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优”农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动潞党参产业扩规提档、规模经营,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潞党参产业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规模扩张、加工升级、品质提升、科技引领、品牌培育、市场拓展、服务增效八大工程,落实17项措施,加快构建现代潞党参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中药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2025年,全市潞党参面积达到6.2万亩,比上年增加1.9万亩;产量达到6800吨,比上年增加1000吨;农业产值达到6.8亿元,比上年增加0.9亿元;加工产值8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

2026年,全市潞党参面积达到7.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产量达到8200吨,比上年增加1400吨;农业产值达到8.2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加2亿元。

2027年,全市潞党参面积突破10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产量超1.1万吨,比上年增加2800吨以上;农业产值突破11亿元,比上年增加2.8亿元;加工产值2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种业振兴工程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支持平顺县2025年成立山西潞党参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在平顺县、沁源县等重点县区开展潞党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保护利用等工作;2026年重点鼓励引导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育种工作,开展潞党参种质资源的对比试验和评价;2027年认定1个品质稳定、整齐度高、产量高的品种。(责任单位:平顺县人民政府、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2.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支持各县区建设潞党参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重点支持平顺县开展潞党参育苗基地建设。鼓励重点企业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开展种子种苗繁育。2025年全市潞党参育苗面积突破6000亩,比2024年增加1800余亩;2026年全市潞党参育苗面积发展到7500亩以上,比2025年增加1500余亩;2027年全市潞党参育苗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比2026年增加2500余亩。(责任单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实施规模扩张工程

3.扩大潞党参种植规模。重点打造太行山、太岳山两大潞党参种植区,大力发展生态种植、林下(林缘)和坡地潞党参种植,推广“幸福农法”、小蚯蚓微生物农法等生物种植和种子丸粒化飞播技术,加强潞党参套种、轮作规划,利用撂荒土地扩大种植面积。2025年起市级国有平台公司指导并联合各县区平台公司共同发展潞党参种植。2025年春季,各重点县区拟为市级国有平台公司流转规模种植基地 2150亩、育苗基地810亩,供应种苗133吨。其中,平顺县拟流转规模种植基地500亩、育苗基地300亩,供应种苗50吨;沁源县拟流转规模种植基地400亩、育苗基地160亩,供应种苗5吨;武乡县拟流转规模种植基地800亩、育苗基地300亩,供应种苗68吨;壶关县拟流转规模种植基地450亩、育苗基地50亩;相关龙头企业拟提供种苗10吨。到2026年市级国有平台公司联动县级平台公司发展基地达到6000亩,到2027年市级国有平台公司联动县级平台公司发展基地达到10000亩。2025年全市潞党参面积发展到6.2万亩;2026年全市潞党参面积发展到7.5万亩;2027年潞党参面积突破10万亩。(责任单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推动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2025年建成千亩以上规范化种植基地2个,百亩以上规范化种植基地10个,全市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2026年建成千亩以上规范化种植基地4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20个,全市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2027年建成千亩以上种植基地8个,百亩以上种植基地50个,全市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指导相关企业积极建设潞党参GAP基地。通过举办现场观摩活动、示范推广培训会等形式,带动全市潞党参实现规范化种植。(责任单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实施加工升级工程

5.推进初加工基地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潞党参产地趁鲜切制。2025年重点在平顺县建设趁鲜加工基地2个;2026年在平顺县、壶关县、沁源县建设趁鲜加工基地3个;2027年在平顺县、壶关县、黎城县、沁源县、沁县、武乡县等县区建设趁鲜加工基地6个以上,促进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各相关县区人民政府、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加快精深加工产品研发。鼓励本土企业以潞党参为原料开发中药产品,支持平顺县2.5亿支潞党参口服液项目在2025年10月底前投产,鼓励龙头企业扩大潞党参饮片、脾肾两助丸、小儿参术健脾丸、十全大补丸等药品的生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以潞党参为辅料的潞党参饼干、月饼、口香糖、饮料等休闲类食品以及调味品的研发,加大以潞党参为主要原料的潞党参酒、潞党参脯、米炒潞党参、潞党参茶等传统药食同源产品生产。2025年药食同源产品品种达到10个,2026年达到15个,2027年生产药食同源产品的主体力争达到100个,药食同源产品品种达到20个以上,推动潞党参产品向预防、保健、康复、食疗等方向延伸。2025年潞党参加工产值8亿元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50%;2026年潞党参加工产值10亿元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55%;2027年潞党参加工产值突破2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60%。(责任单位:长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7.加强潞党参深加工主体培育。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推进中药材企业并购重组、整合融合,盘活存量药品批文资源,拓展药食同源生产企业及产品数量,提升产业链集聚度和竞争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主导作用,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到2027年,培育形成1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2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及20家年产值超百万元的企业,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优势企业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长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四)实施品质提升工程

8.完善标准体系。2025年在现有《党参种子种苗质量要求》和《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规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订潞党参种质资源鉴定、仓储流通2项地方标准,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长治医学院开展标准起草,相关重点企业进行标准立项,市场监管局进行程序审核、发布实施。研究修订潞党参炮制规范。支持有关县区完成潞党参美国FDA认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食药标准认证)和GACP认证(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2026年推进潞党参生产加工、质量等级等标准制订;2027年鼓励企业制订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企标,加强标准和中药材GAP培训推广工作。(责任单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治医学院)

9.加强全过程监管。2025年开展潞党参质量溯源试点工作,强化对潞党参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加强日常质量检验检测,维护我市潞党参质量信誉;2026年引导200亩以上潞党参生产主体使用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推动从生产地块、种子种苗、种植、采收、产地加工、包装、贮藏、发运全过程关键环节可追溯;2027年力争实现全市范围内潞党参“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目标。(责任单位: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五)实施科技引领工程

10.加快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2025年持续推进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研究潞党参病害及其防治技术,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潞党参专用有机复混肥料;开展潞党参与其他产区党参的区别研究,2025年底前完成潞党参成分分析报告;2026年至2027年支持有关院士团队在我市潞党参重点区域开展潞党参连作障碍研究。(责任单位:长治市科学技术局、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六)实施品牌培育工程

11.强化品牌培育和建设。三年内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培育矩阵。2025年以长治市为核心区域,破除恶意抢注与市域注册限制,力争注册“潞党参”证明(地理标志)商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打造高端潞党参和精深加工潞党参产品品牌。(责任单位: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12.举办各类推广活动。按照《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建设规划》要求,2025年建设“十大晋药”展馆,以潞党参为重点,举办各类活动,宣传推广道地晋药;支持平顺县每年举办潞党参文化活动、潞党参药膳大赛等;鼓励重点龙头企业举办“太行论道”,鼓励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博会、药交会、推介会等活动,扩大我市潞党参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长治市商务局、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3.多形式宣传潞党参文化。2025年重点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投放潞党参广告,多角度宣传潞党参药膳、潞党参茶、潞党参酒等产品;2026年至2027年推动潞党参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营造全社会认识潞党参、关注潞党参、消费潞党参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

(七)实施市场拓展工程

14.建设产地市场。加快山西(长治)中药材商贸平台建设运营,拓展电商渠道,2025年电商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2026年电商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2027年电商销售额达到1亿元。鼓励企业完善仓储物流设施,2025年支持上党经开区完成潞党参产地仓建设;2026年在平顺县、沁源县建设产销衔接、内外互促的专业化潞党参产地交易市场;2027年在太行山、太岳山重点区域形成一批专业化田头市场,畅通潞党参种子种苗和产品销售。制订《大田种植潞党参分级办法》和《野生潞党参分级办法》,按潞党参生长年限、芦下直径、根茎长度和品相等特征,细化规格等级,推进优质和野生潞党参由“按斤卖”转为“论根卖”,实现优质优价。依托潞党参文化节,举办潞党参拍卖会提升产品价值。(责任单位:长治市商务局、长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上党区人民政府、平顺县人民政府、沁源县人民政府、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15.构建销地市场。推动主产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园区(基地)、加工收储、销售物流企业与安徽、浙江、江苏、广东等主销区形成长效对接,引导带动小农户进入大市场,提高潞党参市场流通效率。鼓励企业开展订单化生产,加快发展“定制药园”“订单药业”。(责任单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长治市商务局)

(八)实施服务增效工程

16.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潞党参产业。发挥市级国有平台公司作用、村级党组织领导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农带农作用,2025年加强村集体与工商资本、企业合作,支持基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2026年促进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有机衔接,探索建立“政府+平台+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工作格局,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及协会等作用,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到2027年努力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龙头企业和专业服务公司为骨干、其他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经营体系。(责任单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17.推进潞党参生产全流程机械化发展进程。鼓励农机企业开发适于山地作业的潞党参种植、管理、收获、初加工等小型农机具,2025年重点鼓励企业研发潞党参种子播种机,力争申报3项相关专利;2026年申报4项潞党参农机研发专利;2027年申报5项潞党参农机研发专利。引进适用于潞党参移栽、采收、清洗、分级、揉搓等环节的各类农机具,在平顺县、沁源县、壶关县等县区举办现场观摩会、农机展。(责任单位:长治市农业农村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潞党参产业振兴工作专班,各专班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合力推动潞党参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推进潞党参产业全链条发展。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开展荒山、林下(林缘)潞党参种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潞党参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日常抽检,对药食同源产品开发、产地趁鲜加工、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重点对符合要求申报药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提升潞党参加工水平,支持企业升级加工技术、加快产品研发,推动潞党参加工提质增效。

(二)加大政策扶持。出台《长治市关于支持潞党参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育苗、种植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补贴。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中央农业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引领优、带动能力强的环节和领域。积极争取省级乡村振兴、中医药强省项目资金,对潞党参基地建设、品牌建设与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等给予支持。健全潞党参产业贷款贴息补偿机制,简化信贷程序,为潞党参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鼓励保险公司扩大保险范围,完善潞党参灾损、售价等保险政策,优化理赔环节,提高理赔及时性,保障种植户利益。

(三)强化人才培育。培养适应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建立健全省、市、县、企四级潞党参种植技术服务体系。成立潞党参产业发展协会,组建专家委员会,在平顺县、沁源县相关部门和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设立联络处。以“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围绕中药材生产技术、灾害防治、品牌建设、电商营销等方面内容,重点培育100名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本地“土专家”。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引进3-5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队伍。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对接,围绕潞党参产业岗位需求,拓宽人才输送渠道,构建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




图文解读:《长治市潞党参产业振兴行动方案 (2025年—2027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