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产业链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产业链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武乡农业示范区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通过将组织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的发展优势。2024年示范区共谋划实施项目32个,总投资25.31亿元,实现示范区党建和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建强“链上组织”,引领企业聚合发展。武乡农业示范区深入探索“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协同发展 ,坚持项目为王,聚焦产业链条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产业链企业拧成一股绳,实现产业链党建“聚势共赢”。一是“点”上建支部。深入示范区非公企业常态化摸排走访工作,选派4名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党建+人才”服务专员挂钩联系示范区、链上企业,结合链上企业实际,按照“应建必建、能单建则单建”的原则,全程跟踪孵化企业党组织,并指导完善活动阵地和规范组织生活,扎实推进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工作。目前,示范区重点非公企业党支部7个,覆盖党员43名,纳入管理的流动党员1名。二是“线”上建联盟。坚持“党建引领、惠企发展”的工作思路,秉持因链制宜、质效双升的原则,将链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其中,形成综合党委统筹、链主企业引领、链上企业参与的“一盘棋”发展格局,推动园区链上企业事务共商、资源共享、发展共促,充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武乡县绿农农牧用一只肉鸡串起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黄金链”,形成从“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粪污制造有机肥还田利用到畜禽屠宰”肉鸡产业链和从“从原料种植、饲料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到物流分销、品牌推广、产品销售”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全过程产业链。打造以示范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牵引大象惠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乡兴大象饲料有限公司、大象惠农养殖有限公司、绿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成立党建联盟,让人才、资金、政策、技术等资源要素聚在产业链上,推动链上企业互联互通互动。三是“面”上建机制。以示范区非公企业党委为主导,组织综合党委成员、链上党组织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等人员,定期召开党政企座谈会,在帮助园区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的同时,打破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技术、市场、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互通共融。坚持各领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全区域推进,将链上企业、属地乡镇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纳入产业生态圈,创新组织形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依托太行沃土省级龙头企业,以羊肥小米产业为切入点,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民和农村资源组织起来,贯通一二三产,武乡小米提质增产,年销售额节节攀升,成为武乡县推动农业高效发展的支柱产业。

汇聚“链上力量”,激发企业奋进活力。突出发挥链上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焕发看齐追随的“擎旗”热情,推动党员向产业链条一线集聚。一是先锋示范在一线。在生产车间、研发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一线岗位设立党员示范岗,通过落实“承诺、践诺、评诺”制度,推动链上企业党员职工立足岗位发挥先锋示范作用,从业务、技术、经验等方面引领普通职工更好立足岗位作贡献,带领职工群众围绕生产经营攻坚克难,促进企业“聚智共进”。

二是学思践悟在一线。聚焦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等问题,组织举办党员教育培训、产业链上上党课等活动,覆盖示范区全体党员,确保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线”,不断强化链上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带领非公企业外出学习。2024年先后组织示范区内企业山西太行山酒业有限公司、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太湖豆制品有限公司、绿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赴成都、上海参加各类会议活动,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三是队伍壮大在一线。注重“双向培养”,将企业优秀骨干、管理人员培养发展成党员,把企业党员培养为业务骨干和关键岗位干部,不断壮大链上企业党建人才队伍,鼓励链上企业出资人或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助推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确保党建工作真正融入企业管理过程。2024年示范区培养红色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入党,吸纳“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党员进入园区企业管理层。

优化“链上服务”,助力企业稳健前行。武乡农业示范区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生动践行“党员就是服务”,政策有专人解读、问题有专人跑腿、信息有专人报送、安全生产有专人督导,旨在解决链上企业“急难愁盼”,助力产业“依链成群”。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机制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先行、服务跟进,通过向企业问需、问难、问计,依托企业“点单”、产业链党委“派单”、职能部门“接单”、企业“评单”机制,聚力攻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和“绊脚踝”困难,推动“链有所需、我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为链上企业提供便利服务。二是构建攻坚破难机制。立足“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精神,由示范区非公企业党委牵头,构建“企业吹哨、党委响应、部室报到”机制,通过建立企业微信群、明确专人对接、设立问题台账,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投诉举报,实行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为链上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2024年示范区为11个项目提供项目立项等全代办服务,为4家企业提供企业注销等全程代办服务。三是助力产业强链补链。聚焦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问题,组建招商引资专班,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持续开展“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从一子落地到依链成群、集群成势,沿链引商,以精准招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采用“政府搭平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模式,深化“链上企业+公共平台+专业人才”运行机制,2024年示范区内企业太行沃土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建设杂豆基地、绿肥谷子轮作试验等科研项目,强壮“链上骨骼”,切实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小米产业链做大做强。(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