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成效
(一)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中小学党建和思政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扎实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和群腐整治。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全覆盖,市直23个基层党组织完成设立、换届,新发展党员16名,备案管理入党积极分子117名。我市党建经验被省委组织部推介报道,中小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升行动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二)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更加充实。英华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幼儿园项目完工。全市新改扩建4所公办幼儿园,认定6所普惠性民办园。改造建设8所乡镇寄宿制学校。投入1.62亿元支持县域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86.7%。
(三)坚持减量促增质、减负促增效,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市委、市政府的“双减”政治任务。188所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完成重新审核登记并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管理,11项指标均达100%。全省首家实现校外培训机构党建工作全覆盖。3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科学实验校。争取市财政全额保障市直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我市“双减”工作于2024年8月顺利通过验收,并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实现新的突破。推动海亮集团托管市十三中、衡水教育集团托管市十五中。在4所学校顺利进行了普职融通试点,普通高中招生比例由60%提升至70%。
(五)京长教育对口合作经验全国推广交流,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整体提升。85所学校结成京长“一对一”帮扶友好学校,231名校长、教师赴京跟岗研修,23名北京名师、名校长来长送教讲学,2500余名校长教师参训,工作经验被国家级媒体刊发。完善教师管理系统,加强师德警示教育,举办“长治教育教学大讲堂”22期。高规格召开全市教师节庆祝大会。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5.01%。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深入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校长,选树“中小学校优秀党组织书记工作室”。二是持续完善教育工委建设,强化教师党员教育培训,充实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丰富研学实践活动。四是深入推进清廉教育建设,巩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成果。五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集中培训、宣讲团宣讲、集体联学、专家辅导讲座等多种方式,推动精神入脑入心。六是筹备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安排教育强市建设,凝聚工作合力。
(二)推动多元发展特色办学。一是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强化中华经典诵读和青少年学生读书活动。二是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加快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配备和更新,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三是加快市级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步伐。四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校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师。五是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强化学校乒乓球教育训练。六是建强用好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三)建优建强校长教师队伍。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部属公费师范生引进力度。二是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培养、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三是加大在职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四是细化开展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和积极性。
(四)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一是深化京长教育对口合作,开展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更长周期的赴京跟岗学习和来长送教培训活动。二是探索在长治建立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名校长工作站、名师工作室。三是进一步深化与北师大、衡水、海亮等教育集团及国内其他先进地区和教育团队的合作,全面提升合作服务质效。
(五)加快学校项目建设。一是推动出台《长治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实施细则。二是推进长治学院新校区建设。三是推动英华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早日投入使用,推进市二十中综合教学楼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市三中迁建、新建望湖路幼儿园等项目前期,尽快启动建设。
(六)守牢校园安全底线。一是强化“三管三必须”和属地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防溺水、防欺凌、防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二是健全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机制。三是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和涉教舆情管控,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四是加强考务管理,实现平安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