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长治市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8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市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第一产业高质量快速度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现就加快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推动第一产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坚持以发展设施蔬菜和绿色蔬菜为重点,调结构、扩规模,抓设施、提标准,保质量、稳供给,强体系、增效益,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优质高效、产销协调的产业格局,实现种植规模化、栽培设施化、生产标准化、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监管全程化、销售品牌化,走出我市蔬菜产业“特”“优”“高”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

  启动实施蔬菜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2021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8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36万吨。设施蔬菜面积达到7万亩;新建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0个,改造老旧闲置日光温室0.1万亩,新增集约化育苗场1万平方米,新建预冷库、冷藏库2万立方米;新发展食用菌600万棒。培训蔬菜园艺工等从业人员5000人(次)。

  到2025年,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6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省、市级蔬菜标准园达到100个,改造老旧闲置日光温室0.5万亩,新增集约化育苗场5万平方米;新建预冷库、冷藏库10万立方米。新发展食用菌达到1亿棒,总产量达到8万吨。培训蔬菜园艺工等从业人员累计达到3万人次。力争长子县和上党区、屯留区跻身全省蔬菜产业五强和十强行列,长子县蔬菜进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上党夏白菜、壶关旱地西红柿、潞城大葱、屯留尖椒进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重点工作

  (一)加快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1.调整优化蔬菜产业区域布局。

  (1)盆地平川设施蔬菜基地。重点是中南部上党盆地和北部漳河流域的潞州区、上党区、潞城区、屯留区、长子县、襄垣县、沁县,以发展日光温室和大中小棚并重,以露地蔬菜为辅,精心打造上党区苏店镇东贾村、郝家庄乡郝家庄村,屯留区上村镇王庄村、路村乡老军庄村,长子县丹朱镇大李村、宋村乡宋村,壶关县东井岭乡牛家掌村等一批设施蔬菜产业专业镇、专业村。到2025年,基地面积发展到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12万亩。

  (2)东西两山露地特色冷凉蔬菜基地。重点是太行太岳山区的壶关县、平顺县、黎城县、武乡县、沁源县,以发展露地蔬菜为主,日光温室和大中小棚为辅,强化产业发展比较优势,聚焦优势特色单品,打造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潞城区合室乡合室村、沁源县灵空山镇第一川村等一批露地特色蔬菜专业乡镇、专业村。到2025年,基地面积发展到20万亩,特色旱地西红柿10万亩、豆角1万亩,西兰花4万亩,芦笋1万亩,特色露地尖椒12万亩、大葱2万亩。

  (3)特色食用菌基地。以壶关县紫团公司、黎城县金泽园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长子县班泽公司为龙头,建设壶关县、长子县、上党区、沁源县、黎城县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其他5县区食用菌生产。重点发展反季节香菇、金针菇、白灵菇、双孢菇、羊肚菌等,打造小山南村、西黄须村、晋庄村、龙溪村、大堡头镇等一批食用菌专业村、专业乡镇。到2025年,全市发展食用菌达到1亿棒、总产量发展到8万吨,其中反季节香菇达到6000万棒,羊肚菌发展到2000亩。

  2.突出抓好蔬菜园区建设。

  (1)建设一批设施蔬菜标准园。按照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规范,围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建设标准,全市每年新建省级标准园2个、市级标准园10个,力争到2025年创建蔬菜标准园达到100个。国家、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园面积(设施内面积)达到100亩,市县级标准园要求面积(设施内面积)达到80亩、50亩。

  (2)建设一批蔬菜科技示范园。按照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技术集成化、产品绿色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认定20个综合性蔬菜科技示范园。

  (3)建设一批蔬菜产业园。运用工业开发区模式,引进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企业和种菜大户进园,形成产业集聚平台、农民增收载体、现代农业展示窗口。长子县要创建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屯留区、上党区、潞城区、壶关县都要创建一个省级蔬菜产业园,同时要创建一批市级蔬菜产业园。每个蔬菜园区每年要至少认证3—5个绿色(有机)蔬菜产品。

  3.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本着因地制宜、凸显优势、优化生态、促进增效的原则,坚持品种调整与农民增收、市场均衡供应和增强蔬菜产品综合竞争力结合,优化品种和种植结构,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筛选宜种品种,突出特色抓好冬春和早春设施蔬菜、夏秋露地冷凉蔬菜和夏秋复播蔬菜的生产。在保障全市市场均衡供应的基础上,面向南方和沿海淡季市场扩大生产销售。

  (二)加快蔬菜发展方式的转变

  4.加强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在蔬菜生产集中区域,加强区域性蔬菜种苗繁育中心建设,全力推进订单品种规模化生产。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支持、企业运作”的原则,坚持市场化建设方向,积极鼓励育苗企业加大专用和宜机化品种选育,开展良种壮苗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5.强化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大力推行产加销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企蔬菜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要加强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研究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要鼓励蔬菜企业、园区引进蔬菜专业人才,提高蔬菜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要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鼓励科技人员入企入园结对服务,大力推广设施蔬菜专用优良品种、综合高效利用模式、集约化集成技术。

  6.加强高素质人才培训。建立和完善蔬菜产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类培训,使专业技术人员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技术指导水平,使菜农掌握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规程,使经营者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力争在2-3年内,使每个基地都有一批科技带头人,每户菜农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

  (三)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

  7.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加大农药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建立农药使用可追溯机制,建立完善农药购销台账管理制度,严格监管生产中限用禁用农业投入品,保障生产、消费安全。

  8.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管控。加大蔬菜集中产区环境监测、生产投入品控制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力度,大力推行绿色蔬菜生产技术标准,推进质量安全认证和监督管理。加强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做到产地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检测并举,确保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要完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专营区,对获得“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的蔬菜实行挂牌销售,推进蔬菜质量安全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四)加强蔬菜流通体系建设

  9.加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中央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鼓励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流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与蔬菜冷链配送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田头预冷、商品化处理和冷藏保鲜库等设施建设,提高产品档次、货架期和附加值。

  10.推进蔬菜产销对接。引导社会力量从事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业务,将蔬菜线上、线下销售经纪人列入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培育发展一批蔬菜购销经纪人队伍,提升人员素质,壮大营销力量,拓宽销售市场。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新闻融媒体、展会等多种方式强化宣传推介,加大长子大青椒、屯留尖椒、潞城大葱、壶关旱地西红柿等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力度,同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强化蔬菜产品品牌培育,不断提高长治蔬菜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11.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科学合理配套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引导和扶持蔬菜基地在批发市场和超市设立直销点和配送中心,销售终端建设中央厨房,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市场体系。支持蔬菜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全市蔬菜信息网络体系,及时掌握和发布市场需求、价格、质量、标准等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五)大力培育蔬菜生产经营主体

  1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采取招商引资、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综合措施,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联结生产基地、销售市场且拉动力强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带动基地扩张。鼓励企业建办蔬菜基地、开展贮藏加工、完善物流冷链、拓宽营销网络,进一步延伸蔬菜产业链条。

  13.培育发展产业新型业态。大力扶持为蔬菜产销配套的大棚建造、农机具配套、种子、棚膜、生物农药、专用肥、包装箱、育苗盘等产业,降低蔬菜产销成本。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旅游观光采摘园等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4.培育蔬菜产品加工企业。以提高加工转化率为核心,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蔬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优势蔬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专业化的产品加工体系。

  (六)切实加大蔬菜生产政策扶持力度

  15.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健全蔬菜产业发展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全面执行省定奖补政策的基础上,从2021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各县区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蔬菜产业发展。

  16.强化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创新蔬菜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增加贷款额度,解决蔬菜大户和菜农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户小额信贷方面给予积极扶持。积极开展蔬菜政策性保险试点,将设施蔬菜生产、集约化育苗和规模种植纳入政策性保险、特色保险试点范围,加大政府保险补贴力度,逐步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和农户广泛参与的蔬菜保险保障体系。

  17.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要把蔬菜产业纳入当地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农业项目、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设施蔬菜园区和加工型、流通型蔬菜龙头企业倾斜。积极鼓励和支持工矿企业、社会力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等多种方式投资蔬菜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领导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各县区也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市县两级“菜篮子”工程领导组要建立成员单位工作会商机制,定期分析研判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区域内推进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宣传引导。总结推广蔬菜产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宣传工具深入广泛宣传蔬菜产业的扶持政策、发展理念。开展专题研讨培训和现场学习观摩,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新装备、新业态有新突破,积极推动蔬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强化督查考核。制定全市蔬菜产业发展督查考核方案,加强对各县区以及乡镇一级工作的考核,对考核排名靠前、表现突出的乡镇进行表扬,对考核排名落后、履职不力的乡镇进行批评,切实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文解读:《长治市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