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治高新区乘长风破万里浪,向着“全国百强高新区”战略目标扬帆远航。

“新”的活力迸发。安博泰克药业有限公司国产单克隆抗体JH013已获临床研究批件,为全省首例;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穿戴式紫外光治疗仪获批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和生产许可批复,是山西省物理光疗领域首个第二类医疗器械。

“稳”的基础扎实。启动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长治高新区信创产业镇建设快马加鞭。突出“强链”抓招引,赴深圳、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精准招商引资,延长电子信息产业链,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进”的动能澎湃。建立经济运行分析例会机制,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强化政策支撑,持续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

一、乘势向新,抓项目“牛鼻子”优化产业生态

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发展定位,瞄准主攻方向,长治高新区全力推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北京对口合作示范区“两大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吹响“集结号”,抓项目谋划储备,积蓄发展后劲。一方面,锚定东部产业转移储备项目。针对东部企业要素趋紧、成本趋高现状,长治高新区深入挖潜用工、用地、用能等方面优势,出台涵盖土地使用、厂房租赁、设备补贴、人才引进等“一揽子”招商政策,明确产业方向。另一方面,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发展。2024年,长治高新区铺开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422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10个,总投资157亿元。其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产业类项目达45个,总投资351亿元。

夯实“压舱石”,抓项目高效推进,厚植发展优势。围绕重点项目集群成势,成立工作专班,靠前服务、一线帮扶,主动为项目排忧解难。新能源产业集群方面,重点推进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年产4万吨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正负极一体化锂电池新材料产业格局。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方面,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同时开工建设二期、三期、四期工程。山西宏达聚益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钜星锻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制造企业已入驻。山西宏达聚益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有效填补长治数控机床产业空白。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群方面,安博泰克药业有限公司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一期加快推进。光益生无创光疗设备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致力于打造“光医疗之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方面,电子高端电容材料、华耀亿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集成电路、康运达控股(山西)有限公司智能锁等10余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小升规”,形成发展新支撑。

二、以智促新,抓创新“动力源”优化创新生态

长治高新区科创资源富集,汇集高等院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一线科研人员力量,加快追“高”逐“新”步伐,绘写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一是强化平台搭建,汇聚创新“磁场”。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出台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行动方案,从科技型企业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等十个方面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科研创新平台搭建,指导潞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获批山西省实验室、山西潞安太阳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3家,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促进企业驱动,点燃创新“引擎”。山西光益生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落地长治高新区仅半年时间,就建立了产品制造中心,专注于无创光疗设备的创新开发、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应用推广,形成以紫外可穿戴光疗仪为代表的一批前沿科技成果。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长治高新区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通过政策扶持、精准孵化、跟踪服务等措施,初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梯队发展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格局。目前,长治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50余家,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主导产业。

三是抓好人才引育,注入创新“活水”。用好做实长治市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加快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完善人才服务政策,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设立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强化人才服务专员作用,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全方位保障各类人才在高新区安居乐业、创新创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从0到1”的原始创新,到“从1到100”的产业化,在长治高新区,创新的“动力源”强劲,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路网”通达。

三、聚力赋新,抓服务“关键点”优化政务生态

优化“软环境”,拼出“硬支撑”。长治高新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力保障企业安心发展,创优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以营商环境之“优”促企业发展之“进”。

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优化流程提速度,让服务“加速度”。积极向上争取赋权,争取市级权限6项。共承接4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737项市级行政管理事项和658项县级行政管理事项,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区,极大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创新模式增温度,让服务“暖人心”。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我陪群众走流程”等活动,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持续强化要素保障,为企业孵化“搭台筑巢”。一方面,精准规划,盘活土地资源“蓄水池”。有效保障锂电产业园制造基地项目、润和燃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充装标准站项目、长高远达表面处理园区等项目用地需求。新开工建设锂电产业园制造基地、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三期等,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有力促进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完善设施,打造园区配套“新生态”。加快构建供排水一体化系统,新建两座110kV变电站,完善园区电力保障系统,加快推进北大医疗心脏和血管健康管理中心、长治三中迁建、海森北路小学、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全力将园区打造成集产业创新、入学就业、办公服务、居住配套、商贸配套于一体的成熟产业社区,促进产城融合。

下一步,长治高新区将继续聚焦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创优环境、服务企业”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科技创新为引擎、招商引资为突破、服务保障为依托,精准发力、真抓实干,不断汇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长治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