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加力招商引资打开城镇经济发展新空间
企业想建厂,没有场地怎么办?
在潞城区,“飞地经济”解烦忧。
一家企业,生产、制造在长治潞城,研发、销售在浙江金华。
这家企业,名为东阳市东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前不久,借助“飞地经济”模式,该企业落地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
今年以来,潞城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鼓励开展跨区域合作,强化园区协同配套,招商引资渐开新局。
如何发展“飞地经济”,潞城区提出,产业园区先行先试。一是优势互补,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二是凸显特色,重点招引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拥有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独栋办公楼的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以及长治食品科技园成为“飞地经济”的主要承载地。
落地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的东阳市东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其负责人焦彦飞是潞城区翟店人。早些年,他奔赴浙江打拼,后创立东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智慧灯具和照明灯具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
“早就想回乡发展,一直没找到合适场地。年初,翟店街道和我沟通接洽时,推介‘飞地经济’模式,我当即拍板,立即把工厂迁回潞城。”焦彦飞说。
说起落地潞城的原因,焦彦飞坦言:“一是区里营商环境好,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有落地优惠政策、交通和区位优势;二是考量到潞城本地人工等成本相对较低;三是想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反哺家乡。”
企业入驻之初,潞城数智互联产业园的运营方——长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牵头,成立涵盖招商、运营、物业、产权方面的项目服务小组,为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等问题,实现企业快速高效入场。目前,企业已进入设备进场、调试阶段。
作为一种创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核心在于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通过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实现产业联动发展。
“飞出地”提供项目、技术,“飞入地”提供场地、人力,双方优势互补,并非转移落后产能,而是强调在转移中提质提能,协同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1+1>2”的效益。“飞”出新天地,“招”来新项目。截至目前,潞城区已谋划“飞地经济”招商项目12个,总投资10亿元,涵盖智能制造、食品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
潞城区招商中心主任王晓宇说:“‘飞地经济’模式在有效破解资源要素瓶颈的同时,充分发挥各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优势以及独栋办公楼招商引资引才作用,实现产业园区与企业双赢。”
“通过发展‘飞地经济’,我们还可以引入京津冀地区的高校资源,通过成果转化促进潞城区乃至整个长治市实现产业转型。”王晓宇说。
“我们依托中心在全国22个省39个地市的47个运营项目,对产业链上的2000多家服务企业进行优选,为潞城招商引资提供精准助力。”长治·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驻场负责人张凌云说。
“飞地”迎“东风”。潞城区为凝聚全员招商力量,制定出台《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鼓励本土企业招商引资上项目奖励措施》等机制,从经济部门选调、抽调精兵强将充实招商队伍,将招商引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引导资源和力量向招商引资一线汇聚。
当前,在加快发展“飞地经济”的同时,潞城区正加紧对厂矿等闲置资源进行盘活。“眼下,我们已经排查出100余处闲置资源,这些都可以作为远期招商项目落地的平台资源。”王晓宇说。
“地方政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的决心,让我们倍增信心。”焦彦飞表示,“后期,公司会逐步把研发部、销售部迁回长治,市场部留在浙江。实现这些目标,难度不小。但是潞城区有政策、我们有基础和条件,只要跳一跳可以够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