区、县区、重点工矿厂区及部分景区5G网络连续覆盖布局,优化已覆盖区域并向重点乡镇驻地、周边主要景区、道路延伸。将5G基站建设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为基站、机房和相关配套设施预留建设空间。完善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体系,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学校、医院、交通等建设项目要按照标准同步设计并预留通信管廊及配套设施建设空间。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长治市柔性引才支持奖励办法》引进一批5G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相关人才引进的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保障措施,为5G融合应用人才的引进营造良好环境。支持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建设5G领域人才实训基地,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创新型人才。鼓励企业采取兼职、短期聘用、有偿服务等方式,吸引5G领域人才来长干事创业。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分院(所),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围绕以人才带项目和以项目引人才,聚集5G技术融合应用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四)强化对外交流合作
定期组织举办5G融合应用领域高端论坛、技能大赛、案例推介会等,推进深层次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战略合作,推动5G技术研发中心、推广应用中心、典型应用场景项目落户我市。组织开展定向招商,吸引一批5G技术应用的龙头企业以5G应用项目的方式开展合作,优化和完善我市5G融合应用产业链。
(五)强化政策扶持力度
制定支持5G融合应用的具体政策措施。分类建立5G融合应用重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加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优先支持5G技术融合应用研发及应用场景试点示范等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级5G产业试点示范项目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社会资本参与5G融合应用项目的合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