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志敏报道:近日,随着沁源县灵空山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沁源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全县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由原来1万立方米提高至现在的2.96万立方米,县城出水水质由原来的三项五类提高至四项三类,群众人居环境及水生态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沁源县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生态保护成为发展核心任务。近年来,该县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政府部门年度考核,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年考评”机制,并按照“一镇一策”原则,优先布局人口密集区、生态敏感区及水质超标流域。针对不同镇域特点,灵活采用“A2O+深度处理”和一体化模块处理工艺,累计投资3.4亿元,完成县城污水厂扩建及郭道、王和等6个建制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同步建成12个村级污水站。

为确保长效运营,全县6座污水厂、12个污水站均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环保企业运维,并出台《污水处理运营考核管理办法》,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运营费用挂钩。同时,在管网建设方面,创新实施分级治理,新建镇道路严格执行雨污分流,管网与道路工程同步推进;对既有合流制管网区域开展“微创手术”,通过增设截流井、调蓄池降低雨季溢流污染;偏远村庄则采取“分流管网+收集池+就近转运”模式,杜绝污水直排。目前,全县181个行政村中,64个村接入镇级管网,51个村实现污水转运处理,4个村完成整村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