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2025-16939
- 成文时间:2025年05月21日
- 发布机构: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21日
- 发文字号:长政办发〔2025〕14号
- 主 题 词:中医药 传承 创新发展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治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长治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长治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按照《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以形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经验为导向,统筹协调推进创新、产业、资金、人才的融合,以园区和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提高整体竞争力,推动现代中药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推动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振兴相融共促,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
二、试验主题
聚焦中药材质量提升,推进良种繁育、规范种植、就地转化、智能制造、技艺传承、完善监管机制,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建设目标
力争通过5年(2025—2029年)时间,加强中药材种业发展,抓好中药材种植“源头工程”建设。建设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4000亩,辐射带动6000亩,提高良种供给水平。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提高优质药材市场占有率。增加中药材产地加工建设,增购中药智能化生产加工设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实现总产量达到13万吨,提高产地加工转化率,增加农民收益,中药材产值达到20亿元。健全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加快推广应用。
四、建设任务
(一)繁育中药材优良品种。以构建长治道地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基础,坚持中药材“特”“优”战略,开展党参、苦参、黄芩、柴胡、连翘、酸枣仁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良种繁育工作。采用种质遴选、提纯复壮、常规育种等方法,选育优良新品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优质种源,全面提升中药材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加快“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产业建设步伐,保障中药材产品质量。(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规范中药材种植。依据长治中药材种类多样、生境多元、分布广泛的特点,结合中药材道地生长习性,按照生长环境不同因地制宜规划,优化潞党参、黄芩、柴胡、苦参生产基地布局和连翘、潞党参、苦参、艾草等加工基地布局,提升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生态综合效益提升。推进我市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系统开展标准化种植研究,探索农机与农艺配套的种植模式;同时加强生态种养、仿野生栽培、林下种植、野生抚育及玉米套种轮作等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示范。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10万亩,年产中药材达到13万吨,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园10个,百亩以上标准园50个。推进中药材GAP实施,开展道地药材GAP符合性评估工作,提升中药材质量和种植效益。提高潞党参、黄芩、柴胡、苦参等机械化生产水平,改进传统种植模式,推动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实现中药材就地转化。提升中药材产地加工能力,支持我市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产地趁鲜切制,分区域、分品种建立产地初加工厂,探索“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建设,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依托各县区中药材加工基地,因地制宜建设苦参、潞党参、黄芩、连翘、柴胡等初加工示范基地,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实现加工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的双提高。(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推动中药智能制造水平。挖掘和传承道地中药饮片炮
制工艺,推进振东制药、太行药业、正来制药等企业开展先进设备和工艺应用,建立饮片生产全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饮片生产全过程,提升饮片精深加工水平。进行中药材加工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升级改造,实现产地中药材及饮片加工车间一体化,建立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的“共享车间”,智能化生产达到5%。(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完善中药材全链条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基地、农场、合作社等相关人员进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培训,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农业、林业、公安等多部门加大连翘、酸枣抢青打击力度。依托长治市综合检测中心、农业执法大队等部门,扩大中药材质量抽检范围,指导中药材经营主体,加大高毒、剧毒禁用农药、生长调节剂的检查力度。依托现有山西省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完善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产地、种子种苗、施肥除草、采收入库、初加工、仓储、销售等环节全过程可追溯5万亩,保障中药材质量全链条监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检中心、市工信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推进中药炮制技艺传承。从中药炮制、中药材加工升级和创新驱动等方面着手,培训中药炮制技艺100人,为规范炮制工艺,提升饮片质量培养人才。(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建设步骤
试验区建设周期为5年(2025—2029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试验区启动阶段(2025年1月—5月)
制订并出台长治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确定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成立试验区建设工作专班,加强对试验区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试验区建设阶段(2025年6月—2029年6月)
对照试验区建设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统筹推进,完成建设目标和任务。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持续完善工作措施。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9年下半年)
对试验区整体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收集汇总工作资料,总结试验区建设周期内的经验做法,凝聚创新举措,形成试验区建设总结报告。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成立试验区建设工作专班,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统筹协调指导试验区建设各项事宜,统筹推进试验区建设。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市、县政府对试验区建设的经费投入,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试验区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项目、国家重大项目等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融资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确保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科技创新。支持鼓励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合作,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种质评价、品种选育、农机农艺技术集成、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创新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建设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四)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医药产业人才来长发展,留住和用好现有人才。鼓励高校、企业等加强中医药产业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医药产业人才。
(五)加强督导指导。对照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要求,建立工作目标指标体系,强化工作指导、工作监测、督促督查,完善问题反馈整改机制,确保试验区建设落地见效。
(六)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利用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试验区建设有关信息,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公众参与度。及时总结提炼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效,积极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长治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专班
附件
长治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专班
一、主要职责
加强长治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项目组织领导,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指导、督促、检查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组成人员
组 长:分管卫生健康工作副市长;
成 员:市卫健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综检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三、运行机制
1.专班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卫健委主任兼任,负责专班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推进试验区建设。
2.专班工作会议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听取工作进展
情况汇报,会商研判、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3.专班办公室建立项目台账,了解推进情况,按项目节点调度重点工作,定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4.专班自成立之日起运行至2029年年底,到期后根据工作需要确需保留的,按程序报市政府审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