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力弘扬和传承长治市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拓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打响“中国彩塑之都”城市新名片,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10月28日—11月7日,长治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长治市文物局)和长子县政府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传统彩塑传承与复兴学术论坛暨传统雕塑的当下再造”创作活动。
雕塑家们在法兴寺实地考察
10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五位学院派雕塑家和五位传统雕塑家走进长治市长子县,跨入法兴寺和崇庆寺的寺门进行实地考察,领略宋代彩塑的风采,穿越千年与古代工匠对话,聆听他们的信仰和艺术追求。
雕塑家现场临摹
长子法兴寺
据了解,被誉为“宋塑菩萨之冠”的宋塑十二菩萨像就出自法兴寺。作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法兴寺内的塑像可追溯到寺庙创建时的北魏神鼎元年(公元401年)。寺内圆觉殿中的塑像塑造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十二菩萨像身形体量、五官相貌和谐一致,尊尊挺拔俊秀,气度雍容祥和,富于整体美,十二菩萨的形象和神态在统一的情境中却有着极尽精微的变化与差别,头姿、发髻、坐式、服饰更是无一雷同。眉眼嘴角间那富有情趣、微妙传神的细节刻画更是展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长子崇庆寺
而崇庆寺彩塑则是中国寺观彩塑史上华彩的一章。据寺内现存的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立《崇庆寺重修碑志》记载:“迨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而寺始建,千佛殿居其北,卧佛殿居其东,大士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东南立门,门之东建关帝殿,西北建十帝并鬼王殿,西南又立给孤独长者殿,东北一院则为禅舍。”今除鬼王殿不存在外,其余诸殿,悉如碑述。
长子崇庆寺院内
崇庆寺内艺术成就最高的是历代彩塑造像,尤其是创作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的十八罗汉像,可以说取得了“前无古人,后乏来者”的成就,是中国宋塑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寺内三大士像创立了一种富于装饰性的华丽风格,手法夸张,形象生动。寺内罗汉像整个面部表情夸张真实,细致入微,强烈直观的视觉冲击力,极富装饰趣味的写意手法,震撼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
宋嵘强,“中土传统彩塑艺术研究院”创立人,致力于传统彩塑艺术的研究与传承。
宋嵘强正在临摹
今天来就是向古人学习,每次来所感所悟的东西都不一样,舍不得走,收获很多。我国传统的作品形神兼备,在表现人的内心、精神状态方面,挖掘得很好。这些佛像都有生命,眼睛炯炯有神,像在和你交流。我第一次见山西的彩塑,站在塑像跟前,感动得掉泪,我隔着千年时光,与作者交流,体会他的所思所想。作者人虽然不在了,但他的思想依托着作品,流传至今。咱们的雕塑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制作泥塑的匠人们个顶个都是大师,他们不单是技艺精湛,个人的文化修为也很高。
谈到传统彩塑的传承与复兴,宋嵘强强调要“活化”。“要让传统工艺活起来”,这些作品是标本,不可再生,但手艺是活的,把手艺一代一代传下去,传统彩塑才能活了。
罗承齐,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福建泥塑工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罗承齐在佛像前静静观赏
这些宋代彩塑给我的启发很大,我在古代的武将泥塑前停留了很久,要学习它的形体结构、研究如何把他的精气神展现出来。汲取古代的养分,加入现代的手法,我一直在走融合这条路。研究雕塑二十多年,我想把现代的东西和传统的融为一体,创作一些能够代表时代的、与众不同的作品,能留给下一代进行传承的新作品。我希望让别人跟着你跑,不是你跟着别人跑。我一直努力在学习,山西是泥塑博物馆,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闫松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读博士,在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任教。
闫松岭正在进行泥塑临摹
来到这里,非常激动,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咱们的佛像是宋代的经典之作,宋代的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了中国文化。对于我们雕塑工作者来说,这种面对面的临摹让人十分激动。我在传统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把它的文化精神、经典的塑造风格运用到现代的雕塑创作中,这是我以后要做的。本次活动邀请了很多全国各地的雕塑家,我们可以借这个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借鉴提升。
据悉,本届活动将在去年首届“中国传统雕塑传承与复兴学术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邀请全国十位代表性雕塑家现场展示雕塑制作、网上直播及专家点评、学术论坛、学术考察、雕塑作品捐赠仪式、非遗展演等,使长治市优势古建和彩塑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展示。为打响长治市古建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宋欣 吴婷婷/报道)
(来源: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