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的意义在于强健体魄、塑造人格,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健康之基,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体育是强健体魄的基石。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更是锻炼意志、释放压力的有效方式。学校应通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学会感受运动的乐趣,为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体育课上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跃,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探索和挑战,这种体验将内化为学生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
体育是协作精神的熔铸。体育教育中,无论是篮球的默契配合,还是足球的集体攻防,都强调队员间的沟通与协作。这些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他人的不足,共同为团队目标而努力。
体育是追求卓越的动力。在体育训练中,学生不断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突破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超越。这种经历让他们认识到,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勇于尝试、坚持不懈,就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是自我认知与价值观塑造的过程,它激励着学生不断向前,追求卓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体育能帮助他们磨练出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提升规则意识与抗压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面对胜负和坎坷。因此,我们应在加强体育上下大力气,并基于育人功能设计和实施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转自长治日报)