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农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也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作为武乡县农业主阵地,近年来,武乡农业示范区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以科技之“智”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式高效协同转型新路径。
(一)“谷语系统”—让谷子生长“可视化”
成立于2016年的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在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经营模式基础上,通过建立“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国家级标准化农场管理模式,达到了病虫防害、绿色防控等技术覆盖率100%。此外,在坚持选好地、用好种、施好肥、从源头把控质量理念引导下,该企业还搭建了一套可视化的生产溯源管控体系—“谷语系统”。
“谷语系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摄像头和大屏幕,实时共享田里降水、光照和土壤情况,让谷子会说话,实现生产现代化、管理规范化。除此之外,该企业还为每款产品包装配备了追溯二维码,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呈现防伪加密“一物一码”,为每一粒米都配备“身份证”,打造米中精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高质高效推动园区农业现代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二)“智慧大棚”—让羊肚菌栽培“可控化”
智慧化温室大棚让羊肚菌栽培迎来大突破。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药用菌,被誉为四大名菌之一,具有较高药用和养生价值,但人工栽培条件十分苛刻。为解决这一难题,园区引入智慧化温室大棚先进设备,建成羊肚菌智慧化产业园,从温湿度控制到再生产管理,全环节运用最尖端的技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设置好温度、湿度、通风等数值,保证菇房每天24小时处于恒温状态,实现了羊肚菌全年全天候生产。羊肚菌智慧化产业园,是全国最大的智慧化、工厂化羊肚菌生产基地,实现了羊肚菌栽培方式的重大突破,对其他珍稀菌类的人工栽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梨园基地”—让大黄梨种植“产业化”
“大黄梨”产业发展在武乡县有着悠久历史,迄今为止已有500多年。为了确保大黄梨品质,让消费者吃到正宗武乡大黄梨,园区大力推动精品梨园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测田间梨树长势、土壤墒情、气象环境情况,将现场视频图像传送到平台,通过平台系统全面掌握作物生长情况,使土地与“云•端”连接,做到人在家中坐,田间事尽知,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支持。在此基础上引进防伪溯源系统,制作防伪码从源头抓起,将每处梨园、每棵梨树统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赋予每棵梨树“身份证”,将大黄梨从种植、贮藏、加工、销售等各种信息录入质量追溯数据库当中,使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真正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
此外,通过“云上武乡”土特产交易云平台,将米果优选、832平台及其他网商店铺接入本平台,实现全县“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平台交易,一个中心数据汇总、展示和管理”。同时采取“电商驿站+产业基地+农户+村级小二”方式,将农户、基地与电商驿站直接链接,助推农产品上行。通过发挥数据要素“融合剂”作用,使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大黄梨种植数字化、产业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下一步,武乡农业示范区将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及市场需求,全面部署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用好用活政策工具包,因企施策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技能培训等着力破解企业缺政策、缺资金、缺人才问题,化解企业后顾之忧,确保企业数字化“转得好”,真正实现“转型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武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