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映红好日子
——黎城县西井镇五十亩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促农增收
眼下正是山茱萸收获的季节,12月10日,在黎城县西井镇五十亩村山茱萸种植基地,种植户张书平手握山茱萸采摘机,机器高频震动下,成熟的果实纷纷脱离树枝,掉落在树下铺开的布单上。十几分钟,一棵山茱萸树就采摘完毕。基地里,成熟的山茱萸果实如玛瑙般挂满枝头,色泽殷红,娇艳欲滴,伴着微风,一股股药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以前,采摘山茱萸是件麻烦事,村民需要爬上树一颗一颗采摘,采摘过程中,难免会折损树枝伤及山茱萸树。今年,五十亩村的部分村民用上了山茱萸采摘机,采摘一棵树仅需十几分钟,省时又省力,且采摘干净彻底,成为村民采摘山茱萸的必备帮手。
山茱萸,俗称枣皮,又称山萸肉,果实呈椭圆形,颜色鲜艳,通透如红宝石,不仅花美,其果实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山茱萸开花时,游人在金黄色的山茱萸树下悠闲漫步,体验自然风情和农家生活。到山茱萸采摘时,宛如晶莹剔透的红玛瑙,丰收的果实给该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五十亩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增加山茱萸产业发展的“含金量”,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开设培训班,帮助种植户提高山茱萸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围绕山茱萸这一特色主导产业,采取“支部+农户”模式,积极探索“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烘干、统一销售”的模式,进一步促进农业提质提效和农民增收致富,山茱萸种植逐渐成为当地村民新的收入增长点。目前,全村种植面积达400亩,年产量达85000斤,主要销往河北、河南等地。
为了延伸山茱萸产业链,今年五十亩村建造烘干车间,采摘的新鲜山茱萸可以及时烘干,延长了储存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色泽鲜红的山茱萸采摘回来后,经过脱籽去皮、蒸煮杀青、烘干机干燥脱湿、色选机自动分拣等加工流程,山茱萸成品就可以发往全国各地,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海引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山茱萸烘干车间,只见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山茱萸。自采摘以来,车间已收购100吨鲜果,日烘干量两吨。
如今,种植山茱萸为当地农业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收入来源。
“村里种植的山茱萸颗粒饱满、颜色鲜艳、品质优良,好种易活,不需要投入太多本钱和管护精力。我们平时可以在外打工,到了收获时节再回来采摘。”村民李培林高兴地说,“这几年,通过种植山茱萸,我们一家人有了更多收入,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近年来,西井镇依托山茱萸做文章,充分发挥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引导广大村民发展山茱萸规模化种植。如今,西井镇共有16个村种植,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每亩可为村民创收4000元左右。
“五十亩村将以市场为导向,扩大种植规模,不断深化山茱萸深加工,延长山茱萸产业链,提升山茱萸附加值,形成以山茱萸种植、深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链,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谈及发展规划,李海引脸上满是憧憬。(长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