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文明祭扫寄哀思。年复一年,我们的祭扫追思方式虽不尽相同,但目的却大体一致,即“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让清明更“清明”,需要我们文明祭扫、安全祭扫,让追思更有意义。

文明祭扫,是对环境的保护。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不仅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污染环境,还可能引发火灾,给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相比传统祭扫方式,敬献鲜花、植树绿化、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的祭扫方式,既能够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用鲜花代替纸钱,用绿色代替烟火,让清明节更加清新、宁静。

文明祭扫,是对安全的守护。每到清明节,各地陵园墓地会迎来祭扫高峰,人流量剧增,周边公路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清明期间,特别是第一天集中祭扫期间,我们要尽量避开易拥堵路段,理性错时错峰出行。祭扫时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有序进行,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文明祭扫,是对传统的传承。清明节的意义,在于缅怀先人、感恩先辈,传承家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些年,虽然祭扫方式在不断变化,但对先人的敬重和思念之情始终不变。文明祭扫并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赋予传统以新的内涵和形式。通过文明祭扫,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明祭扫,也是对社会风尚的引领。党员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带头践行文明祭扫新风尚,带头遵守相关规定,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加强文明祭扫理念和方式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环保、安全的祭扫意识,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慎终追远中传承文化,在保护环境中守护家园,在遵守安全规定中确保平安。让文明祭扫成为清明节最美的风景,让清明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