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按期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理论引论,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始终牢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把严的标准和党的要求贯穿全系统政治建设全过程,充分彰显政治机关属性,为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局领导带头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制。局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发挥党委在推进本部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领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强化学习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局党委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相关会议文件精神,听取本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系统构建安全预防体系。创新提出“2+3+N”(两个转变、三道防线、N项基础)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由末端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由单纯的隐患排查治理为中心向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为中心转变。在风险预判和预防方面,率先全省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风险四级预判”(市级季预判、县级月预判、企业周预判和班组、车间日预判),做到“五个全覆盖”(区域、作业、系统、设备、班组)。截至目前,市县两级企业和监管部门共同预判各行业安全风险3316条,制定管控措施4865项,并逐项明确了管控责任人。在风险预警和管控方面,率先全省推行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模式,实现了重点矿井、煤矿重点灾害全覆盖,目前全市8个县区风险预警管理工作全部在线运行。2023年以来,全市煤矿累计发布涉及瓦斯、水患、顶板、冲击地压、粉尘等预警风险3122条,解除3065条,总体解除率98.2%,尚未解除的预警均在有效管控中。在隐患高质量排查方面,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积极推行“十必查”“十查十到位”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少数执法人员不会检查、只查隐患不查机制、检查不出问题、避重就轻检查等问题。在隐患高质量整改方面,出台了《长治市安全生产隐患源头治理工作指南》,是全省首次针对高危行业企业隐患源头治理工作出台的市级地方性指导标准,创新性提出了隐患高质量整改“五步工作法”(隐患描述、原因分析、责任倒查、即时整改、源头治理)。
(三)加强安全生产规范精准执法。建立实施入企“一报告双报备一公告”制度,制定印发《关于建立长效纠治涉企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过多过频、简单执法、随意裁量问题工作机制的通知》《关于印发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干预行政执法、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登记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强化涉企安全生产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的通知》《关于印发推进应急管理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长治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管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事项的通知》等制度文件,全链条扎紧安全执法检查制度笼子。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063(次),出动检查人员12375人次,查出安全生产隐患33735条,累计整改隐患32976条,隐患整改率97.75%。入企检查“一报告双报备一公告”制度、多部门联合执法制度等做法,得到省安委办认可肯定并要求在全省推广。
(四)全面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领导组,市安委办牵头成立了工作专班,形成了全市“1+34”(1个总方案、34个子方案)的治本攻坚行动总体框架。高质量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自去年以来至今年11月30日,共查找重大事故隐患1723条,已完成整改1717条,总体整改率99.65%;全市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2471次,培训388302人次;聚焦“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开展安全宣传累计122.25万人次;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安装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159家,安全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及设备工艺196项,安全工程治理140项。
(五)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矿山领域,认真抓好国家矿山安全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强化“八条硬措施”落实,组织开展矿山集中排查整治、尾矿库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风险排查等行动。截至目前,共检查煤矿企业912矿(次),查出安全隐患18882条,已整改18705条,整改率99.06%。非煤矿山和尾矿库领域,统筹一体推进矿山集中整治、尾矿库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外包工程专项检查、汛期专项检查、尾矿库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政治监督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检查非煤矿山企业374矿(次),查出安全隐患2252条,已整改2204条,整改率97.87%。危险化学品领域,深入开展危化品装置带“病”运行专项排查治理、非法违法“小化工”专项整治等行动,动态开展危化生产企业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934(次),查出安全隐患7623条,已整改7238条,整改率94.95%。冶金工贸领域,深入开展冶金工贸领域专项执法攻坚行动、冶金工贸行业领域高处作业“百日”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和冶金工贸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敲门行动等。截至目前,共检查企业591家(次),查出安全隐患3286条,累计整改(销号)隐患3194条,隐患整改率97.20%。
(六)助力企业安全发展。充分发挥安全专家“专”的优势和“技”的本领,采用政府购买第三方安全专家团队服务,通过上门巡检会诊、体检式精查、综合评估诊断等方式,常态化诊断排查矿山、危化和冶金工贸等重点企业的隐患问题,与监管部门合力推动了隐患源头治理。目前共帮扶会诊284家煤矿,共帮助排查隐患10237条,共建议2845条;帮扶会诊28家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帮助排查隐患883条;帮扶22家危化企业,帮助排查问题隐患854条;帮扶会诊32家冶金工贸企业,帮助排查隐患1657条。我局积极协调联系专家帮助瑞恒化工和霍家工业企业解决复杂安全问题,多家公司发来了“感谢信”。
(七)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创新服务模式,便捷业务办理。推出“线上申请+线下办理”的证件办理一体化服务,借助长治市政务中心“长治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实现办事企业和群众通过手机“掌上办理”。减少办事企业和群众往返政务大厅办理次数和办理时间,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该模式实施以来,预约办理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27%,好评率100%,成为企业和群众获取应急管理政务服务的便捷渠道。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借助“长治市电子证照共享平台”,优化应急管理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与其他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减少企业在我市其他部门办理业务时重复填报信息、填报错误信息等麻烦,我局信息共享率达到100%。三是持续标准化服务建设,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坚持遵循合法化、标准化、高效化的原则进行行政许可,多年来,群众不满意事项0,群众投诉件0。同时,严格按照全市行政审批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好差评”基础建设工作,将“好差评”评议覆盖我局政务窗口办事渠道,方便群众进行评价。我局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服务月评价率100%,好评率100%,多次被市行政审批局评为“优秀窗口单位”。四是优化完善行政许可流程,印发《长治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行政许可流程优化方案的通知》,加强审管联动和审管衔接,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缩短审批时间和精简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并按照大厅集中受理、统一出件的原则,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五是坚持推行“容缺受理”制度,对非关键性材料缺失的情况,在企业作出书面承诺后先行受理,允许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补齐材料,有效提高了企业办事的便利性。
(八)依法规范强化执法监督。一是依法依规开展法制审核,逐一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规定逐一指出缺项和不足,确保程序合法、依据准确、处罚适当。同时,组织召开案审会,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处罚决定。二是组织开展执法案卷评查,以评查促规范,持续提高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三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协调联络法律顾问针对行政处罚、事故调查、重要文件起草、合同签订等重大行政行为提供法律咨询,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水平,促进依法办事。截至目前,已出具书面法律意见书49份,同时经常性口头咨询法律意见答疑解惑,促进依法办事。四是组织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对近几年制定印发的所有文件逐一进行审核,特别是对梳理出来的规范性政策性文件进行重点审核,不存在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内容。
(九)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印发《长治市推进完善应急指挥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市县各应急指挥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长治市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项目。二是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长治市“大安全,大应急- 2024”地震灾害暨煤矿大面积停电突发事件综合实战演练、露天矿山边坡垮塌事故应急演练。三是及时进行应急会商研判。与消防、卫健等部门建立联合值守、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布灾害风险研判预警和工作提示。今年汛期,共组织会商研判30余次,调度各县区防办20余次,强降雨期间加密会商调度频次;坚持汛期信息报送工作机制,上报汛情日报91期、工作周报17期。四是全面开展基层防灾项目,为1个市级、7个县区和81个乡镇应急救援队伍购置六类应急装备共计3539台(套),提高基层防灾能力。五是加快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市应急管理局牵头,长治军分区和消防救援支队参与配合,共同建设长治市综合应急救援基地,目前基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中。六是加强应急抢险救援。全市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共166支7313人全天候备战备勤,航空应急救援队4架直升机、2架固定翼和2架无人机随时出动。今年6月11日至14日,我市因大风雷电天气相继引发5起森林火灾,综合协调市、县两级13支森林消防专业队伍600余人参加救援,科学、高效、安全处置了全部火灾。
(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一是强化发挥“主流媒体+应急新媒体群+长治应急广播+专家巡回宣讲+安全培训教育”的应急大宣教工作力量,市安全生产宣讲团抓住重要节点和重要时段常态化开展“五进”活动,特别是针对企业安全和校园安全的特点,为企业干部职工和全校师生开展了声情并茂的安全宣讲,受众达到约20余万人。持续在市应急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推广各类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信息约800条。联合长治市广播电视台于7月29日开播了“FM104.1长治交通广播·长治应急广播”频率,截至目前,共播出节目、应急专题音频视频180余期,滚动播放8200余次,为全市公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应急广播信息发布服务。二是举办法治专题培训。局党委立足强素质提能力,定期组织全体行政执法人员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专题培训将法治教育纳入集中培训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结构化研讨等多种形式,讲授以法治方式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如何依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急管理与媒体应对等内容,促进以法治方式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8月5日,组织召开了党纪学习教育暨执法业务能力培训会,培训从执法检查的“目的与意义”出发,详细讲解了“方法方式”于“表达技巧”,并结合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执法检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执法工作中规范、高效、安全。10月14日通过 “行政执法学习培训平台”线上参与的方式组织全体领导干部开展了云宣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促进了规范执法。三是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省知识竞赛。2024年10月15日,长治市应急管理局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通过组织普法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应急战线干部职工群众的学法普法积极性,提高了学法普法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覆盖面,引导社会大众进一步支持和参与应急管理普法工作,持续推进应急管理法治建设,不断提升全民应急管理法治素养。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尽管我们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效,但与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全面依法治市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企业安全生产法治意识有待强化,安全生产依法治理能力仍需持续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掌握不平衡,基层执法规范化水平不高等。
下一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着力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机制,强化“精准执法+帮扶指导”工作,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继续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为我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长治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12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1.文件解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