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老年病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模拟葬礼”。

  “告别仪式”在老年病科示教室举行,室内哀乐徐徐。“青山无语,九天寒彻。惊闻郭娟娟同志突然‘离世’的噩耗,心痛如绞……”老年病科医生任志霞用低沉的声音动情地读着悼词。

  老年病科主任、本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和组织者郭娟娟被“家属”环绕。这些“家属”不是别人,正是老年病科的医护人员和规培学员们。仪式上,大家集体三鞠躬,随后围绕“灵柩”缓缓行走,将手中紧攥的白色绢花轻轻敬献给“逝者”,用这样的方式做最后的告别。人群中,有人轻轻抹去眼角的泪痕……

  老年医学科的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医护人员要面对很多生命消逝的场景,每一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精神“浩劫”,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郭娟娟说,举办这场“模拟葬礼”的意义在于,让每位医护人员更深切地感受家属在亲人离世时的痛苦,以便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家属及时而有效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同时,这样的仪式也为医护人员消解内在压力和负面情绪提供一个安全的释放出口,避免情绪过度堆积。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少女梦,希望过世后可以躺在一具粉色绢纱、金色蝴蝶结装扮的棺里,葬礼上还要播放萨克斯吹奏的乐曲《回家》。”活动中,郭娟娟开玩笑说,这次仪式,也算是实现了她的愿望,“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大家在我的葬礼上虽然不舍,却依然能笑着与我道别。”

  这场“模拟葬礼”就像一堂生死教育课,每位参与其中的医护人员都深有感触。

  赵亮是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她哽咽着回忆,自己前不久一个月值了4次夜班,经历了3位老人先后离去。

  “其中一位老人由于临终前长期卧床,四肢关节挛缩,胳膊和腿都伸不展。在帮老人料理后事的过程中,我轻轻帮她拔掉身上所有的管子,将贴胶的皮肤用酒精一点一点擦拭干净。老人的皮肤上有溃烂和褥疮,会有异味,我认认真真帮她将全身的每一寸皮肤擦干净。想到她在世时经历的痛苦,我就更希望她走后可以舒服点、干净点、有尊严一点……”说到这,赵亮泣不成声。

  “模拟葬礼”不仅是一场情感教育,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医学人文关怀生动的实践形式,它在特殊场景下让医护人员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轻轻摩挲了他们心中最柔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