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培优育强经营主体释放发展动能
记者刘晓荣报道:经营主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稳就业的“顶梁柱”。提升服务效能厚植投资兴业沃土、围绕重点产业分型分类培育、精准施策帮助企业发展壮大……我市坚持“保、增、活、强”并重,在抓大育小、培优育强经营主体方面持续发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做实要素保障,强化梯度培育,推动经营主体提质增效、结构优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创优营商环境,提升经营主体便利度获得感。放宽市场准入,健全更加规范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环境,企业开办0.5天零成本办结,注销登记公示时间压缩至20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预审批,通过容缺受理、并联预审等方式,对投资项目提前开展实质性预审批,为项目开工建设节省时间。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以涉企一件事为重点,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拓展事项范围,,最大限度便企利民。加强生产场地、水电气暖、交通通信、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聚焦经营主体需求关切,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支撑。健全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实施点对点精准推介,提高民营企业获取优质项目的可得性和便利度,2024年22个项目推介到省级平台,总投资182.1亿元。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支持,推进政银战略合作,去年帮助4200户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纾困融资23.5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逾10亿元,支持市场主体近5000户。落实“惠商保”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项目,去年理赔个体工商户2284户,赔付1400余万元,有效提升个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落实稳岗返还、降低费率等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为经营主体提供劳动力要素保障。
分型分类精准培育,助力重点产业聚链成群。聚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整体培育,大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协同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互促共进,聚焦高端制造、现代物流、文旅、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餐饮住宿消费服务、建筑和房地产等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领域,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支持壮大已有企业、大力引进增量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专业镇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开辟经济发展的新赛道。
强化部门联动,梯度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个转企”,健全培育机制,优化落实相关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建设“个转企一次办”模式试点,降低转换成本。扎实推进“小升规”,动态更新重点企业培育库,优先将战新产业企业纳入培育范围,开展专业指导,助企达产升规。积极推进“规改股”,对发展势头良好的“四上”企业,加大帮助力度,引导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快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对新经济、新服务、新能源、新材料、新农业、新商业“六新”企业开展跟踪服务,打造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支持,健全完善梯次培育链条,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经营主体体量大、潜力足、韧性强,经济发展才有不竭动力。我市将聚焦各类经营主体在健康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强化要素保障供给,加强全生命周期服务,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经营主体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更多经营主体“长得出、活得好、活力足”,助力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